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2016.2.1 第238期 作者:杨津涛
导语:电视剧《少帅》正在热播中,主演文章因为私生活影响以及表演上的一些处理,被网友认为有损少帅形象。甚至在皇姑屯事件一集之后,随着李雪健戏份的完结,许多观众表示罢看。到底文章是不是真的把张学良演“痞”了,真实的张学良又是否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历史作者杨津涛爬梳史料,认为仅从张本人生前留下的众多口述材料,就足以让“民族英雄”几个字黯然失色。历史上的张学良好色风流,男女关系糜烂,毒瘾极大,军事上指挥能力不足,政治上又缺乏对大势的正确判断,对恩人恶语相加,大事小事都糊涂且不思悔改。所谓少帅,不仅本来就“渣”,其“渣”更是演员文章拍马莫及的。
在热播的电视剧《少帅》中,张学良的饰演者文章,因此前有出轨丑闻,以至被一些网友质疑有没有资格来演“民族英雄”?其实,无论是从生活上看人,还是从事业上看能力,张学良这一生除了“东北易帜”外,真是乏善可陈。仅仅从他生前留下的众多口述材料中,我们就能轻易找到各种“自黑”材料,让“民族英雄”几个字黯然失色。
对女人:自承好色,无所顾忌
张学良晚年回忆起一生中交过的“女朋友”们,对唐德刚说,“我这个生活呀,就到了三十六岁,假如没有西安事变,我不知道我还会有什么经验呢。”36岁后,张学良被软禁,找女朋友的“经验”到此结束。赵四小姐对这一点看的很清楚,她对张学良说,“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咱俩也早完了,我早不跟你在一块了,你这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受不了。”——她丈夫还是“少帅”,究竟是她先“受不了”,还是张学良先喜新厌旧,可不好说。
在张学良人生的这前36年里,他能记起的“女朋友”有11位,“中外都算上,白人、中国人”“嫖的不算,花钱买的、卖淫的不算”。这前面,让张学良初识女人滋味的是柳岩在《少帅》里饰演的那位“表嫂”——他表哥娶的一个当过暗娼的姨太太。
婚后张学良和“女朋友”交往的详细情况不得而知,但在当时显然并不是什么秘密。于凤至说,“在汉卿掌握半壁江山的权势和大帅遗留的巨大财富之下,很多女人为了谋取私利,不顾道德和法律,用一切手段缠住汉卿。汉卿对女人又十分随便,前后有很多女人和他发生关系。”但张学良不这么看,一方面他知道“人家是因为我的权势而来”,但又自诩“我并不是仗着我权势来”,对自己的魅力相当自信——“女人要是沾上我,她就离不开了”。张学良甚至想给年轻人开一门恋爱课,“讲怎么管女人的事情啊”。
张学良有名分的夫人,仅有于凤至、谷瑞玉和赵一荻。此外,同张学良有关系的,恐怕大都是有夫之妇了。最让张学良引以为傲的是,他有3个“女朋友”的丈夫地位都很高,“他们大概明明白白知道我跟他们的太太(的事),可是装傻”。
其实张学良说36岁后没有“经验”了,也有点“自谦”。1990年,张学良被解除软禁;次年,他就声称,“我想一个人到纽约去会会朋友,而且还是个女朋友!”这位女朋友名叫蒋士云,父亲是一位民国外交官,她在1927年结识张学良,后来嫁给了当过中央银行总裁的贝祖贻。张学良在老情人家里一住就是3个月,引得赵一荻大怒。当然,张学良在女人这个事情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做过一首打油诗:
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
对敌人:不识大势,一错再错
张学良以军事将领的身份出现在历史上,他20岁当少将,25岁授中将,27岁做上将,28岁子承父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帅”——年轻的元帅。但是职位上升的同时,张学良的能力并未随之长进,纵观他亲自决策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无一不是大错特错。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遵循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精神,意图向苏联收回中东路主权。在苏联多方拖延,谈判很难进行的情况下,张学良轻信所谓苏联“国内混乱”“无力反抗”的言论,毅然采取强硬立场。张作相建议谨慎,“用全国的力量对付苏联,也未必能打胜,只凭东北军能行吗?为收回中东路,恐怕反而惹出麻烦,也须防备日本人乘机捣乱”。张学良固执己见,终于引发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东北军惨败收场。
后来张学良向唐德刚回忆说,“我跟俄国打仗,是很不自量力呀,那个时候就很想要施展一下子,不是旁的施展,不是扩张,就是想要把东北的地位提高,那就必须跟外国人打胜一下子。”“那打得惨呐,有一个旅整个全灭了,是一个姓韩的当旅长……团长自杀的自杀,阵亡的阵亡,全军覆灭,都没有了。”
这一败不仅重创了张学良的实力,更暴露了东北军的真实实力——“它看似强大,其实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让日本关东军的野心愈发膨胀。
两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一回张学良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下达了著名的“不抵抗”令。后来说起这个事情,张学良说,“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又一次判断失误。
很快,日军兵临锦州,南京中央几次命令东北军,“对于日本攻锦州应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但张学良为了保存实力,能在华北有一席之地,一枪不放撤守锦州。张学良失掉了东三省,只有热河还在他父亲的老部下汤玉麟手上。汤为人贪婪,既带兵无方,又和日本人暗中勾结,但张学良不予撤换,百般迁就,导致热河迅速沦陷。
在热河会战之前,张学良曾与宋子文同车视察前线。此时的张学良已吸毒7年,毒瘾大得惊人,每走40公里就要停车注射一次吗啡。张的幕僚王卓然有过回忆:张的毒瘾很大,每日要打400多药针,才能过瘾。热河的沦陷,使张学良被各方指责,连自己的部下都非常不满,于是只好宣布下野,也由此才出国戒毒。
1934年,张学良戒毒归来,蒋介石任命其为鄂豫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负责鄂豫皖苏区的剿共。鄂豫皖苏区在国民党中央军几次围剿之下,只剩下3000多人的残部驻守,蒋介石本意是让张学良在此处打几个胜仗,恢复声誉后好重新启用。谁曾想,统领东北军3个军共10万人的张学良几近惨败:115师两个团损失了5个营,几乎全军覆没;107师与117师约4个团兵力,加上其他部队的6个团,总共1万多人,被红二十五军全部击溃,俘虏2000人。
直到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突围出鄂豫皖苏区,张学良也被蒋介石调往西北,才摆脱了这种“众不敌寡”的局面。
对恩人:恶语相加,不知悔改
通常在说到张学良一生中的重要女性时,常常会加上一个宋美龄。电视剧《少帅》里高丽雯演的宋美龄,在上海和张学良第一次见面,眼看是“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后来张学良也相信,蒋介石之所以不杀他,是因为宋美龄的保护。其实,至于免张一死,又厚待于他,终究都是蒋的意思。而且电视剧里,虽然张学良请宋美龄做他的英文翻译,但自己的口语也是流利标准的,而事实是,张学良的英语放到今天能不能过四级真未可知。
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获释,宋美龄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这位少帅会不会怀着怨气非议丈夫?从张学良对媒体的公开谈话看,他还是比较克制的,但是藏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口述材料,依旧让宋美龄忧心不已。事实证明,蒋夫人还是了解这位老朋友的,在2002年开始公布的那些口述中,张学良一而再,再而三的贬低蒋介石。
比如哥大的访问者问:“最近说,慈湖蒋先生的坟地去的人越来越少?”张学良答:“那我都不去,去干什么?问题在这儿,那蒋先生对台湾有什么贡献?自己修了好多的房子自己享受。”访问者又问,蒋介石对中国有什么贡献,张学良答,“那是北伐,黄埔军校,他办的没有旁的”。访问者追问,抗战胜利是不是蒋的贡献,张学良竟然说,“那蒋先生也可以说是假的。蒋先生不愿意我出来活动,就是因为这个嘛”“我主张抗日的。在蒋先生心里——这是我说的——他的第一个敌人是共产党,而我的第一个敌人是日本。”
对于共产党,张学良的赞誉则俯拾即是,尤其是西安事变中的“合作”。张学良回忆,周恩来说,“固然蒋中正他有他的短处,但是为抗日我们非拥护他不行。所以共产党这些地方我佩服,他是为了大局呀。”“当然呀,共产党这个决定,据说不光共产党自己决定,是第三国际也决定这样的。这种事情要说起来,在政治上共产党人看得远,看得大……”事实上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本意即是希望通过中共,联合苏联,谁知事情发生后,共产国际基于自身利益,竟然反对“反蒋抗日”,严令释放蒋介石。要是真按中共的意思,蒋介石是回不去南京的。
张学良抹黑蒋介石不抗日,自命“真抗日”,就是想让人相信,他发动西安事变,没有“私心”。但随着大量史料披露,早在西安事变前几个月,张学良就做好了同蒋介石彻底翻脸的准备,一再向中共方面表示要“自成局面”、“硬干”,不惜“和大老板打一架”,然后他自己即能在中共支持下,做“西北国防政府”的抗日领袖了。这和当年中原大战时,张学良被许诺2500万银元的开拔费和陆海空军副司令的头衔才决定帮蒋介石如出一辙,而出关助蒋的直接影响就是将关外军力分散到了关内,实际上削弱了东北的军事实力,给日本的蠢蠢欲动添了动力。
蒋介石因为说张学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被少帅嫉恨了一辈子。蒋先生说的还是客气了,其实他这位结义小弟,是无论大事、小事都糊涂,谁对他真“好”,他都不知道。张学良为什么夸周恩来,大约只是因为这个--张学良:“周恩来对我的批评是很对。他有他的批评,他批评我两句话: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访问者:“那不是批评啊,是对您的公正的估价。”
少帅的脸皮是真厚,文章怕是拍马莫及。
杨津涛,媒体人、历史作者。
版权声明:《洞见》系凤凰文化原创栏目,所有稿件均为独家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杨津涛,媒体人、历史作者。
凤凰文化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文化资讯
往期《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