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主办、凤凰新媒体承办的“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至6日举办,论坛分为两场,第一场主题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学习国际经验”,第二场为“文化交流需要话语转换”。 【最新】【网友评论】
11月6日论坛谈话语转换
11月6日论坛谈公共外交
11月6日论坛现场互动
11月5日论坛现场互动
论坛嘉宾简介
许嘉璐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详细]
赵启正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详细]
刘长乐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太平绅士。 [详细]
许琳
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详细]
黄星原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详细]
易玛·孔萨雷斯·布依
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院长。[详细]
阿克曼
前歌德学院中国区总院长。现为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详细]
麦启安
新洲集团政府与商务事务顾问,英国48家集团秘书长,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名誉董事。[详细]
- 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论坛在北京举行
调查 |
11月5日论坛嘉宾问答
刘长乐答许嘉璐提问:凤凰向世界传播的经验
“我认为文化的交流有这样一个概念,我们要承认文化差异,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很大的,文化的冲突和文明的冲突也许在很大程度上会超越其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冲突,它的危害可能更大,比如说现在宗教方面。”[详细]
许琳答许嘉璐提问:怎样呼应其他文化价值观
“孔子学院的模式虽然借鉴了他们很多经验,但不完全一样,集中表现在我们孔子学院出去办是现在中国热、汉语热特别急切的情况下,在人家强烈要求下我们出去的,反过来说我们没有准备好要出去,事先没有很多人想着要出去。”[详细]
阿克曼答许嘉璐:中德文化交流积累的经验
“文化教育是客观需要,互相合作需要文化交流。有一个美国学者,他甚至以为文化是互相调整全球大问题重要的基本因素,我基本上也同意这个观点,所以文化交流不是一个你愿意或者不愿意的事情,是客观的、必要的一种事情。”[详细]
易玛答许嘉璐问:塞万提斯学院来中国前准备
“对对方文化了解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我们这边的经验,可能想要去了解一些很悠久历史的文化,它有一些现成的框架,比如说对西班牙或者是弗朗明哥,或者是西班牙的音乐,或者是西班牙的斗牛,那你怎么样呢?”[详细]
11月5日论坛 嘉宾热议孔子学院
刘长乐:孔子学院可吸纳社会各阶层参与
“孔子学院这样成功的开花结果我觉得非常了不起。除了我们的方式方法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形象的问题。当然有基金的介入和参与,很可能在管理上也会出现变化,就是能力使它更持续、更持久的发展,品牌能够更好的延伸。”[详细]
阿克曼:孔子学院合作型的模式适合未来需求
“孔子学院现在从这种快速发展要慢慢变成一种稳定的,一个更好的基础,一个更有秩序性的规范。我的期待是实际上这个对外文化交流可能有三个目标:改善一个国家的形象,提升软实力,还有是推动发展互相的理解”[详细]
易玛谈对孔子学院的期待:教师非常重要
“现在孔子学院的教师是非常重要,因为在全世界都非常需要去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的语言,实际上这个时间没有像其他的国际机构历史那么长,但是这个事情是非常关键,而且这种模式我很赞成,就是通过一种合作的形式来建设中心,这种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详细]
共话孔子学院融资问题:资金来源应该多元化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观念,就是文化走出去,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孔子学院的发展需要政府支持是毋庸置疑的,我觉得有两个方法,一个孔子学院体制继续存在,第二成立一个基金把这个基金多元化或者是把两个合在一起,我们国家有识之士人很多,他们愿意出钱。”[详细]
11月5日论坛 现场互动
网友提问:建500所孔子学院是否急功近利
“网民提了很多关于孔子学院的问题,有一个网民说各国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广各国的文化,成功推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经过了较长的历程,比如说歌德学院有140多个分院。而中国说要在2020年之前建立500所学院孔子,是不是急功近利。”[详细]
许嘉璐答观众问:文化走出去我们要做好准备
“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因为这和教育有关,常常我们的老师和志愿者,他从一进入大学就进入到一个很窄的专业范围。另外就是中国有关文化的部门也没有做好准备,比如国画家他就不知道这个外国的朋友喜欢看什么样的国画。”[详细]
刘长乐:汉语需求扩大 发展到500家并不多
“假如说从汉语教学角度来讲应该更多一些,这也是我刚才提出来的能不能把社会资源调动起来的原因,我非常理解许主任的作用,国家在这上面的主导作用是毫无疑问的,我是想能不能早日把社会资源调动起来。”[详细]
许琳答网友问:只有走出去才能发现自身优势
“外国人老说很羡慕你们五千年文化,但是也挺发愁你们五千年文化,我们五千年文化包袱太多了,一直说老子怎么说的,孔子怎么说,一直往回找,外国人一直往前看,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差别,很大的不同。”[详细]
嘉宾总结11月5日论坛
许嘉璐:论坛触及了最要紧的“命脉”
“我想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自身强大,把自己的文化建设好,这就需要体制和机制的配合。许琳说十年之后再说,我恨不得希望现在解决,让我们沿着这个继续向前走,我想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能得到更好的解决。”[详细]
刘长乐:最佳效果是融进去 要尊重几个规律
“我们还是强调融进去,我觉得咱们现在谈的话题是就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我觉得最佳效果就是融的问题。融进大海,我们要尊重几个规律,比如说文化规律,实际上这个规律基本上全球文化是通用的,我们讲这个规律。”[详细]
许琳:文化要相融 希望孔子学院是搅拌机
“文化是要相融的,在这个相融的过程当中呢,我希望孔子学院就是一个搅拌机,因为如果一个鸡蛋“啪打”出来打到碗里,你如果不搅和的话,蛋黄还是蛋黄,蛋清还是蛋清,你拿筷子这么一打就融合了。”[详细]
阿克曼:论坛可以刺激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我就希望像今天早上这种论坛起一些作用,就是无论是中国老百姓或者是中国官方更理解对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更支持孔子学院这种对外文化交流的这种适应性的方式。所以我希望对孔子学院的理解,也能增加。”[详细]
易玛:文化输出需包装 要吸收当地文化
“我就觉得其实这些模式一直在变,我们是一个国家机构,我们不是一个民间机构。但是我们也在学习一些新的模式,比如说跟一些社会的企业去沟通,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因为有很多企业他们也希望跟一些国家部门能够挂钩。”[详细]
11月6日论坛 第一轮讨论:文化交流需要话语转换
赵启正:文化交流需要话语转换 不仅是人对人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国际的文化交流,因为比前些年国际交流可以说更加密切,这是因为国际的航空兴旺,卫星电视发达了,特别是互联网发展了。所以人的交流密切了,中国现在每年出境人口六千万,港澳台要1500万,到中国来的外国人要3000万,所以说这种交流是谁都看得见的,不仅是人对人,而且歌曲、文化都有密切的交流,在这个交流当中就有一个“话语转换”的问题,在大学的会话语言课程中“话语转换”有很多的术语。[详细]
麦启安:中国应把更多资源和投资放到公共外交上
文化是不是完全全球化的问题。中国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投资放到公共外交上,这样你们才可以有效的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个是可以做到的。[详细]
许嘉璐:世界应该是多元的 需要相互交流
我们设想一下真正统一了,全世界说同一种语言,同样的价值观,同样的伦理观,乃至都吃麦当劳,人类的文化就停滞了,那么这是人类的灾难,甚至人类要灭亡。[详细]
黄星原:文化不可能一体化 不能指望出现一个WTO
我们讲它的全球化可能是讲两个层面,一个是文化传播的全球化,第二个是文化市场全球化。但是文化不可能像经济一体化,不要指望在文化上出现一个WTO。 [详细]
11月6日论坛 第二轮讨论:“话语转换”的通俗内容
赵启正:“话语转换”在生活中如何体现?
黄先生很自然的把我们讨论是否存在文化全球化转换到话语转换,文化全球化我们也有了基本的结论,就是许先生说的一部分人是一元主义希望全球化,还有很多人坚持多元化。对于这种冲突存在的时候,同时促进了我们文化的发展。实际上文化是存在着一个交流的全球化,或者说是全媒的全球化大家都用卫星,都用互联网,都用报纸杂志,市场的全球化。[详细]
麦启安:互联网是强大的宣传媒介 网站应用来宣传
我在中国旅游了15年的经验,我相信中国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完美的国家,但是他们可能因为从这个网站上有这样的一些情况,英文网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宣传媒介,网站的宣传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网站应该是非常关键的媒介,宣传的东西。[详细]
许嘉璐:我们急需一大批熟练掌握多种外语的人才
现在是我们学术界致命的弱点,如果再提到人文科学是更严重了。于是在外国的学者翻译中国著作的时候非常重要。必须要深入到那个环境里面,成为社会的一员,同时又有自己本民族文化作为底子才可以透彻理解。[详细]
黄星原:话语转换需要特别深入的去了解对方
这种转换不光是语言的转换包括平台的转换一些体系的转换这也是转换的内容,当然语言转换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你特别深入的去了解对方,而且对对方的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有一些接触的话,翻译应该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详细]
11月6日论坛 第三轮讨论:文化交流中的主体性
赵启正:文化交流中的主体性日如何体现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开始走出去,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孔子学院。美国参议院的议员发表了一篇关于公共外交的工作报告上说美国有了75个孔子学院,美国费了很多年在中国才有五个文化中心这就构成了“逆差”。我们接受了外国文化,中国文化就不清晰了,我们对外国文化到底采取什么态度,怎样“取其精华”?[详细]
麦启安:中国应在公共外交中了解其他文化的想法
中国现在关注点把它放在公共外交上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在沟通上面还是有大幅宣传的这种影响,它是一个单向的,而公共外交方法就不一样了,我说公共外交可以在中国更加有效的实施,如果它可以使用国际声望管理这个理论。[详细]
许嘉璐:中华文化特别注意“关系” 讲“和而不同”
任何一个文化都是博大的,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它能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了,它就是深的。现在中国人在很多的场合向国际的朋友介绍我们“和而不同”的哲学,其实和而不同说的是关系。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详细]
黄星原:文化之间有差异 需要互相尊重和包容
讲到日本人讲到暧昧,模糊,讲到中国人就是是非分明。比如靖国神社,日本人把它当成一个文化现象,而中国人把它当成一个政治立场,文化现象和政治立场还是有差别的。要把这种不同变成我们之间如果要是不成为障碍的话,就要多沟通多信任。 [详细]
11月6日论坛 现场互动
现场互动:嘉宾答网友及现场观众提问
今天讨论的是文化问题,涉及到话语转换,其中黄先生是日本问题专家,所以谈的日本问题不少,至于谈到日本,中国人很希望跟日本人民友好的,有共同的文字,你大体上可以找得回去,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注定了可以做朋友,从中国的利益出发中日应该友好,从日本的利益出发也得友好,问题是现在不那么友好,特别是有一个民意基础很严峻。[详细]
许嘉璐答观众问:给年轻人更多鲜活的东西
刚才赵先生谈到了中国青年人过情人节、圣诞节、复活节也开始了,同时我们有些人提倡七夕,因为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至今也有点热,现在还没热起来,这种也要以“和而不同”的心态来包容。[详细]
麦启安答观众问:用公共外交取得文化上的谅解
我们需要注重这个语言上的问题,然后能够更加深层次的进行理解,然后我们还必须要使用这种方法,使用公共外交的方法。如果他们更多了解中国的文化,并且尊重中国的文化,并且用积极的方式来诠释中国的文化。[详细]
赵启正答网友问:喝酒不能简单的说是中外差异
一位法国的部长回巴黎。他说个中国人敬酒,你还得干杯,我们词汇里面没有干杯,不干不行,不干就是瞧不起喝醉者,喝多了,脸红了说错话了,为什么要嘲笑我?我说中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你是知己,英雄海量你是英雄,李白都就诗百篇,你是才子,他说听不懂。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