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文化 > 活动 > 王道深度 > 正文

儒家“王道天下观”的发展

2011年04月18日 16:17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王道天下观”与其说是对历史上一种真实的社会政治形态的观念描述,不如说是儒家思想者对大同世界理想政治形态的一种向往。这种“天下观”的核心精神就是:通过建立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让其他文化后进的族群、国家、地区自动的效法、归化,从而形成一道而同风的天下太平的政治局面。

本文摘自吴根友《儒家“王道天下观” 与当代国际和平的可能向度——兼论康德等人有关“世界和平” 的思想》

在中国哲学中,“王道”的概念出现较早,然在儒家思想传统中出现很迟。孔子的政治理想中虽然充满了一种王道的理想情结,但并没有使用“王道”的概念。孔子批评其弟子冉有、子路二人帮助季氏攻打附属国颛臾时,提出了“修文德以来远人”王道政治理想,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徕之。既来之,则安之。”这可以看作是“王道”观念的雏型。如果将孔子的“文德论”引申为一种处理当今国际关系的一思想观念原型,虽然有些质朴、简陋,但确实包含了不同于近、现代西方社会以来以国家主权观念为基础的现代国际关系思想。这一思想更强调先进的文明国不以战争的方式去强行地推广自己的文明形态,而是以感化的方式吸引别国自动的学习与参与。因而在思想原则上具有很强的解释价值。孔子“文德论”所包含的“王道”理想推崇以非战争手段解决诸侯国之间的争端问题,他特别称赞管仲,说道:“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高度地肯定了管仲以外交手段,使当时诸侯国联合起来,协助周王室。这一“王道”理想亦可以引申为处理当今国际关系的思想原则。

当然,孔子也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氏》十六)肯定了“王道”社会里合法的战争行为,但这种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人民与财富的争夺战,而是对违背周王朝大一统的社会秩序的地方叛乱势力的讨伐。换句话说,如果服从礼制文化传统的内在道义要求,战争又是被允许的:那就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是,天子从维护礼乐制度的秩序要求出发对地方暴动势力的讨伐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正常情况下是不使用武力的。

简言之,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其“文德论”(或曰“王道天下观”)在一般意义上是反对战争的。他所理想的“王道” 天下其实即是仁德的天下。如孔子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路》又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可见,“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的“王道”理想,其核心精神是“仁道”理想。到了孟子,“仁道”就更进一步地成为“王道”的内在精神。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王道 天下 儒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