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于2011年10月28日-11月1日举行。放映场地为南京大学费彝民大楼、卢米埃南京绿地影城、中传南广学院“大学堂”。为期5天的电影节共将放映87部影片,涵盖长片短片故事片纪录片实验片动画片等多种片种和类型。 【详细】【网友评论】
- 11:12第八届CIFF获奖影片终评委授奖辞
- 15:34独特纪录《老狗》:仅剩的尊严
- 15:28季丹《危巢》传达教育意义 节奏缓慢却引人入胜
- 15:26松太加:重要的不是拍独立电影 是独立地拍电影
- 15:24现代水浒《斗鸡人》:符号化让电影失去真实力量
- 15:20《砻谷纪》:两类主体性之间的政治鸿沟
- 11:17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展:电影比“独立”更重要
- 08:15关于所谓“纪录电影道德”的一些随想
- 15:08电影是谎言 紧张到误解自己:XXX谈论XXX
- 15:03对话《黑白照片》舒浩仑:褪色的记忆
- 14:59CIFF8纪录片论坛:纪录片伦理及切入点
- 14:53对话《空山铁》高子鹏:诗歌与死亡
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展日程表
CIFF8纪录片论坛:纪录片伦理及切入点 纪录片是为给时代留下记录
10月31日圆桌论坛由从事中国新纪录研究多年并参与纪录片实践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吕新雨主持,包括论坛策划人、本届CIFF纪录片单元选片人王小鲁在内的相关学者、纪录片作者与参与者列席并发言、讨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徐童及其纪录片作品《老唐头》中的人物唐小雁(获得本届影展“真实人物奖”)的出席,令论坛讨论呈现更加多元的面貌。[详细]
松太加:不是拍独立电影 是独立地拍电影
中国的独立电影,所谓独立,指的是资金上的不依靠,在艺术表达上享受一种自由的话语,它们拒绝受到审查和商业行为的阻拦,它们还有一个不成文的定义,就是没有得到电影局的卫生许可证。在美国,这个定义更加宽泛,就是所有成本低于三千万美元的电影,至于它的发行公司,可以是米高梅和焦点,也可以是自己家中的studio。[详细]
季丹《危巢》传教育意义 节奏缓慢引人入胜
《危巢》讲述了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中,一双十分客观的眼睛在默默记录着发生在这个家庭里一个又一个琐碎却又触目惊心的故事。整部纪录片给我的整体感受就是真实,导演不用亮丽的色彩来点缀,不用华丽的音乐来修饰,仅仅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同期声还原了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而这与主旋律相悖却又活生生的现实便足以震撼人心、发人深思了。[详细]
独特纪录《老狗》:仅剩的尊严
老人和老狗坐在草地上,很安静,老人看着狗,再看向远方,镜头拉开大全景,这是全篇最美好的时刻,只是老人和狗,互相依靠。相对比剧情的叙事,用一部剧情手法纪录当代藏区人们的传统观念被侵蚀,新旧交替矛盾冲突的一种现状,反而有一种独特的纪录影像的价值,如何保护那仅剩的尊严,导演给了我们一个悲伤的答案,却未尝不是一个警示。[详细]
现代水浒《斗鸡人》:符号化失去真实力量
《斗鸡人》是一部两百万的“大制作”,画面上道具上都远比独立影展的其他影片考究。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甚至有类型片特征,正如许多观众已经发现的,像水浒。也许就是这些符号化,让电影失去了那种真实的力量,少了一种泥土里骨子上的劲道,好像就是用温水泡方便面一样,总有点生,让绝望的味道总差了那么一点。这些,也许是导演需要更加努力的。[详细]
众独立导演给中国独立影像展的一句话:我们不是革命 是当头棒喝;理论是僵硬的;纪录片复制做爱的感受……
所谓的理论均为自娱。独立电影不是只局限于底层的自语式叙述。它应该是多元与丰富的。无趣,无聊,无用。说是站在底层人民的立场上,其实还是从上至下地鄙视与俯视。请善用与慎用知识分子一词,也请不要再这种独立电影的场合上用“知识分子”一词,这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高高在上的地位的托词。谦卑与换位思考就这么难吗?!——王姝[详细]
对话章明:我不会重复拍同一种电影
我觉得中国整个到基层都是经济挂帅的,完全没有意识形态的感觉,就是让我用电影提升他们的地方知名度。然后有具体的要求,他们要保护老城,要我在老城里面拍,这个正好我也很喜欢。然后还要把他们的茶叶放在里面,诸如此类,这样硬性要求提了十几条我都满足他们,没有问题。包括里面的软广告。其实好的东西一直存在,是大家没有注意到。[详细]
对话赵晔:一场寻求内心的影像之旅
我感觉自己说的“苦难的东西”不是指人心的苦难,而是太多关于中国太多的现状,太反映社会和现实。对于这一个层面,我希望能从一个侧面进行,我更关心人的东西。《光男的栗子》跟我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这两年来我一直想做跟母亲相关的主题,正好在奈良这个日本最古老的城市里,我找到了表达这种情感的途径。我把对母亲的追忆放进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下。[详细]
对话《黑白照片》舒浩仑:褪色的记忆
崔健的歌曲是作为时代背景,兰咪的歌原作者是一个当时上海很有名的歌手张行,模仿港台的哥,他本身很有意思,家里因为有《花花公子》杂志,聚集一群女粉丝在家派对最后因时代特有的“流氓罪”被判了几年。他也是算那个时代的明星,非常的火。那个时代革命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对于物质的向往。其实有一批人他觉得无所谓,只要我能出去,管你什么革命。[详细]
对话《萱堂闲话录》邱炯炯:话痨终结篇
讲故事有怪怪的感觉,在诡异的气氛下,加上老太太生命体征,有紧张感执拗感和好斗的感觉,这些东西都是有一种图像上的逻辑。这是一个多重的意义,不一定是光是一种隐喻或是一种暗示,还有是形成节奏感的剪辑点,我不可能平铺直叙,我中间需要一个东西来提起节奏。还有叙事上的推进,有些东西很像漫画一样,大家都看得很明白了,就是一种很漫画式的用法。 [详细]
“当困境成为一种馈赠”人类学与纪录片:纪录片创作者是人类生活的学徒
制作有关他者的纪录片迫切的伦理问题,我个人进入这个问题的方式是通过开头提出的问题:如何对抗个人分裂成二者,一种与被拍摄者的共同的生活,以及另一种分开的生活。人类学有一种田野工作方法称作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指的是“参与者”认识到大家是共处的人类,也就是说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同时在场,“观察”,通过交流为打开获得新知的可能。[详细]
《砻谷纪》:两类主体性之间的政治鸿沟
当然你也可以就像我们在影片结尾看到的CCTV那样的官方:拍个两三个镜头就走,像使唤狗一样招呼着被拍摄者做着做那。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可能是节目之间和之后的广告收益。此时我们谈的不再有关电影,而是作为传媒手段的电视节目的庸众性。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个结尾看做一个小小的插曲,或者换一个看法,它表现得是两种拍摄方式,两类主体性之间的政治鸿沟。[详细]
《梨》:关于梦和梦游者的美学
“走向光明,让这光明降临我们的夜:这就是我们的音乐。”——让·吕克·戈达尔《我们的音乐》。根据本片导演的阐述,全片的开场就极为阴暗。这种黑暗贯穿了全片。也许我们可以将把它理解成一种关于梦和梦游者的美学。在这儿,“真实”躲藏在暗处与阴影里,它在和摄影机对抗。《梨》跟很多相同主题的电影都带着一种类似的宿命论倾向(想想沟口健二)。[详细]
CIFF8主席张献民:在广泛相互比较中 独立电影整体质量在提高
类型并非个性或独立创造身份的反义词。比如国际意义的独立电影中当然有类似邪典或耽美等非常接近类型的样式。类型确实是在确定一些创作或制作规则,这些规则体现出一种可比性,比如纪录片的直接电影内部就比较容易比较,但一个直接电影的题材使用了非直接电影的手法拍摄并剪接,大家就无法比较。在一个广泛的相互比较当中,短片的整体质量在提高。[详细]
独立纪录片多进程语言轨迹及其微政治属性
对二十一世纪的最初十年来说,独立纪录片在中国所呈现的本体价值,不但被体制所遮蔽而且被严重低估。对独立纪录片价值的认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独立制片的自主模式下,对当下政治、社会、民生等全方位的真实记录,体现了历史文献价值;其二是其自身艺术语言形式日渐成熟和多样化发展,并与国际纪录片发展潮流的逐步并轨,具备了电影学术价值。[详细]
被囚禁在纪录片里:中国独立纪录片契约精神
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往往被看做弱势艺术家,有些人被看做具有先驱者和道义承担者的角色,因此受到知识分子的爱护。中国独立纪录片在内容上往往精彩纷呈,它的传奇性有时超越了剧情片,人们有时候会对被拍者的坦然配合赞叹不已。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中国现实以转型期为借口的“景观化”,也经常有赖于中国素材——尤其是底层社会——的可见性与可拍性。[详细]
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一次冒险的旅程
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展映非龙标单元的影片。龙标电影已经有它的流通的天地,此影展关注非龙标的作品自然是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它为这些作品提供呼吸的空间。因此界限是非常明晰的。但是有些时候或许会有这样的纠结之处:若单就独立电影领域来说,这种非龙标的限定会不会遗漏和伤害到另外一些作品?[详细]
CIFF8实验短片邀请展:捉影与造像
“实验电影”是20世纪10年代在西方诞生的“影像艺术”。放眼全球的重要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的短片单元中都不时会有实验性作品的身影,比如斯坦·布拉凯奇的6部作品入选2001威尼斯电影节“新领域”单元,马修·巴尼也入选过2005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也有实验电影的专门奖项,比如戛纳颁给过玛雅·黛伦的“16毫米实验电影国际大奖”。[详细]
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钢的琴》
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郎在对门唱山歌》
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在一起》
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太阳总在左边》
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归途列车》
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中国行详细片目
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光男的栗子》
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天国》
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老狗》
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光斑》
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老虎》
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黑白照片》
“中国”作为独立电影一个概念 影像永远是“死”的痕迹
影像记录所包含的一切心理暗示,对一种感伤的心态而言都是“死亡的时刻”,影像永远是“死”的痕迹,影像记录活动影像而铭记死亡时刻,“记”则成为过去时刻。每一次影像的记录冲动,耽溺成为最初的可能性,耽溺纪录本身的纪录意涵,一个时刻被纪录了,它可能成为“现实”、“历史”、甚至“未来”。所有这种耽溺对于纪录者而言,也许视野从此被局限、囚禁或者谋杀。纪录开始的第一瞬间,也同时意味着它没有记录的缺席者的出场。[详细]
中国独立电影应该“卖出去”的原因与策略
艺术和电影之间日益连接的关系,将日益错综复杂,尤其是中国主流电影业在持续发展(带来更大利润),而中国的艺术界也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途。希望中国的独立影人能够从他们的艺术同伴那里借鉴一些手法,通过商业得以持续创作的手段,艺术家能够开始进行复杂的投资,接受多渠道募集资金、类似策展性质的选片、网络传播等方式打开的发行和展现契机。[详细]
重建纪录片关系:社会化加深进入反审美时代
过去20年中,在中国兴起的纪录片和纪实摄影运动,给了我们两个重要启示,即如何通过记录行为,通过手中的照相机、DV,建构一种与世界的关系;同时,也用一种影像寓言的方式建构出与自我的关系。纪录片也好,纪实摄影也罢,在这场运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一晃20年过去了,我们是否应该是时候去重新反思其中存在问题?[详细]
CIFF7选片记:我担心没有找到你的“抽屉”
连续看了五天的纪录片,一共45部。要从这么多片子中挑选出十佳,并不是愉快的经验。最后挑选出来的十部,堪称优秀作品,但剩余的那些,其中80%若放在十年前,都会被看作中国纪录片界的一个事件。如今显示出来的丰收的局面,也将给研究者带来困难,因为再也不能从有限的几部作品里反复地微言大义地发寻其文化意义了,如今将面临着无限多的研究对象。[详细]
CIFF7剧情片概述:请不要妨碍我感动
我曾经形容独立剧情片在当下是“蓄水期”,也许是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失望,最近几年来,好的作品和好的作者仍然非常鲜见,而且有可能还要鲜见下去。今年从各地寄来报名的30多部作品来看,独立剧情长片的导演们都在寻找新的形式、以及更为自我的表达。而不同身份的作者介入剧情片创作:艺术家、小说家、纪录片导演,这也是促进繁荣因素之一。 [详细]
中国独立影像展状态评估:独立电影是中国电影希望
CIFF的主旨十分鲜明:扶持新生代电影志向人才投入电影行业,给予这些青年人信心和方向。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大陆影业的现状百废待兴,很多话题都关乎中国民族电影未来的发展,中国大陆平民化DV影像运动,也已初步形成规模,在众多的DV影像爱好者中,就不乏有—小部分倾心于投身电影的青年志向者热恋独立电影,这是很自然的发展趋势。[详细]
独立电影导演里有太多根本不会拍电影
什么是独立电影?从英语词根上来看,独立(independent)是对依赖(dependent)的否定。以美国的经验,依赖的对象是主流电影,是大制片公司。只要界定了何为主流、何为体制,那什么是独立就轻而易举了。在电影专利公司(MPPC)的时代(1910-1916),凡是托拉斯排挤的对象,例如CarlLaemmle的环球公司等等,那就是独立电影。[详细]
让观众哭泣是一部电影最基本价值所在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毕业论文中有一段话:在淡定克制贴近人物的摄影机注视下我们感受到现实时间静静流淌过那些个体灵魂而过所产生的悉索响声。是的,最不值一提的才是最永恒的。因此坚定的怀疑主义者张献民先生说“生活不可能越来越好,只可能越来越糟”,而刘小枫则说“无论有多么美好的社会制度,生活都是极其伤身的”。[详细]
再见乌托邦:黑暗处观众在乎屏幕上片子吗?
中国火的那茬乐手基本上是60年代人,成长于80年代,呼吸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口新鲜口气,当他们站在舞台最中央的时候我们正好是第一排观众。当我们准备举起拳头往台上爬的时候突然发现舞台中央的人都换了,那些曾经的偶像们死的死,伤的伤,还留在台上的也是换了幅模样,跟着新上来的一起歌唱美好生活,赞美祖国60周年。[详细]
她们说:女性电影的“饥肠与食粮”
先前赵静写《她们说》时,问女导演们拿了很多资料,其中就有套装和刻录盘,家中便存有《动词变位》和《完美生活》。马大则回忆说,第一届的CIFF就有《动词变位》,他就记得一群人围在一起吃火锅的场面,我回想起来就只有住平房以及发糊的影像,画面暗部难以辨识。至于郭小橹,洛迦诺的登顶尚是去年夏天的事情,我是一本未看。[详细]
- 11-03 11:12第八届CIFF获奖影片终评委授奖辞
- 11-02 15:34独特纪录《老狗》:仅剩的尊严
- 11-02 15:28季丹《危巢》传达教育意义 节奏缓慢却引人入胜
- 11-02 15:26松太加:重要的不是拍独立电影 是独立地拍电影
- 11-02 15:24现代水浒《斗鸡人》:符号化让电影失去真实力量
- 11-02 15:20《砻谷纪》:两类主体性之间的政治鸿沟
- 11-02 15:18《梨》:关于梦和梦游者的美学
- 11-02 15:14当困境成为一种馈赠:人类学与纪录片
- 11-02 15:13众独立导演给中国独立影像展的一句话
- 11-02 14:57CIFF8大奖《黑白照片》评委会奖《天国》《老狗》
- 10-31 13:20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开幕
- 10-31 10:51CIFF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日程表
- 09-22 11:52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展入围作品公布
- 07-25 11:58南京资深独立影展“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征片启示
- 11-17 11:17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展:电影比“独立”更重要
- 11-07 08:15关于所谓“纪录电影道德”的一些随想
- 11-02 15:08电影是谎言 紧张到误解自己:XXX谈论XXX
- 11-02 15:03对话《黑白照片》舒浩仑:褪色的记忆
- 11-02 14:59CIFF8纪录片论坛:纪录片伦理及切入点
- 11-02 14:53对话《空山铁》高子鹏:诗歌与死亡
- 11-02 14:52对话章梦奇:She Is Getting Closer
- 11-02 14:40对话赵晔:一场寻求内心的影像之旅
- 11-02 14:37对话章明:我不会重复拍同一种电影
- 11-02 14:35对话《萱堂闲话录》邱炯炯:话痨终结篇
- 10-31 14:27张献民:在广泛相互比较中 独立电影整体质量在提高
- 10-31 14:25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前言:一次冒险的旅程
- 10-31 14:24独立纪录片的多进程语言轨迹及其微政治属性
- 10-31 14:21CIFF8实验短片邀请展:捉影与造像
- 10-31 14:19被囚禁在纪录片里的人:中国独立纪录片契约精神
- 10-31 14:14中国独立电影应该“卖出去”的原因与策略
- 10-31 14:10重建与纪录片关系:社会化加深 进入反审美时代
- 10-31 14:09“中国”作为一个概念 影像永远是“死”的痕迹
- 10-31 14:04第7届CIFF选片记:我担心我没有找到你的“抽屉”
- 10-31 14:02第7届中国独立影像展剧情片概述:请不要妨碍我感动
- 10-31 13:57再见乌托邦 :黑暗处观众真的在乎屏幕上片子吗?
- 10-31 13:54中国独立影像展状态评估:独立电影是中国电影希望
- 10-31 13:52独立电影导演里有太多根本不会拍电影
- 10-31 13:45让观众哭泣是一部电影最基本价值所在
- 10-31 13:41她们说:女性电影的“饥肠与食粮”
- 10-31 13:13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归途列车》
- 10-31 12:16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太阳总在左边》
- 10-31 12:14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在一起》
- 10-31 12:11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钢的琴》
- 10-31 12:10CIFF8青年艺术电影展映《郎在对门唱山歌》
- 10-31 12:07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自画像和三个女人》
- 10-31 12:06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萱堂闲话录》
- 10-31 12:05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危巢》
- 10-31 12:04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生活而已》
- 10-31 12:02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暖冬》
- 10-31 12:01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砻谷纪》
- 10-31 12:00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老唐头》
- 10-31 11:59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还卜琴父以美丽》
- 10-31 11:57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差馆2》
- 10-31 11:54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遍地乌金》
- 10-31 11:46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天国》
- 10-31 11:45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梨》
- 10-31 11:43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老虎》
- 10-31 11:42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老狗》
- 10-31 11:41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空山轶》
- 10-31 11:40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欢欢》
- 10-31 11:37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黑白照片》
- 10-31 11:24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光男的栗子》
- 10-31 11:23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光斑》
- 10-31 11:20CIFF8剧情长片竞赛单元《斗鸡人》
- 10-24 10:58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中国行详细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