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在家中去世,终年95岁。周汝昌是继胡适等之后,1949年之后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详细】【网友评论】

 

周汝昌生平简介

“红学泰斗”周汝昌

周汝昌,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详细]

1918年4月14日,诞生

周汝昌生于天津城外25公里咸水沽镇。

1953年9月,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

发布新书《红楼梦新证》,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

因罪名“现行反革命”被下放。

1970年8月,被周恩来总理调北京

周总理办公室专电至湖北军区司令部。

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赴美

在威斯康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4所大学及亚美文化协会讲解《红楼梦》。

2012年5月31日,逝世

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

周汝昌主要文学著作

考证书《红楼梦新证》

《红楼梦新证》是一部关于小说《红楼梦》和她的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是作者的经典作及成名作。[详细]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

此书是周汝昌先生耗时近六十年精心磨练而终于他九十高龄之际完成的百万字巨大工程之结晶。[详细]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逝世享年95岁
  • 95岁红学泰斗周汝昌逝世 遗愿不开追悼会
  • 周汝昌著红学新书 得胡适盛赞
  • 周汝昌拍手赞张伯驹:温文尔雅 毫无狂态
  • 胡适提携周汝昌 慷慨借出红楼甲戌本
  • 周汝昌的红楼梦中情
  • 红学旧事:周汝昌与胡适
  • 周汝昌:书法的意义与价值
  • 周汝昌:从书法看中西文化的差别
  • 周汝昌眼中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内涵
  •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西游记》的真诚
上一张
下一张

周汝昌:一介书生总性呆 也缘奇事见微怀(图)

2012-05-31 22:27 0人参与 0条评论

周汝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10
01

刘心武:周曾饱受主流红学打压

“周汝昌在治学过程中比较艰难。某个研究院的压制,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不理解。我只能说,周汝昌做出的各种成就都是在单打独斗出来的。” [详细]

 

解玺璋:他身体不好 终未能见

著名文化评论家解玺璋得知此消息后深表遗憾。他说,“头二年就说一直要去拜访,他身体不好,就一直和他女儿联系,几经推托,到底没有见上。节哀……”[详细]

 

鄂力追忆:眼神不好 书法高超

“经常写字的时候字都摞一块儿了还在写,有些资料看不清就让女儿给念,耳朵还不好,必须念的特大声。每次见出版社朋友的时候都提前几个小时就在家等着。”[详细]

 

俞心焦:期待红学界健康发展

“对一个老人的去世表示哀悼和尊重。我希望红学界能够自由开放健康有序地发展,面对质疑,不是回避,拖延,甚至遮蔽,红学界不应当成为腐败的既得利益集团。” [详细]

周汝昌:新中国研究《红楼》第一人

周汝昌是研究《红楼梦》的著名考证派新红学家,有红学著作多种,其中《红楼梦新证》影响很大。被称为自传派大将胡适的得意门生。但其观点与胡适有些不同甚至对立。周汝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详细]

红学大家 年近百岁寻找真理真师

周汝昌:我自己的“研红”的历程,大致是由史学考证入手,然后集中花费大力气,在纷纭错乱的不同文本中校定出一种比较接近真实的曹雪芹的原文手笔文本,不如此则无法对《红楼梦》进行真正的研究。曹雪芹作书所追求的、保卫的真目标,应该是真、善、美。 [详细]

 

遗愿:不开追悼会 不设灵堂

周汝昌女儿周伦玲说,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周汝昌自幼喜文慕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学程至为坎坷,中经多种灾难。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 [详细]

平生梦缘红楼 著作等身

1953年9月,周汝昌出版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红至今已经六十余载,出版涉及红学研究各个层面的专著六十多部。 [详细]

 

与胡适结缘 为人宽厚和平

周汝昌说:九十年中我有幸结识的大学者不止一人,而像胡先生这样的仁人君子、宽厚和平的高尚人格,还是并不多见的。至于他的学术成就,文化地位,更非一般可比,其影响所在,更非常人所能估量。我和他本无学术对话的任何资格,仅仅在一部《红楼梦》上有了那些粗浅的讨论。[详细]

周汝昌:中国文艺最忌“死” 最贵“活”

以我的体验,中国文化和艺术最忌一个字:死,最宝贵的是:活。要教活学生,就要教他们这种涵咏玩味的功夫,不是照本宣科,不是读死书。治学不易,要有才、学、识、德、勇、毅、果、静、谦……也要有悟。悟有顿、渐之分:顿是一见即晓,当下即悟;渐就是涵咏玩味,积功既久,忽一旦开窍,洞彻光明。 [详细]

周汝昌去世前专访1:读懂《红楼》是大难事 

在坊间,他被称为“当今中国红学第一人”。这位曾因胡适提携而走上红学之路的世纪老人,一生著作等身。因为论述之争,八年前从中国艺术研究院退休后,老人周汝昌仅在正统的中国红学会保留一个“顾问”的头衔,完全脱离了“组织”的庇佑,在其寿诞时节,那边连问候都没有。 [详细]

 

周汝昌去世前专访2:红学近年没有突破创新

《红楼梦新证》不在“证”,而在“新”。直到今天,才被著名大学者刘再复先生点破:周汝昌的“考证”才是高峰,是“悟证先河”。此前的近半个世纪内,他的命运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曾不由自主地卷入到一系列的纷争中去。这一切,均由他的心血之作《红楼梦新证》所触发。 [详细]

周汝昌:红楼梦是曹雪芹夫妻合著

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一部残缺的《红楼梦》,一个不详的作者,却成就了一个以研究它为业的“红学”。周老是公认的红学大家,一生与《红楼梦》结缘,著作等身,多为红楼研著。煌煌巨著中,真知灼见自是不少,繁碎琐节的考究亦占据泰半。 [详细]

 

周汝昌:宝钗乃假金 湘云最为亲厚

宝黛之间有爱情,并且其后来带有悲剧性。脂批曾明白点破:玉兄“素厚者唯颦云”。意即平生最亲厚的只有颦儿和湘云两个,别人是数不着的。这一句话是全书眼目。湘云是黛玉的接续者,或是叫做“替身”,她二人各号上各占一个“湘”字,本就是暗用“娥皇女英”的典故来比喻的。 [详细]

 

蔡元培:新索隐派红学

蔡元培(1868—1940年)以其发表在1916年《小说月报》的《石头记索隐》标志了新索隐派的降临,他视《红楼梦》是“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的民族主义性质作品。后期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景梅九,他将民族主义推向了极端,又是新索隐派向社会派理论转型的作俑者。 [详细]

胡适 周汝昌:考据派“新红学”

1921年胡适(1891—1962年)所发表的《红楼梦考证》一文,昭示了新红学的诞生。胡适将《红楼梦》研究根基置于著者、时代、版本考证上,并由此带来了“自叙传”理论的产生。周汝昌1953年棠棣出版社出版《红楼梦新证》,显示出考据派新红学所取得的更大实绩。 [详细]

陈独秀:社会派红学

凡立足于从《红楼梦》社会意义的阐释,都归于红学社会派范畴。陈独秀载于1921年亚东图书馆初版《红楼梦》卷首的《红楼梦新叙》,1942年正中书局的李辰东著《红楼梦研究》,1945年东南出版社的张天翼等著《贾宝玉的出家》,1948年国际文化出版社的太愚著《红楼梦人物论》等。[详细]

 

王国维:西理中用派红学

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到吴宓(1894—1978年)1920年发表于《民心周报》的《红楼梦新谈》,是西理中用派的代表性文献。王国维是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shchopenhauer,1788—1860年)的悲观主义作为阐释《红楼梦》悲剧性的理论坐标。 [详细]

俞平伯:考据派“新红学”

亚东书馆于1923年出版了俞平伯(1900—1990年)所著《红楼梦辩》他是胡适理论的积极推进的重要代表者。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作者的创作态度》中所说:我们看,凡《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极平凡的,并且有许多极污下不堪的:“好一面公平的镜子啊!”[详细]

冯其庸 李希凡:新社会派红学

社会派红学却有新旧之分,新社会派红学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条件下,和在以马克主义为《红楼梦》研究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所形成的具有举国性质的学术研究集郡,上层建筑在《红楼梦》中的体现,便获得了合于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详细]

 

新旧索隐派之争

在新旧索隐派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一致性,两者都是将关于《红楼梦》的解读,放在“假雨村言”、“甄士隐”所建构的《红楼梦》背后真相的猜测上。但二者毕竟有着原则意义上的区别。旧索隐派探寻的是关于《红楼梦》背后的具体故事和具体人物的谜底。 [详细]

新社会派与新红学之争

发生在1954年的评红运动,带来了新社会派红学发展的质变,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对红学领域的绝对统治。评红运动起于1954年9月出版的《文史哲》登载的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以及10月10日《光明日报》刊登的《评红楼梦研究》两文。 [详细]

 

考据派与索隐派之争

1921年胡适《红楼梦考证》的推出,标志着区别于新旧索隐派的“新红学”的诞生。胡适所代表的新红学是建立在对索隐派红学的证伪上。正如胡适所揭示:他们怎样走错了道路呢?他们不去搜求那些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等的材料。 [详细]

两版电视剧《红楼梦》里的红学派系之争

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沿用了120回的通行本,出发点就是忠于原著。而87版《红楼梦》则吸取了当时红学成果,舍弃了后40回的主要情节。“红学”自五四运动后得大发展,分裂出以周汝昌为代表的“新红学”以及以冯其庸为代表的“当代红学”两派。[详细]

 
版权声明

凤凰网 文化频道 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胡涛 吕美静 于一爽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