导读:尼山论坛,即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华文化标志城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许嘉璐倡议发起,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目的的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活动。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2010年9月26日在孔子出生地曲阜尼山举办,主题是“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最新】【网友评论】【调查】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简介

论坛徽标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采用“五彩祥云”徽标。“五朵祥云”代表“世界五大洲”。[详细]

尼山和谐宣言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发出和谐宣言。

尼山论坛主旨

尼山论坛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理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展不同文明的互动和交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尼山论坛背景

开展文明对话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不同文明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消弭冲突、歧视和战争,促进国际和平 。

首届尼山论坛日程安排

9月25日下午

举行新闻通报会

9月25日晚

举行政府招待宴会。

9月26日上午

举行开幕式暨首场高端对话。

9月26日上午至27日下午

举行3场高端对话,3场高端会谈,4场学术分会,1场电视论坛,2场学者访谈。

9月27日下午

举行闭幕式,通过《尼山-人类和谐宣言》。

9月27日晚

邀请与会专家学者出席孔子文化节开幕式。

9月28日上午

邀请与会专家学者参加和观摩祭孔大典,参观孔庙、孔府、孔林。

[详细]

论坛热议

儒家思想:孔子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

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详细]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儒耶文明对话与世界未来电视论坛尼山举行
  • 《儒耶文明对话与世界未来》电视论坛现场
  • 叶小文:用“子不语怪力乱神”对待假道
  • 霍普金斯:尼山论坛为国际对话作贡献
  • 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故乡开幕
  • 尼山论坛在孔子故乡开幕 推动世界和谐
  • 阮次山:儒耶对话向世界传播“和”的理念
  • 赵启正:儒耶对话为东西方互相了解造契机
  • 许嘉璐:不同文化以和为贵 可以共生共存
  • 邢贲思:儒家文化输出与所谓“文化侵略”
  • 主持人介绍“尼山论坛儒耶文明对话”嘉宾
独家视频
尼山论坛现场视频:
专访杜维明视频:
专访许嘉璐:
尼山论坛中外学者对话

 国外学者

 

 国内学者

杜维明:同一文明内部无沟通是真正的冲突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那个观点、含义我是不能够接受的。因为真正的冲突,不是宗教与宗教之间地缘的冲突,是一般希望和平共存的伊斯兰教徒绝大部分,和极少数的那种暴力组织、恐怖组织中间需要对话。[详细]

舒乐:耶稣和孔子都有伟大的思想

“能在孔子的诞生地跟儒学大家开展对话是我的荣幸。”舒乐说,耶稣和孔子都有伟大的思想,而伟大的思想要有创造性和远见性。耶稣说人是可能做好各种事情的,“可能性”思想寻求的是如何把难题变成奇迹,不能轻易放弃。[详细]

成中英:中国的道需要人去实践是认知问题

在西方,上帝高高在上,有一种超越感,但是中国这个道是“不可须臾离也”,不可以离开人。在生命当中,所以需要人去实践,人去体验,不仅是一个信仰问题,也是一个认知问题,一个自觉问题。 [详细]

鲁惟一:西方对中华文化的误读

鲁惟一发表“固有思维模式与宽容的必要”的演讲,探讨“和而不同”的儒家价值及其世界价值。西方汉学的一整套完全迥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契合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和中有异”的内涵。([详细]

霍普金斯:尼山论坛为国际对话作出贡献

霍普金斯说到,“中国究竟能够为世界带来什么优秀成果,世界都在关注这里的一举一动。”他认为中美双方学者通过尼山的平台,将各自的思想精粹抛之于台面,是诸位大家的责任。[详细]

 

许嘉璐:尼山论坛要创造文明对话平台

任何一个文化,都由本民族人为主体来进行研究。但是在研究和审视回顾的时候,常常陷入到自己的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受到它的局限。这个时候,了解不同的文明,他们有哪些和我们相同,有哪些和我们不同。[详细]

张岂之:主张“会通”因其更有哲理

我是主张用“会通”,通过对话、交流都可以相融的,但是为什么我主张用“会通”呢?“会通”更有哲理性,不光是简单的,我宽容你,你那个学术思想和我这个学术思想都可以并存,都可以交流。[详细]

邢贲思:盼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与儒耶对话

儒家的价值观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跟我们今天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契合的地方。当然我也认为儒家价值,这些价值观不能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的关系要摆好,他们不是一个替代的问题。[详细]

张继禹:李一本身无可谈 但可多重视养生

张继禹表态说李一的事情其实没什么好谈的。他认为中国人应该信养生,中国人这样一个几千年的文明,中国人的这个健康,其实都跟道教的养生或者跟中国的中医有密切的关系。 [详细]

王鲁湘:中国人信仰被搅乱 出路在心中

无论是中国的儒家,中国的道教,还是中国化的佛教,它是内圣,是一种内在超越,内在超越的基础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本性是至善的,这就是人人可以成佛的理论依据。要不你修佛,你怎么会成佛呢?是因为你本身有佛性。[详细]

学者专家谈尼山论坛

西方学者为“尼山论坛”把脉:儒学有挑战权威的空间

中国以外的地方看待儒学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把儒学看成一种“文献语言”,“儒学不能单独地被看待,实际上,中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儒、道、佛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平衡的文化。”[详细]

赵启正:尼山论坛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首届尼山论坛将围绕“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展开对话,加上不少学者此前屡将孔子与耶稣相提并论,这导致很多人以为:尼山论坛是宗教之间的对话。 赵启正极为反对这种提法。“尼山论坛不是宗教对话,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详细]

 

吴建民:尼山论坛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

吴建民在尼山书院前围绕“文明对话与尼山论坛”主题接受了记者专访。他说,二十一世纪应当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而这也需要东方文明作出贡献。尼山论坛可以促使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 [详细]

国外学者:尼山论坛是构建不同文明对话平台

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担当“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重任的儒家,在“全球伦理”化进程中势必发挥越来越深远的作用。与会学者期望尼山论坛能够汲取儒学智慧,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往搭起桥梁和平台。[详细]

 

尼山要发出什么声音

尼山论坛也要做像博鳌论坛那样有影响力的论坛,一开始可能是个学术界的论坛,随着发展可能会吸引企业界、政界等各界人士参与,但永远都是一个关于不同文明、文化的对话平台,只是在影响力上要逐渐赶上博鳌论坛。[详细]

解读孔子系列策划

儒学:2000年来替谁背了黑锅?

说儒学2000年来背了许多黑锅,这话真的很辛酸。事实上,从先秦时代开始,孔子以及儒学就一直被许多虚妄的指责包围,进入专制时代,学说又不断遭到阉割。[详细]

儒门:五大门派如何影响中国?

儒门注重和而不同,历史上不断涌现出的儒门各派也在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着中国人。而我们这些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也留存着不同时代、不同门派的印记。[详细]

反儒:百年来孔子如何被妖魔化?

从尊孔到打孔家店,批孔,直至最近的恶搞孔子,近世以来,孔子的地位也是起起伏伏,再也没有一个形象比孔子更复杂,更受人仰视,也更受人鄙视的了。[详细]

复古:回归儒学传统别补错了药

时下,各种复兴儒学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很少人注意,儒学本身是个异常复杂的思想系统。在所谓国学热火爆的情况下,我们只是告诫一句:千万别补错了药。[详细]

孔子一生

惶惶如丧家之犬者的一生

孔子的身份是“士”,这注定了他内心有情怀,却手中无权杖;注定了他要在离乱的时代颠沛流离,在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同时寻求自我完善。这一点,与你我一样。

出席尼山论坛专家一览表
姓名 供职单位 演讲题目/摘要 简介/职务
舒乐(Robert Schuller) 美国水晶大教堂(The Crystal Cathedral) —— 84岁。创始人、大主教,博士。舒乐博士创建的水晶大教堂是美国西海岸地区最重要的宗教组织,辖有“动力时空”国际广播电视网,其电视节目在全美100多家电视台及西欧、中东等地区约180个国家播出,观众高达2500万人。舒乐博士被克林顿、布什总统等人称为“精神导师”,常被白宫邀请在重大活动中主持祷告仪式。其教堂主体结构由1万块透明玻璃组成,有“世界上最壮美的十大教堂之一”的美誉。
哈盖依(John Edmund Haggai) 美国哈该学院(The Haggai Institute) CIVILIZATION AND FRIENDSHIP 76岁。哈盖依博士1969年创立美国哈该学院,致力于在非西方人中推广基督教,在欧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各地均设有办公室,培训基地位于新加坡和茂宜岛(夏威夷群岛中第二大岛)。
汤姆•菲力普斯(Tom Phillips) 美国葛培理福音联合会(The Billy Graham Evangelist Association) 副总裁、博士。 葛培理福音联合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慈善机构之一,其创始人比利•格雷厄姆(中文名葛培理)被西方媒体称为美国的“精神领袖”。近40年来,历任美国总统都请其出任宗教顾问。葛培理亦被布什家族视为“最亲密的朋友”。葛福临系葛培理长子,现已全面接手教会事务。
亨利•贺理(Henry Holley) 美国葛培理福音联合会(The Billy Graham Evangelist Association) 亚洲事务部主任、牧师。 葛培理福音联合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慈善机构之一,其创始人比利•格雷厄姆(中文名葛培理)被西方媒体称为美国的“精神领袖”。近40年来,历任美国总统都请其出任宗教顾问。葛培理亦被布什家族视为“最亲密的朋友”。葛福临系葛培理长子,现已全面接手教会事务。
霍普金斯(Dwight N. Hopkins) 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Confucian Civilization and Christian Civilization: Peace, Prosperity, and Harmony” 芝加哥大学神学教授,著名神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宗教学和文化研究,目前正在进行西方基督教与中国基督教的比较研究,同时涉及道教和儒家的研究。主要著作:《生而为人:种族、文化和宗教》(Being Human: Race, Culture, and Religion);《合脚的鞋:建构黑人神学之资源》(Shoes That Fit Out Feet: Sources for a Constructive Black Theology)。《基督教文化学刊》国际编委。
谢大卫(David Lyle Jeffery) 美国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 WISDOM, UPRIGHTNESS, AND THE ‘CHOICE OF LIFE:’ CONFUCIUS AND CHRISTIANITY 69岁。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前副校长及资深教授、现任教务长及文学与人文学科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荣誉教授。中世纪研究、《圣经》和文学跨学科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当代西方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写作和主编了十余部著作,其中包括在宗教与文学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英语文学中的圣经传统词典》,以及获得多种学术奖项的《圣书的子民:基督教的特质和文本传统》。从1996年起,谢大卫教授受聘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一直致力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工作。《基督教文化学刊》国际编委。
托伦斯(Iain Torrance) 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 BEAUTY AND TRUTH IN THE MODERN AND POSTMODERN CHRISTIAN TRADITION 61岁,普林斯顿神学院院长,曾任英国阿伯丁大学艺术与神学学院教务长,阿伯丁基督学院院长,苏格兰教会总会会长等。知名的神学家,其父亲出生于四川,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
魏扬波(Jean-Paul Wiest ) 北京中国学中心 对外经贸大学 (The Beijing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s ) 美国历史学家,原籍法国,美国纽约玛利诺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的前研究主任,创始人,历史学家、北京语言文化中心研究主任,北京耶稣会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基督教客座教授。法国埃克斯堪-马赛大学哲学学士,罗马格里格大学神学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并擅长口述历史方法与实践。目前担任北京中国学中心研究主任及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马利诺会在中国》(1998),《马相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2002),《拯救记忆--口述史与当代中国基督宗教研究》(2006),《历史遗踪--正福寺天主教墓地》(2007)等。
萨姆纳•推斯(Sumner Twiss)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CONFUCIANISM, P.C. CHANG, AND FREEDOM OF CONSCIENCE AND RELIGION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杰出的人权、伦理学和神学教授,兼任宗教系和人权发展中心教授。同时是布朗大学宗教学研究教授。宗教理论和比较神学领军的人物。
约翰•白诗朗(John Berthrong) 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64岁。博士,美国波士顿大学比较神学副教授及学术行政事务副院长。致力于不同信仰间的对话项目和活动,教学与研究兴趣在于宗教间对话、中国宗教与哲学、以及比较哲学与神学等领域。
南乐山(Robert Neville) 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SOCIAL INSTITUTIONS, ACCOUNTABILITY, AND CREDIBILITY 71岁。波士顿大学神学院前院长、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Albert and Jessie Danielsen 研究所执行主任,波士顿大学神学院荣休院长与波士顿大学马恕教堂荣休主任牧师。曾任美国形而上学学会、美国宗教学会 、国际中国哲学研究学会主席。著有论文多篇,著书二十部,其中《在上帝面具的背后》与《波士顿儒学:晚期现代世界可移植的传统》两部已译成中文。另外两部著作《仪式与尊重》与《宗教中的现实主义》即将出版。目前的研究项目包括从神学角度探讨性别身份认同,以及比较跨文化的哲学与神学所引起的系统性建构。
李亦理(Lee Yearley)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FACING A PLURALITY OF IDEALS: CLASSIC GUIDES AND MODERN CHALLENGES 70岁。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系教授,中西方哲学家比较研究者,研究方向为比较宗教伦理学。主要代表作《孟子与阿奎那》(Mencius and Aquinas,1990),试图在中学与西学之间架桥,围绕“德性”与“勇”这两个范畴,从两位学者各自不同的文化学术传统和时代背景出发,对孟子、阿奎那这两个重要人物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
大卫•利特尔(David Little) 美国哈佛大学宗教和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Harvard University) TOLERANCE AND HUMAN RIGHTS: FREEDOM OF CONSCIENCE IN THE CHRISTIAN AND CONFUCIAN TRADITIONS 75岁左右。神学、种族学和国际冲突学教授,魏德海国际事务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集中于伦理哲学,伦理神学,伦理思想史和宗教社会学,研究方向为比较伦理学、人权、宗教自由以及伦理与国际事务。
安靖如(史蒂夫•盎格鲁 Stephen Angle) 美国卫斯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 CONTEMPORARY CONFUCIAN SOCIAL JUSTICE 哲学副教授,卫斯廉大学哲学系主任,东亚研究项目参与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尤其是近现代(19-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与儒家传统,比较西方伦理哲学,元伦理学和哲学语言。
成中英(Chung-ying Cheng) 美国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 FROM CONFLICT TO HARMONY: DEVELOPING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AS TWO RECIPROCAL MODES OF SPIRITUALITY AND MORAL LIVING 从冲突到和谐:发展儒家与基督教为两相辅成的精神性与道德生活 75岁。教授。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美籍华人学者,被认为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界著名哲学家、著名管理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
梅尔•斯图尔特(Melville Y. Stewart) 美国拜舍尔大学(Bethel University) “Ancient Chinese, Hebrew, and Christian Monotheism” 哲学教授。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曾在牛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其研究领域包括宗教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
安乐哲(Roger Ames) 美国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 美国著名比较哲学家,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曾长期担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亚洲发展项目的负责人等职。中西比较哲学是安乐哲教授的学术研究范围,他的学术贡献主要包括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和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两大部分。近年活跃于台湾、香港大陆的高校,在东西方哲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力。
杜维明(Tu Wei-ming)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70岁,教授,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自1996年开始出任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社长至今。1990年借调夏威夷东西中心担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1995年,应印度哲学委员会之邀,在南亚五大学府发表“国家讲座”。杜维明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被称为当代新儒家的代表。
田辰山(Chenshan Tian) 美国夏威夷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and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AND POSSIBILITY OF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GOLDEN RULES” OF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教授,研究方向Comparative culture, political thought, and politics
大卫•雅斯贝尔(David Jasper)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 TRUTH AND DIVERSITY:CHRISTIAN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59岁,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文学与神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文学、艺术和神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的长江学者(Professor in Literature and Theology, Changjiang Chair Professor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from 2009 – 2012). 2002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2007在瑞典Uppsala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学位,1998至今,任格拉斯哥大学文学与神学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神学、跨学科领域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神圣的荒漠:宗教、文学、艺术和文化》(The Sacred Desert: Religion, Literature, Art and Culture)、《诠释学概要》(A Short Introduction to Hermeneutics)等。《基督教文化学刊》国际编委。
沃德(Graham Ward)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55岁。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处境神学与伦理学教授、著名神学家和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神学、哲学、心理分析和性别研究,曾任《宗教与文学》杂志主编,为《激进正统论》一书的编者之一。主要著作:《上帝之城》(Cities of God ,Routledge, 2000);《真正的宗教》(True Religion,Blackwell, 2002) ;《文化转变与宗教实践》(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eligious Practice,CUP, 2004);《基督与文化》(Christ and Culture,Blackwell, 2005);《政治门徒学》(Political Discipleship , Baker Academic, 2008)、《巴特、德里达和神学语言》、《神学与当代批评理论》。《基督教文化学刊》国际编委。
拉瑞•荷塔多(Larry W. Hurtado ) 英国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ARLIEST CHRISTIANITY AS A CASE-STUDY OF RELIGIOUS PARTICULARISM IN A PLURALIST SOCIETY 67岁,英国爱丁堡大学神学院主任,教授。驰名国际的新约学者。
鲁惟一(Michael Loewe ) 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Ritual and the need for tolerance 88岁。英国剑桥大学荣休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曾任剑桥大学东亚系主任。参与《剑桥中国史》的编辑和撰写工作,为《剑桥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撰写人。主要著作有《剑桥中国秦汉史》、《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Faith, Myth and Reason in Han China)、《汉代的行政记录》(Records of Han Administration),主编的《中国古代典籍导读》(Early Chinese Texts:a Bibliographical Guide,李学勤等译)、与崔瑞德(Denis Twitchett)合编的《剑桥中国秦汉史》。
晁时杰(Robert L. Chard ) 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院教授(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Oxford),博士。专攻中国古代史(特别是秦汉史)和宗教。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 ) 德国波恩大学(University of Bonn) 生、死、和——再谈孔子和宗教的问题 65岁。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成员。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以德文、英文、中文出版专著、译著和编著达50多部,如《中国文学中自然观的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史》等。合编、主编或翻译的作品有《子夜》、《莎菲女士的日记》、《家》及《现代中国小说(1949-1979)》等。
雷立柏(Leo Leeb)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ND MUTUAL RESPECT. GERMAN MISSIONARIES IN SHANDONG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CONFUCIUS (1880-1950) 和谐共存与彼此尊敬 ——在山东的德国传教士对于孔子的态度 (1880年到1950年) 43岁。奥地利学者,神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曾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多年,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语,拉丁语,古希伯来语,古典文学,基督宗教。中文著作有《张衡:科学与宗教》、《论基督之大与小:1900-1950年华人知识分子眼中的基督宗教》、《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编有《拉丁成语词典》、《汉语神学术语词典》、《基督宗教知识词典》。
傅马利(Pier Francesco Fumagalli) 意大利米兰昂布罗修图书馆副馆长、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Hebrew Manuscripts in Italy
朱全安(Zenan SHU) 日本私立千叶商科大学(Chiba University of Commerce) 政策信息学院教授
梁成武(Yang Sung Moo) 韩国中央大学 韩国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 韩国中央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孔孟思想,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学,儒学现代化。
崔英辰(Choi Young Jin) 韩国成均馆大学 宗教多元主义之性理学的基础 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儒学大学院院长、东洋学部长,研究方向为韩国儒学思想。
金圣基(Kim,Sung Kee) 韩国成均馆大学 东洋学部长
李明辉(Lee Ming-Huei)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儒家人文主义与宗教 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德国波昂大学哲学博士。曾担任台大哲学系客座副教授,现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暨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合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儒学。主要著作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孟子重探》、《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德文本)、《现代中国儒学》(德文本,即将出版)。
蔡仁厚(Tsai Jen Hou) 台湾东海大学 宗教对话的基础与宗教会通的限度 83岁。台湾东海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家、宋明理学、中国哲学史。1985年,应聘为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94年,当选为北京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一届理事,随之又获聘为第二届理事会学术顾问。蔡仁厚致力儒学研究已半世纪,专门著作达二十种。其内容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是表述先秦儒家哲学,第二是疏解宋明理学,第三是中国哲学史之讲论与著述,第四是综论儒家学术与中国现代化。学术专著:《孔孟荀哲学》、《宋明理学》、《王阳明哲学》、《儒家心性之学论要》、《新儒家的精神方向》、《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的反省与新生》、《牟宗三学思年谱》、《孔子的生命境界》。
高柏园(Kao Po Yuan) 台湾淡江大学 儒家思想与普世伦理 台湾淡江大学副校长、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先秦思想、宋明理学。出版《禅学与中国佛学》等多部学术专著;多次来大陆参加各种论坛,其中2006年在北京大学参加“北京论坛”,发表《中国文明的和平崛起及文化理由》。
林安梧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暨研究所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暨研究所教授。台湾大学哲学博士、傅尔布莱德学者。学术专长:中国哲学、哲学史方法论、人文学方法论、比较哲学、宗教哲学、儒佛论争。目前所授课程: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佛学研讨、比较哲学、思想方法、近代思想。
黄光国 台湾大学 从儒家思想研究论现代社会的建构 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
彭立忠 台湾政治大学 儒家学说论理法情的现代意义 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所长
隋杜卿 台湾政治大学 以儒家文化做为两岸关系的共识与开展 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
马康庄 台湾玄奘大学 博士,副教授
许嘉璐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尼山论坛组委会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尼山论坛组委会主席
邢贲思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原总编辑,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原总编辑,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
赵启正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
叶小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 60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纪宝成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杨慧林 中国人民大学 传教士对中国经典的译介及其文化意义 副校长
张小安 中国联合国协会 副会长
胡占凡 光明日报社 总编辑
刘长乐 凤凰卫视 和谐大治,人文化成——由传播文化而传承文明 董事局主席
张志刚 北京大学 共建和谐世界的中国文化资源 ——中国前辈学者探索成果评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
卓新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 论利玛窦开创耶儒对话的意义 55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督教思想和中西文化对话。
蒙培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 谈谈儒家的正义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何光沪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华文化与普世价值 60岁。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宗教学、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等领域的研究,博士生导师。兼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维真学院特约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
张立文 中国人民大学 75岁。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子研究院院长。一级教授、著名哲学家。主要代表作有:《和合学概论——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周易帛书今注今译》、《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等。
王达三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儒教网站站长,研究方向为儒学、儒教、中国宗教生态。
张继禹 中国道教协会 我们拥有一个包容的道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
谭立铸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福音中的和谐原则:对他者的担当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研究室,研究方向为基督教神学、西方哲学。
赵建敏 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 仁爱无间,和谐为盼——儒家文化与基督信仰的对话 北京天主教副主教,研究方向为天主教。
吴 光 浙江社会科学院 “一道五德”:关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考 4浙江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文化研究集刊》与《儒学天地》主编等职。
单 纯 中国政法大学 对儒家-基督教信仰中‘利他’思想的伦理学诠释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儒家思想,宗教哲学,法哲学。
牟钟鉴 中央民族大学 孔子的中和之道与现代温和主义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
陈 炎 山东大学 中国、西方、印度:三种文明产生的历史路径 山东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儒学。
傅有德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系主任。
颜炳罡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谢文郁 山东大学 《中庸》君子论:困境和出路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基地哲学与宗教学教授,北美中华福音神学院历史神学教授。
黄玉顺 山东大学 生活儒学的正义理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
曾振宇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诸子、儒学史、哲学范畴)
蔡德贵 山东大学 正确解决“立”、“知”和“戒”的关系 ——兼论儒耶(中西)文化的互补 山东大学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
蒋国保 苏州大学 关于儒家伦理之普世价值的再思考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温海明(WEN Haiming)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School of Philosoph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孔子论“孝为仁本” 副教授,外事办主任,研究方向中国哲学,比较哲学( Chinese Philosophy, Comparative Philosophy)
张岂之 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论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 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陈来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哲学史家
郭齐勇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丁秀菊 山东大学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品: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
全部新闻
网友留言
账号 密码 注册

调查

1.你赞成设孔子诞辰日为“尊师日”?
赞成。
不赞成。
不关心。
2.“尊师日”会不会与教师节冲突?
会。
不会。
不好说。
用户信息  
年龄  
学历  
 

调查

1.你知道尼山文化论坛吗?
知道。
不知道。
不关心。
2.你认为未来儒家文明和基督文明之间更多地是对抗还是对话?
更多地对抗。文明之间是存在较大的不可调和的冲突。
更多地对话。儒家文明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有助于文明之间的融合。
不好说。
 
版权声明

凤凰网 文化 频道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