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应该归结为一种“东方智慧”,这种东方智慧最突出的特点是文化的包容。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这个国家的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而目前来说儒家文化还是一种弱势文化,或者说是正在复兴中的文化。文化复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自觉的责任,媒体尤其要承担这种责任。 ———刘长乐
本报记者 郭静
刘长乐,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这位创造了“凤凰传奇”的山东人,一直景仰中国传统文化并孜孜以求。有人称,刘长乐在经营凤凰卫视时灵活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超智慧。正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让刘长乐有了自己的高远目标,那就是“在英语一统天下的媒体事业中打造出一个华语的天空”。
在这个被公众称为“和商”、“佛商”,以及“太平绅士”的媒体界精英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而在目前传统文化热掀起新的热潮时,刘长乐对此有着怎样的见解?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刘长乐。
儒学没有向外输出和布道的优势
记者:今年的9月26日,您参加了在济宁举办的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参加对话的初衷是什么?您认为这样的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有着怎样的意义?
刘长乐:这次参加尼山论坛是应许嘉璐副委员长之邀,我跟许嘉璐副委员长是忘年交,之前就有过很多合作。举办世界文明论坛,这个想法非常好,非常符合现在国民的期盼,符合现在文化发展的需求。
我自己是山东莱芜人,也愿意在自己家乡做一点事情。除了对尼山论坛的电视转播,还有阮次山这样的重量级评论员参与,在跟尼山论坛的合作中,传播了传统文化,同时也对媒体所承担的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认为,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这次文明对话,更进一步把儒学推向世界。其实目前儒学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只是还缺少像这样的高起点的高端对话,这对儒学的推广来说是很好的切入点。
记者:儒学既然需要大力推广,是否说明其本来还是一种弱势文化,那么弱势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强势的文化又具备怎样的特征?
刘长乐:只有当一个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这个国家的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因此目前来说儒家文化还是一种弱势文化,或者说是正在复兴中的文化。文化复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自觉的责任,媒体尤其要承担这种责任。
弱势文化的特征很显然是在世界文化中占的份额不够大,或者是传播中的份额不够大,缺少对外输出的力量。所谓强势文化,比如西方文化,市场份额和实际人口规模是不成正比的,它所具备的力量已经超越了人口的规模,就像基督教,在世界人口的比例已经占得相当大。
另外,强势文化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望,具有非常强烈的输出欲望和优势,具有强烈的布道的优势。按照这个标准来说,儒家、佛教都没有向外输出和布道的优势。
当然,这也不能说儒学完全是弱势的,儒学的特点是跟时代结合得比较强,经历过“五四”以来对儒学的伤害和摧残后,现在很多人开始呼唤儒学的回归,但还没达到扩张和输出的地步。应该说目前连回归都没有做到。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猎奇和蔑视还会长存
记者:儒学文化中是否具有向外输出的因素?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应是经济实力与文化实力同步被世界所瞩目,面对目前严重滞后的文化软实力,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在世界的影响力?
刘长乐:我们这次和基督教对话,就带有一定的寓意了。因此我强调说不能单纯说儒学就是弱势的,它是正在复兴的文化和正如日中天的基督教文化的对话,这应该是儒学走出去的起始,只是儒学在世界上的传播还刚刚开始而已。
现在有个观点,认为软实力不走出去,硬实力永远成不了中流砥柱,因此我们的软实力是希望走出去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我一直比较关注,这也是作为一个媒体人所应关注的问题。记得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文化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国力,是民族的生命力”。应该说,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经济腾飞的同时,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现在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的建设和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想我们在最近一个时期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记者:那么,儒学在走出去的同时,会不会引起西方世界的质疑?比如说中国威胁论等言论。
刘长乐:是不是具有威胁力,这跟一种文化的特质有关。而儒学向来讲“和”,讲“中庸之道”,因此不具备侵略性。我觉得儒学走向世界,只是一种文化的影响力在扩大,它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代表了中国根本的文化特色,它会让世界知道什么叫“和为贵”,什么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这样的话,中国威胁论是站不住脚的。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