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周汝昌往事

2012年06月01日 09:06
来源:新快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等等。就读于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生院。

曾历任燕京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等外文系讲师、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兼研究员;美国鲁斯(Luce)学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燕京研究院董事;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等。政府首批特殊津贴领受者。

生平掠影

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

1918年4月14日,周汝昌降生于距天津城25公里的咸水沽镇,成长于外寇入侵、军阀混战的年代,经历了记不清的失学、逃难、沦陷……虽为家无藏书的村童,但周汝昌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他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写读后感、找错字……常将书眉空白处填个严严实实。

进入小学后,他接受外语之快令人称奇,原版的英文课本也毫无障碍,读天津南开中学时,其英文水平与老师论伯仲。1939年,周汝昌考进燕京大学的王牌西语系,但直到1947年,他才回到燕大继续学业。毕业时,其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一字未改全票通过。

随后,他成为燕大中文系第一名研究生。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与胡适书信研讨

“红楼”成就佳话

已在诗词、书法、戏曲、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怎会步入“研红”道路?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又看到古本《石头记》,但胡适的影响却是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1947年,周汝昌的四兄周祜昌寄信给他,说亚东版《红楼梦》卷首的胡适文章有一新说,请他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发现了《咏芹诗》。兴奋之下,他将这一发现发表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胡适曾慷慨地将珍贵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借给周汝昌拿走细看,还称《红楼梦新证》是一部“很值得看的书”,并说“周汝昌是我‘红学’方面的一个最后起、最有成就的徒弟”。

只要有3人听

也认真对待无分贵贱

“文革”期间,周汝昌也遭受了冲击。1968年,作为“周扬文艺黑线上的活标本”,他被关进了“牛棚”。1969年中秋,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向阳湖干校”。1970年8月,在周总理指示下,他被调回京工作。

1974年,周汝昌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其中一项工作是应邀讲说《红楼梦》。即便已到高龄,只要身体允许,周汝昌从来都是不讲任何条件地乐而往之。他曾说:“只要有3个人愿意听我讲,我都会像数百上千人听讲一样去认真对待,无分长幼贵贱。”

2008年,年逾90的周汝昌又被请上央视《百家讲坛》评点四大名著,他以独特的眼光指陈《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不近人情之处;理出《西游记》与《红楼梦》有多处相通之处,“两部书都在求真,都在写诚”。

经历了大悲大喜

我仍然留恋人间事

周汝昌青年时双耳就逐渐失聪,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方能看书写字。他只能在稿纸背面书写,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将文字敲在电脑上存储。至近3年来,周汝昌右目也完全失明,只能口述。

2002年,周汝昌曾说:“我虽然84岁了,经历了大悲、大喜,但我很留恋人间事。像我这样的人积累一点东西不容易,我现在写作的精力非常旺盛,几乎每天写几千字的文章,我女儿简直打不过来。我现在靠半只眼睛拼命干,就是因为我还有没做完的工作,我积累了几十年,不就是要把成果留给后人吗?”

“日无虚度”的周汝昌仅2009年后就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影》、《周汝昌校订评点石头记》繁体本、《周汝昌校订评点石头记》简体本和《诗词赏会新编》5部专著。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周汝昌 燕京 往事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