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里不只有颜值和权谋,还有一章古代军事史

网友评论()2015.10.19 第209期 作者:刘畅

 导语:《琅琊榜》剧终,朋友圈四万万人同一哭,忍看霓凰。作为一部正剧,其演员颜值比偶像剧还要高、人物情感比言情剧更动人作为一部架空剧,其剧情铺展和武器装备也要比历史剧更考究军宅刘畅指出,根据剧中出现的四棱箭头、并存的三种铠甲与步兵军阵来看,本剧的武器造型应当是以梁朝武备为基础的,虽然结合了部分想象与艺术夸张,但就整体水平而言,实在是古装剧中难能可贵的良心制作。这也为二刷提供了新角度:《琅琊榜》里不只有颜值和权谋,还有一章古代军事史。

在《琅琊榜》这种良心之作中,靖王这类角色不仅能充当颜值担当,其身上穿着的考究铠甲也是最能体现本剧剧组严谨考究的标志。

10月15日,54集的电视剧《琅琊榜》播出完毕,与此前的古装电视剧不同,当女孩们伤感于“小殊”的结局时,男士甚至是军宅们则相当少见的从专业角度感叹本剧的良心制作。尽管原著《琅琊榜》所处的是完全架空的时代,但从其剧情及装具来看,其无疑更加接近南北朝时期的由梁武帝萧衍建立的梁朝,而从剧中出现的弓箭、铠甲与步兵军阵来看,本剧的武器造型以梁朝武备为基础,尽管结合了部分想象与艺术夸张,但整体水平已远超此前的《新三国演义》与《新水浒》,与吴宇森执导的《赤壁》水平相当。

以套管连接的四棱破甲箭头

图左为兵马俑中出图的秦制三棱箭头,右边两图为《琅琊榜》中的大梁箭头,两者的区别相当明显,后者的历史再现做得相当到位。

对于突出权谋较量的《琅琊榜》,小小的箭头是太小的存在了,但正是箭头的细微细节,最能体现本剧对相关朝代装备考证方面的功力。在央视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中,曾对兵马俑中出土的三棱青铜箭头进行了详细介绍。秦灭汉兴后,得益于秦制箭头针对皮甲的良好穿透能力,汉朝在箭头上基本沿用了秦箭头设计。但随着汉朝冶铁水平的提升,尤其是锁子甲的普及及扎甲的出现,尽管三棱箭头的穿透性依旧强劲,但受制于箭头质量的限制,其已逐渐出现了威力不足的趋势。有鉴于此,在三国及两晋时期,两翼微张的四棱箭头逐渐出现并成为主力,至南北朝时期,尽管因局势动荡而使箭头种类增多,但四棱箭头仍为主流。

图左为以长钉状连杆连接箭头的秦箭,图右为《琅琊榜》中以套管连接梁箭,尽管图中秦箭比较直,但要批量达到这种效果很困难。

箭头在《琅琊榜》中的亮相并不多,第43集随誉王造反的庆历军在伏击禁军巡逻队时曾有四棱箭头出现。而另一个更加严谨的细节就是箭头与箭杆的连接方式。秦箭以及汉箭的箭头都是以箭头后的长钉状连杆插入竹木箭杆并用麻绳捆紧的方式将箭头与箭杆进行连接,但这种连接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受竹木箭杆纹理的限制,极易造成箭头无法与箭杆平直连接,从而造成箭射出后的严重方向偏离。到了三国两晋时期,得益于冶金水平的提升,箭头开始以套管方式与箭杆连接,而这种连接方式开始普及装备部队,正是在南北朝初期,由于自身相比北方政权在骑兵方面的差距,梁朝又恰恰在这类关乎弓箭的新技术普及中走在前列。

合理共存的皮甲锁子甲扎甲

图中这两人分别穿着了精良的扎甲与毫无金属的皮甲,这种不同时代的铠甲共存的现象并非是剧组图省事,而是对历史的忠实再现。

相比箭头,铠甲无疑是《琅琊榜》中更加抢眼的道具,材质、形态、造型各异的铠甲不仅凸显了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更从其选材、造型等方面,体现出了剧组的用心。按照常识,当一款材质的铠甲被证实优于前辈后,前辈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在《琅琊榜》中,却出现了南北朝当时及之前的所有类型铠甲,直接体现就是皮甲、锁子甲与扎甲的共存。在誉王亲临庆历军军营策动造反时,竟有两名军阶相差不大的军官,分别身着精良的星状扎甲并配有护心镜与没有丝毫金属的皮甲。不仅如此,剧中反复出现的禁军最基层官兵,也普遍装备的星状与圆头方形夹片结合的扎甲。而相比皮甲与扎甲,锁子甲似乎成了剧中铠甲的主流。

相比禁军士兵的精良扎甲,《琅琊榜》中靖王与蒙挚的铠甲尽管从材质上相对落后,但却更接近史实,剧组的严谨考证从中可见一斑。

以剧中最精良的两套铠甲——靖王与蒙大统领的铠甲为例,这两套铠甲属于皮甲,以锁子甲与少量甲片对要害部位进行加强。亲王与禁军统帅的铠甲竟然没有基层军官士兵精良?但实际上,对于主角铠甲的考证,恰恰体现了剧组的用心。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大动荡时期之一,无法像汉朝时期那样批量生产扎甲,只能以皮甲为基础,以锁子甲与甲片进行加强。因此,看似精良的禁军士兵铠甲实际上并没有高阶将官的铠甲接近历史。另外,南北朝时期以浮夸奢靡著称,皮甲比锁子甲、扎甲仍容易装饰的华美富丽,此时的皮甲有点类似于罗马时代的肌肉甲,而这也成为皮甲在该时期长盛不衰的原因,《琅琊榜》剧组无疑注意到了这一点。

良心考证再现大梁步兵军阵

《琅琊榜》中对军阵体现较少,但在叛军进攻猎宫一役中,对步兵战阵中弓箭、大盾与长矛克制骑兵的表现到位,考证再现水平较高。

相比弓箭铠甲这类道具,誉王叛军进攻皇帝猎宫的作战中体现出的克制骑兵的步兵军阵,尽管远未达到还原历史的完美水平,但着眼于本剧的主旨、54集的篇幅,能做到现有的水平已经相当可贵了。此前古装剧中的战争场面近乎群架,对中国古代变幻莫测的战阵没有丝毫体现。而在《琅琊榜》中劣势禁军步兵与优势叛军的骑兵进行对战时,在进行了3轮箭雨后,禁军步兵就立起大盾,搭配长矛不仅对叛军前锋进行了有效克制,更令优势骑兵突破步兵前线防御并与禁军步兵陷入混战后,再未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唯一有所纰漏的是,与大盾搭配克制骑兵所用的长矛普遍长为4米左右,而剧中所用长矛,实际上是长度2米左右的步兵枪。

《琅琊榜》中步兵军阵对大盾的运用专业,盾牌本身的再现也准确,相比《特洛伊》中的希腊盾牌,体现了昔日中国的军备、军力优势。

与相对失真的长矛相比,军阵中的大盾无论外形还是功能,都再现得相当到位。无论是《琅琊榜》中的军阵,还是《特洛伊》中的希腊军阵,防御基础都是单兵无法机动使用、可搭配长枪或长矛的大型盾牌。而与《特洛伊》中的希腊盾牌相比,《琅琊榜》中的中国盾牌体现出了自己的特点,以及那个时代的中国军事技术优势。中国大盾的观察缺口与长矛挂口合一,位于盾牌顶部中间位置,同时盾牌为钝楔形,不仅结构相对简单、坚固,同时也具备了更强的抗骑兵冲击能力。而从军阵整体的再现效果来看,大盾结构的高度重现,无疑也源于剧组对《琅琊榜》可能所处时期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方式的严谨考证,这种良心在当代很难得。

正如《琅琊榜》制片方回应所谓“良心之作”的说法时称,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一样,影视剧尽管是一种娱乐休闲产物,但作为大多数人了解过去世界的主要途径,如果不能做到类似《琅琊榜》这种良心考证,其就失去了一大半应有的存在意义。我们一方面痛惜传统文化的流失,而另一方面古装历史影视剧却无历史可言,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而从一开始就明确架空时代的《琅琊榜》却做了本不需要它来做的历史守护。

刘畅,凤凰军评作者,在凤凰网开眼看世界的军宅。

版权声明:《洞见》系凤凰文化原创栏目,所有稿件均为独家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刘畅,凤凰军评作者,在凤凰网开眼看世界的军宅。

凤凰文化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文化资讯

往期《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