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华文化总会、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中央大学共同主办的“王道思想的当代意义”研讨会,于2011年4月21日-27日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重点围绕王道内涵、当今价值和实施展开研讨。【最新】【网友评论】

“王道思想当代意义”研讨会

论坛简介

论坛以“弘扬中华文化:探讨王道理念,构建和谐世界”为主旨,围绕“王道”的内涵、在当今价值和实施等议题展开研讨。 [详细]

4月22日上午

“王道思想的当代意义”研讨会在南京紫金山庄正式开幕。

4月22日下午

研讨会转入小组讨论阶段,本次论坛于23日正式闭幕。

研讨会议题

王道与未来文明

王道与多极世界

王道与社会正义

王道与全球经济

王道与生态环境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许嘉璐:探究“王道”原旨,关怀世界当下
网友留言
账号 密码 注册
 
 

王道与霸道千古之辩:取义或取利 或义利双行?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自孟荀以来,“王”“霸”作为两种典型的政治模式,已逐渐获得了某种固定的含义。从内涵来看,一是以道义为标准的界定,它凸显了王霸之间的根本对立。二是就统治的有效性而言,王与霸都是成功的政治模式,其差别远小于它们与失败的政治模式之间的不同。“王”是理想的政治模式,其特征是重德义;“霸”则介乎二者之间,是德义与功利相混合的模式。 【详细】

 
 

王霸道杂之:兴于西汉 运用于帝王之术

所谓霸王道杂之,即在统治思想上儒、法并用,其实质是以法制为内核而“缘饰以儒术”。汉初到汉代中期政治结构的变迁,为汉代中期“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思想的调整提供了可能。宣帝朝继续武帝的治国政策,实施“霸王道杂之”的政治方针。它既从思想上强调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又从行政运作上兼顾依法行政原则。这一国策实施的结果是使政治清明、政治通道通畅、统治思想得以理顺。【详细】

 
 

义利王霸之辩:南宋朱熹与陈亮的千古之争

南宋时期,朱熹与陈亮之间关于“义利王霸”的论辩曾震动一时,至今还引得聚讼纷纭。陈亮认为霸乃是立德之本,强调二者不对立;而朱熹深斥陈亮为功利论者,在“义必有利”“道必有功”的诱惑下沦为以成败论是非的借口。这场争论表面上看只是不同学术观点的一次偶然碰撞,但实际上却是秦汉以来儒家精英两种救世济民方略的全面交锋。它涉及的论题几乎涵盖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之学的所有方面。【详细】

 
历史上的治国之道
 

治国之道有三,曰理、力、利。以理为先,曰王道,循理而行,众望所归,故能施以说服、教育、感召;克己复礼,可正人心、淳风俗,成彬彬有礼之社会。王道之设,缘人性有善端,社会立于合作。然人性亦有损人、利己之欲,故威之以力,导之以利,共襄王道。王道之不行,有霸道,有诡道,一则以力为先,一则以利为先。两者治国,有速效,但不能长久。【详细】

霸道:秦皇暴政与法家思想  

秦始皇行法家思想而统一中国,因法家制度而定帝制。法家主张“政令皆出于上”,国家的政令、法令完全由封建君主独裁,这利于统一,但在绝对权利之下,又会引发暴政。【详细】

王霸道杂之:汉武帝政教合一  

汉代独尊儒术,以师为吏,但帝王把握教权,治国王霸道杂之,实现了官师政教的统一。汉武帝的儒家治国自此延续整个封建王朝,但他的霸道治国也让国家付出了巨大代价。 【详细】

王道:唐太宗以德治国  

唐太宗强调国君应效法古代圣人,不要以奸邪之心去违背大义。王道仁政的特点是“持中庸”。以道德治国,以礼仪教人,以诚信待臣下,才能使国家太平,宗族安定,国泰民安。【详细】

 
 

王道与国家:治国以德行仁 使百姓“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孟子曾在《公孙丑上》中说道:“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亦有古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中国历代圣贤明君无不恪守天道,以道德教化人民,使国泰民安。而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的形式主义政治思想影响,“君主制和民主制”往往被视为古今差别的大端,所以,如何贯通王道和人民共和,可能是今日宪政建设中通古今之变的关键所在。【详细】

 
 

王道与人民:热爱和平而不黩武 国力强大而不征服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中国人)统治别人的欲望要比白人弱得多,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如果中国是一个热衷于征服的国家,那么欧洲的历史就要重写。在欧洲开始统治亚洲和美洲的100年前,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庞大和最出色的海军。耶鲁大学教授保罗·布拉肯指出:“人们忘记了,500年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如孙中山所说:“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详细】

 
 

王道与文化:儒家长治久安的政治理想乃中国最权威宪法

法国学者迈斯特说真正最有权威的宪法是写在人心之中的,《五经》、《四书》正是写在二千年来中国人人心之中的最有权威的宪法。王道政治的义理价值来自《五经》、《四书》,所以说王道政治讲的都是儒家的治国之道。卢梭有话:只有将统治变为权利,将服从变为义务,人们才会自觉服从政治权威,政治权力才能得到国民的认同,从而政治秩序才能合法。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以德服人,而不能以力服人,如此才能使人真正心悦诚服地服从政治权威,达到社会的长期治理而稳定和谐。【详细】

 
政治理想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载主要思想学派——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百家争鸣反映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详细】

儒家:以德行仁 王者风范  

孟子像亚力士多德,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儒家认为,国家是道德的组织,国家的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只有圣人可以成为真正的王。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详细】

道家:无为而治 不治之治  

道家同意儒家的政治说法:理想的国家是有圣人为元首的。不同的是道家认为,圣王的职责是不做事,应当完全无为,不是因为有许多事情还没有做,而是因为已经做的事情太多了。 【详细】

法家:无为而无不为 变法革新  

与道家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不同的是法家主张绝对的社会控制:君主用法用势治民,他不需要有特殊才能和高尚道德,也不需要自己作出榜样,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详细】

许嘉璐:“王道”思想的由来和演变

许嘉璐回顾了“王道”思想的由来和演变,并指出“王道”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投射到处理天下事务方面的结晶。在大陆开始强大、两岸关系处在最好的阶段,向世界介绍“王道”思想,会有更大的说服力。[详细]

 

刘长乐:王道思想对扩大华语媒体影响力作用

弘扬中华文化,扩大华语媒体世界影响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媒体要成为世界关注的角色,除国家实力强大的前提外,还要必须有媒体人格、思想、经济的独立。媒体之“王道”:信的期许;善的体谅;慈的悲悯;融的情怀;多元的声音。[详细]

朱善璐:王道论坛能促进并深化苏台交流

朱善璐认为此次的王道论坛体现了两岸有识之士对中华文化传统意义和现实价值的积极思想,对促进两岸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弘扬有积极意义,对深化苏台交流也会起到很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详细]

 

孙亚夫:期待两岸共弘扬中华文化

两岸文化传播者共同促成的王道论坛,对推动两岸交流、增强两岸同胞共有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以王道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也对破解世界问题具有意义,期待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详细]

刘梦溪:从中华文化中寻求化解人类危机之道

当下谈“王道”,对象应该从孟子时“国君”转移至每一个个体生命,危机有大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反弹;国与国之间扩充军备。以“敬”、“恕”、“和”等为核心价值的中华文化有大智慧,为人类化解危机提供启示。 [详细]

 

辛旗:王道思想引导人们走向和谐的大康世界

辛旗首先阐释了王道思想的价值,在历代,都对维护中华文化圈的繁荣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详细地阐述在世界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转化这些优秀文化、使之在中华繁荣崛起中发挥作用?值得深思研究。[详细]

许倬云:王道已古 仁道是人类对人类的同情

王道不过是古代圣王理念的诠释,人间共同的原则,仁道则是人类对于人类的同情,人类对于宇宙万物有同情,利用资源也要有节制。淡化其排他的斗争,对抗性,则将有利于全球各地一步一步走向天下和谐。[详细]

 

刘兆玄:探讨王道对人类永续发展之作用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我们需讨论王道思想如何成为其基本元素,进而在其修身、齐家、待人、处世的作为中产生提升力量;当此世纪灾难接踵而至,人类生存挑战日趋严峻的时代,王道文化能提供什么不同思考。[详细]

 
 

王道“理想国”:源于孟子而成为后世儒家勾画的政治蓝图

战国时代,如何治理国家的社会政治思想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大师们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因而,每个思想家都会提出一套如何治理国家的学说,在他们的政治学说中,几乎都有他们所勾画的“理想国”图景。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想。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王道”是指君主以儒家的仁义之道治理天下,即“王”权与仁义之“道”的结合。 【详细】

 

孟子王道理想的心性向度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在孟子的王道理想中,仁政说无疑是其整个政治关怀的基本内涵。对他而言,但凡王道理想的落实,则必须在国君行仁政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简言之,只有仁政的实施,王道理想才有可能,所以,论及王道理想何以可能就是探讨仁政怎样被践履。 【详细】
王道主义是孟子十分推崇的政治理想,只有推行王道,实行王政,才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正义途径。而王道是孟子整个王道主义政治的核心政治理念。总结孟子散见于各种场合、各个时期对具体事情的论述,孟子的王道大体可归结为:为君之道、君臣之道、君民之道。【详细】
“心”是孟子哲学的基点,而“性”则是“心”在内容上的展开,同时,“性”也是“思”的具体对象,“性”与“天命”的结合,赋予“性”以“超越义和普遍化倾向”,“性之天”重在超越,“性之命”重在普遍。【详细】
 
儒家“王道天下观”的历史意蕴
 

王道天下观:大同世界理想政治的向往

先秦儒家发展的“王道天下观”是在春秋、战国时代面对霸道而提出的和平统一主张。这一政治理想中所包涵的用人道的方式进行文化交流、最后达到统一的政治理想。【详细】

孔子“文德论”:王道之雏形  

孔子提出了“修文德以来远人”王道政治理想,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徕之。既来之,则安之。”这可以看作是“王道”观念的雏型。【详细】

孟子“王天下”:王道之始也  

在《梁惠王》中,孟子第一次提出了“王道”的概念:“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详细】

荀子“王者之政”:王道之继承  

在荀子的思想中,王道的天下主要是一种文明的政治形态。这乃是以礼义为其核心精神:举贤罢不能,惩恶奖善,皆以礼义为标准。【详细】

 
 

儒家中的王道思想对当今中国的作用和价值

儒家言必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实际就是在开展现实批判,在古今差距的反衬中暴露社会弊端,希望现实政治能够作到选贤任能,回到善的轨道上来。各种各样具有实践意味的文化仪式活动都要逐步恢复。从家礼到国礼是一个完整的系列,涉及国家政治及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继承儒家传统更要以人格化的表征来承继发扬,并植根于现代,将其作为一个广大的文化世界,而并非从祖宗心性上开出来的花。【详细】

王道与当今民生:
发展经济并满足人文取向

做到耕织并重,不夺农时,减轻剥削,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这就是孟子理想中的王道乐土。在儒家看来,经济发展了,就必须推行教化。既要建构合理的地方礼俗秩序,也要满足人们心灵和道德价值的需要。在经济的衣暖食饱的民生取向之处,尚有更高一层的精神性的礼义廉耻人文取向。【详细】

王道与当今仁政:
万物调适方能造福于民

“仁”及其在政治领域展现出来的仁政和王道政治,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绝对精神原则。万物都活泼自由、畅性调适地发展。以此为前提,人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选择的自由和自主的权力。国家也才能最大程度地造福社会和人民。情为民所系,这就是在现时代条件下所需从王道中吸取的仁政养分。【详细】

王道与当今外交:
国家主权论服从第一原则

尽管儒家所设想的“天下”与当今的“世界”一词所包含的各民族国家的意义相去甚远,然而其中所包含的对人类巨型社群的和平共处的思想理念对于今日的世界和平均有启迪意义。人道的原则是国内、国际政治的第一优先原则,人权论、国家主权论必须服从第一原则,否则将是虚伪的政治欺骗。【详细】

王道与当今儒家文化承继:
尊重历史文化 维系共同情感

国家不能脱离历史文化而单独产生,尊重历史文化便是尊重自己的国家。国家本身就联系着一个广大的文化世界。国家确实需要有人格化的代表,这一代表应该具有血缘的高贵性,文化的继承性与道统的自觉性,能够凝聚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并维系国民的共同情感。【详细】

王道与当今信仰:
为纷繁社会提供精神根基

在道统论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所表达的畏惧,不是某种外在的、对象性的担忧,而是终极层面的对虚无的内在焦虑。在当下飞速发展的资本经济时代,道之存与行,不仅与抽象的知性的本质相关,更与人心深处的终极关怀的根基、寻找精神家园相关。【详细】

王道与当今生态环境:
尊崇天人合一 尊重自然

现今“人类沙文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思潮作祟,没有规划和毫无节制地掠夺大自然,使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中国思想家们推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伦理观,并提出怎样处理人和天关系的一系列具体道德规范,使人与自然生态合而生生不息。【详细】

 
思想文化承继需审时度势
 

历史学家袁伟时建议:不能歪解王道思想、王道政治,也不能完全固守中国传统思想,只有一条标准是正确的:社会进步、公民自由幸福至高无上,与此相悖的文化只能或迟或早在博物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成功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提倡,必须审时度势,提出最切合历史前进需要的口号。 【详细】

“王道政治”能超越宪政?  

蒋庆所设计的架构,开宗明义就以血统、教派或学派不平等为前提,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真正科学的宪政自我更新机能较强,可以在人们的批评、监督中反复改进,从而为国家稳定发展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提供可靠的制度框架。这是许多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的事实。【详细】

以什么为“本位”?  

文化前进的规律是在开放环境下,公民自愿选择,优胜劣汰,自然更新;任何力量都无法抗拒这个历史趋势。只有一条标准是正确的:社会进步、公民自由幸福至高无上,与此相悖的文化只能在博物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详细】

应该怎样读经?  

阅读经典古籍不应局限于孔孟,应该读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在内的几千年世界文明积累下来的各民族的优秀经典。读经典不等于“读经”,后者往往以蒙昧主义的态度跪在先贤脚下,诚惶诚恐去背诵。这样只能培养出虔诚的信徒,却离现代公民越来越远。应从小就培育儿童对任何事物都要保持理性和求真的态度,反对蒙昧,才能避免灾难重演。【详细】

如何解读历史?  

中国文化即使吸收外来文化也坚持固有框架,在吸收改造外来学说融为一家之说后,即显现排外的本质。真正有远见的爱国者,必定敢于正视本国文化的弱点,清醒地看到非吸收世界各国之长,改造本国落后的制度,中国就逃不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命运。【详细】

一个成功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提倡,必须审时度势,使之最切合历史前进需要。我们提倡王道,并非要歪解王道,也不能固守传统,而是为了一条:社会进步、公民自由幸福至高无上。王道之思辨,令我们回溯传统,追寻文化道德,避免了中国陷入机械地重复西方世界固有经济秩序而毫无个性,它使得我们充满内在生命力,使得我们寻找到内在文化的根基,那是信仰,也提醒我们来自何方。
全部新闻
版权声明

凤凰网 文化 频道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陈书娣 马靖雯 吕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