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陈凯歌,却安不下一个小道士的心

网友评论()2015.7.7 第171期 作者:侯虹斌

导语:陈凯歌新片《道士下山》上映,这部改编自《一代宗师》编剧徐皓峰原著小说的武侠电影,原本让许多观众倍增期待,却没想到甫一面世就遭遇吐槽。评论人侯虹斌认为毫无逻辑的故事、漏洞百出的细节以及荒诞不经的人物造型,背后都透露着没有诚意的精神内核。“心之所安”本该是影片的深刻命题,但导演却在片子中先后给主角讲述多种不同的价值观,而且完全是片叶不沾身,没有留下印记。小道士何安下始终随波逐流,碰上谁就是谁,只算得上英雄豪杰身边的小随从。这样一个平面人物,却被捧为一个“找到了心”的人。比起同样讲述武侠人物精神成长的《卧虎藏龙》,陈凯歌的“深刻”,肤浅得令人发笑。

终于,在《道士下山》之后,众人对陈凯歌的期待可以彻底放下了。他在《霸王别姬》和《孩子王》、《黄土地》中积累起来的声誉,在《无极》之后,中间还曾勉强挣扎着留了一口气,在《道士下山》中,终于被卸下了。

后文严重剧透,请自带避雷针。

道士何安下在最开始下山的时候,还是一个不知道钱为何物的懵懂少年(如果不考虑演员自身的年龄和长相的话),所以他谢绝了赏钱,却饿得只好抢别人的荷叶鸡。此时,他尚且不知道俗世最基本的运行规则;但他在进入崔师父的家中当学徒的时候,却无师自通地知道了“捉奸”这类世间复杂的情感问题,并且,还学会隐瞒着师父。

第一个故事的内核,是潘金莲与武大的故事;而那位奸夫,是武松与西门庆的合体;何安下,则是武松与武大女儿迎儿的合体。小叔子与嫂子毒死了师父之后,还跑出去偷情,何安下为师父报仇,把船凿沉了。意味深长的是,他不仅把船凿沉了,还特意地游到水里,静静地看着林志玲在他面前,挣扎,死去。

这时候,我不由想起那位替兄报仇的武松:“武松一提,提起那婆娘,旋剥净了,跪在灵桌子前。……说时迟,那时快,把刀子去妇人白馥馥心窝内只一剜,剜了个血窟窿……”

禁忌与妒忌,在何安下杀死嫂子和小叔子这对奸夫淫妇之后,终于一了百了。他之所以心神不宁,跑到寺庙,不在于他杀了人,而是对自己勃发的情欲用了这种方式来解脱,仍然有不尽的迷惑。

如果不信,可以参见后来何安下吃了带迷幻功能的山珍野味之后,终于承认他的梦想就是“和师娘睡觉”。这和是武松非常相似的:武松在与潘金莲的新婚之夜,用一种潜藏着性意象的极端暴力语言,拯救了自己有缺陷的道德。

但影片没有好好地交待或者发展这个情节,而是用了一个老和尚,以一种自作聪明、故弄玄虚、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那一套东西来忽悠何安下;看到这一幕,我就很想“呵呵”他一脸。实际上,何安下确实也听不懂老和尚的故弄玄虚,该困惑的还在困惑着。

为了解决何安下的情欲困境,电影后来安插了一个求子的美少妇,和何安下来了段一夜情。这算是解决方式吗?是在告诉你一切由情入性、由性生情的深层次的迷惘,甚至是手刃淫妇带来的性刺激,只需要找人来这么一次活塞运动,就可以消解掉,从此专注于追求真理了么?

第二个故事,从何安下接手了师父的药店之后开始,剧情便进一步雪崩了。何安下开启了见一个就拜一个为师、拜一个师父就死一个师父的外挂模式。

何安下在戏中一直强调“找不到心”,这部电影本来就该告诉观众,一个自幼长在深山、心思纯净的年轻人是如何在俗世里找到心的。“心之所安”这样深刻的命题,太符合陈凯歌这样的“深刻控”了。但是,我很难理解一个导演为什么会在片子中先后给主角讲述多种不同的价值观,但完全是片叶不沾身,没有给他留下印记。老道士教何安下“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但何安下一下山,劈头盖脸面对的是情欲与情杀,十四字箴言于他毫无用处;接下来,他目睹了一场“不要相信任何人”“不择手段才是大赢家”的阴谋暗算,却没有给他人生指导意义;有时告诉他“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的快意恩仇,有时又教给他“放下恩怨、立地成佛”的劝诫,有时还有“坏人打了你左边脸,你还要把右脸转给他”的恕道;时不时,还穿插上万恶的旧社会、万恶的巡捕房,告诉你社会的黑暗;还有最最时髦的基情,告诉你两个男人之间的爱,义薄云天;最后,大反派还为了救儿子,演绎出感人的父子情。

想一想导演都干了些什么吧:让远离江湖一心淡泊的扫地僧(郭富城)给何安下讲了一吨的道理,然而,这些道理仅仅是为了让扫地僧在扫地的时候,满地落花,更加迷人。

确实,落花很美,小庙很美,树林更美;林志玲很美,郭富城很美,张震更美。所以,票房迅速过了两亿。但那又怎么样?毫无逻辑的故事,漏洞百出的细节,荒诞不经的人物造型,没有诚意的精神内核,甚至令网友油然生出“被低估的《无极》,被高估的《道士下山》”之感慨。

事实上,何安下的故事,是一个寻找内心、精神成长的故事。这是一个很值得讲述的故事。记得,上一个在电影中讲述精神成长的武侠人物,还是玉娇龙呢。

玉娇龙有一个江湖的梦,她是一个贵族女子,希望自由,所以在寻找一个好玩的江湖。对于玉娇龙来说,她游荡了江湖一趟,李慕白也死了,原本她在想象中的江湖梦变成沉重的现实,梦就破碎了。再也没有什么“好玩”、值得玩的了,面对悬崖,她一跳了之,简单粗暴。

而何安下,他的江湖梦,是谋生,是穷而后定,是在找一个能吃饱饭的江湖。很难说哪个江湖孰高孰低。但在游历江湖的成长之中,何安下认了那么多师父、死了那么多师父,他的性格并没有推进,他始终随波逐流,碰上谁就是谁,就连最后随查老师上山,也被动的。谁会被一个随波逐流的小人物打动?尤其他被设定为英雄豪杰身边的小随从?

但导演完全没有意识到何安下是一个平面的人物,而是让他与英雄们分享显而易见的成功,把他捧为一个“找到了心”的人物。比起《卧虎藏龙》中李慕白所言的“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陈凯歌的“深刻癖”,发作起来,简直肤浅得令人发笑呢。

侯虹斌,历史小说作者,专栏作家,媒体从业者。

版权声明:《洞见》系凤凰文化原创栏目,所有稿件均为独家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侯虹斌,历史小说作者,专栏作家,媒体从业者。

凤凰文化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文化资讯

往期《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