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怀旧,特别是对新事物产生不满或者疲劳的时候,如今一本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有重回了大家的视线。而这本年代已久的课本不仅备受欢迎,且许多人认为比之现在的课本都要好上许多。那个似乎已经发黄的民国时代,幽暗的小学课堂,似乎又多了几层意味。从那里走出的人们,作古的作古,活着的也渐渐退出舞台。而他们的业绩总是让我们带着敬意重温那段历史。那个年代所能带给这个世界的不仅仅是一本教材,还有民国人追求教育理想,完善教育体制的心魂。

民国小学课本

民国小学课本内容丰富

6册书每册40课,共240课,内容无所不包。传统文化自然要占重要一席。一些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的篇目更为引人注目。

此外,还有不少课文讲伦理,说审美,倡导良好生活习惯。看题目,便有《习劳》、《蚤(早)起》、《慎微》、《惜阴》、《友爱》等。另有大量课文广泛介绍各类知识。类似《国文》、《文字》等,意在介绍一般的语言、文体知识。[详细]

民国教材儿童文学化

民国小学课本

“儿童文学化”一度成为小学国语教材的主流。193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在“目标”的第三点即提出“欣赏相当的儿童文学,以扩充想象,启发思想,涵养感情”。[详细]

民国小学课本出现公民教育

民国小学课本

1922年,这是中国基础教育体系建设趋于完备的开端。这一年,商务印书馆发行了一套涵盖各个学科的“新学制教科书”,其中就有公民教科书。从那时到1949年,公民教育开始贯穿中小学阶段。[详细]

叶圣陶后人讲述“老教材”

民国小学课本

父亲和丰先生编这十二册课本的时候,我已经读初中了;七十年前的琐事,我还能想起一些来。初小第一册第一课只两行;一行是“先生早!”孩子们的口吻;一行是“小朋友早!”老师的口吻。[详细]

调查

1.你觉得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好还是现在的语文教材好?
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好。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好。
不好说,缺乏可比性。
2.民国教材走红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人们对现有教材的不满。
只是对民国的一种怀旧而已。
出版方的炒作罢了。
好的东西就应该受欢迎,无所谓别的。
其他。
 

民国教育给后人的借鉴

民国教育法规:孙中山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详细]

民国教师待遇:小学教师工资超县长

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远远超过县长。[详细]

民国年间小学堂的建筑

民国年间小学堂的建筑

国学大师钱穆回忆小学建筑:四壁楹柱 遍悬联语

国学大师钱穆在他晚年所著的《师友杂忆》中描述他家乡小学的情形是这样的:“果育学校乃假华氏一祠堂屋,有一大厅,四壁楹柱,皆遍悬联语。右边侧房为乐在斋,诸师长退课皆聚于此。乐在斋北左侧开一门,通大厅之后轩,广长舒适。朝北长窗落地,窗外杂莳花木,有假山,有小池,俨然一小园。幽倩怡人。轩左向南为大厅之左侧房,顾师卧室在焉。”[详细]

中西合璧的洋楼小学

中西合璧的洋楼小学

佛山洋楼小学:财政厅长回乡建洋楼式沙水小学

民国29年,区芳浦回到家乡沙水村建洋房作为故居。因为故居这条纽带,他与家乡联得更紧,于是又做了不少惠及村民的好事。从沙水村到里水,隔着一片田,交通十分不便。为方便乡民出入,他又在田上建造一条几百米长的水泥路,直至里水的象岗、大冲。闹饥荒时,他在沙水祠堂向村民派粥、派棉衣,不但沙水村人可以吃,连附近四乡的人也可以来吃。更难得的是,区芳浦大力兴学,他任财政厅长期间,回乡建了一座洋楼式的沙水小学,附近四乡儿童都可以到沙水小学读书。民国22年,他还任石门中学董事长。[详细]

民国小学创办人与教员合影

民国一小学创办人与教员合影

民国时山西祁县一小学有礼堂、教室和操场

民国8年(1919),祁县开明士绅渠仁甫独资创办了祁县私立竞新小学校。校址设在小东街路南,校门悬挂着 “私立竞新小学校”校牌。校门联由渠仁甫先生亲拟:竞秀育群英,勿徒识字读书自了;新知资后进,期作顶天立地之人。学校有礼堂、教室、校务会议室、寝室等11间房屋,后增设图书馆、小操场等建筑和场地。竞新小学以师资高、校规严、设备全、成绩优而闻名三晋。[详细]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钱学森之问:为何我们培养不出民国的大师
  • 民国大学生的月薪要求有多高?
  • 民国“黄金十年” 科举制度得到灵活继承

杭州紫阳小学清末民国时期校史

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前,杭州初等教育在社会、义塾和私塾中施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清廷下令,将各州、县书院改办为小学堂,兼习中学、西学,中国近代杭州的初等教育翻开了历史的新的一页。[详细]

书香斯宅

斯民小学牌楼式石板校门,正中的青石板匾额上镌刻着“汉斯孝子祠”5个大字。斯老师告诉我题字者的名字:康有为![详细]

1937年5月6日上海第9届小学生运动会

1937年上海小学生运动会

季羡林小学上两个学习班:一个古文班 一个英文社

季羡林的叔父并非完全排斥“西学为用”,相反,他在季羡林10岁的时候便出钱让他课余参加了两个学习班:一个古文学习班,一个英文学习社。这在当时是非常有远见的——说起这位叔父季嗣诚,虽未受过正规教育,但绝顶聪明,完全靠自学,经史子集读了不少,能诗,善书,甚至亲自给季羡林讲课。叔父对季羡林的教育十分关心。但在求学的很长时间里,季羡林一直很贪玩。“从来没产生过当状元的野心,对那玩意儿一点兴趣都没有”,下河捕虾捉蛤蟆才是他的最爱。[详细]

民国南京:4月4日才是儿童节

民国南京时的童子军

民国小学生日记:揭示民国农村阶层矛盾

这本日记在当时是公开出版的,列入“国语科补充读物”。日记是两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的,先不说写作的技巧和叙述的生动,光是这样的文字能在公开出版的学生读物中出现,就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今天的小学生不会写出这样的日记,就是写出来了,也不可能公开出版。两则日记与的都是民国农村的事,一件是关于民国农村自治费用摊派的,一件是有关租佃矛盾的,小学生的同情都在弱者方面,但没有以阶级的观点去评价,我以为这就是一种真实。租佃之间的矛盾最终靠什么来解决,小学生还不会懂,但他们记下来的这一个农村生活的片断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农村现实还是有意义的,至少提供了一个细节,有没有普遍性是另外一回事,但小学生的感受还是有意味的。[详细]

民国国会议员选举 小学生们来监护

民国国会议员选举 小学生们来监护

回忆录:小学生看民国大选

我十四岁的那一年,小学快要毕业,《公民》教师宋仰宪先生说:“我们中华民国要举行全国大选了。”宋先生还说:“中华民国建国,需要有三个时期,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和宪政时期。现在马上要进行大选,说明训政时期快要结束,以党治国的国民党要还政于民,从此以后要有国民选出来的总统来治理国家了。”但老百姓是不能直接选举总统的,只能选举国民大会代表(简称国大代表),再有代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我们小学生年纪小,没有选举权,但每个大人都有一张选票。 [详细]

民国时期童子军的中国化及其影响

民国小学生

在西学东渐的热潮中,童子军这个新事物在民国元年时开始进入中国。1912年2月25日,武昌文华书院的教员严家麟先生,参考英美童子军的教育形式,集合志愿学童在文华公书林举行宣誓,成立中国第一队童子军,为中国童子军之创始。开创之初,主要是在租界和教会学校、团体进行活动,大多使用英文教学;童子军在课后、业余进行一些慈善和服务活动,影响不大。1915年,在上海举行第四届远东运动会,童子军进行了会操表演,并参与维持会场秩序等服务工作,引起当时参加运动会的各省教育界人士的注意,童子军的影响逐渐扩大,开始向全国发展。[详细]

民国南京:4月4日才是儿童节

在民国时期,中国的儿童节并不在6月1日,4月4日才是当时的儿童节。而当时因为时局混乱、战事繁多,儿童们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节日的愉快气氛。年少的他们,纷纷以童子军的形式加入战局。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从1931年开始,正式确定“儿童节”,将时间定在每年4月4日。 [详细]

民国语文教材重印卖断货

叶圣陶编民国语文教材

叶圣陶编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自己创作

“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外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抄来的。”又说,“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想的。” [详细]

民国抗战时期手抄本音乐本

民国抗战时期手抄本音乐本

启蒙音乐家李叔同:为学生填词和选曲

李叔同是我国近现代的启蒙音乐家和乐歌作家。我国近现代音乐起源于大多用外国曲谱填词的“学堂乐歌”,李叔同就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作者。李叔同填词和选曲配词的音乐作品有近百首,确切数目已无从考证。丰子恺和裘梦痕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收录的大多是李叔同1912年至1918年所作的乐歌。歌集一经出版,就被各地学校选作教材,连续再版十次,成为中国近现代传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教学歌曲集之一。丰子恺在这本歌曲集的《序言》中指出:“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因而当时能兼作词曲者,只有李先生一人。”[详细]

民国小学设有武术的传授和操练

民国小学设有武术的传授和操练

钱玄同刘半农费尽心思修改民国时期小学第一课稿子

刚刚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社会趋势和文化思潮是改革、民主、自由、创新。最突出、最主流的文化思潮,就是反对文言文,力主倡导白话文。因此,小学生第一篇课文的编写者,就是著名的语文改革家、文字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钱玄同先生和刘半农先生。第一次,钱玄同和刘半农两位先生经反复研究讨论,第一课定稿为:来,来,来,来上学!讨论稿出炉后,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后,又经过反复比较、讨论斟酌,决定改为:去,去,去,上学去! [详细]

商务印书馆举办的尚公小学办学经验

尚公小学的条件

曾在“尚公”上学的商务老职工方桂生回忆:“学校的设备比较齐全,有露天操场、雨雪操场、会场、图书馆、小卖部、摄影室等,并辟有园艺基地,供学生种花、植树,作自然科实习用。”

叶圣陶:和小朋友一起修学旅行

叶圣陶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起带着学生“修学旅行”,远足昆山。事先,叶圣陶做足功课,把和这段短途旅程有关的文学、历史、地理、植物知识联系起来,写好了《校外教授案》

“教室”变成“实验室”

教育家朱智贤当时在商务出版处女作《小学历史教学法》,他写道:“若是学生在学校就养成了轻信的习惯,以为教科书所述便是最后的真理,就一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学校养成了这尊重书本的习惯,就一生受书本的压制,做书本的奴隶!我国小学历史教师普遍以为历史研究是大学中学的事,小学不配做这样高深的工作,殊不知大学中学有大学中学的历史,而小学也有小学的历史。”

教育家高觉敷:研究儿童怎么用虚词

高觉敷学的是心理学,1920年代就在商务旗下的《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儿童的情绪及其教育》等文章。他建议研究不同年纪儿童运用虚词、介词、连接词能力的发展。
民国小学生在写字

民国小学生在写字

民国小学生考核:成绩分平时与考试两种

对小学生的考核,按当时教育部颁发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查规程》的要求,小学生的成绩分平时与考试两种。平时成绩由教师考查随时判定;考试成绩则通过考试分学期、学年、毕业三种,评定按等级制,分甲(80分以上),乙(70分以上),丙(60分以上),丁(不满60分)。丙等及格,丁等为不及格,要留级。两次留级后,仍不及格令其退学。学生升级和毕业成绩,除学业分数外,另参酌操行成绩后再确定。当时对操行的考核比较严格。[详细]

民国小学毕业考试作文试卷

民国小学毕业考试作文试卷

民国时期初等小学生毕业考试作文试卷

民国二年热河滦平县白旗初等小学生毕业考试作文试卷,文中充满激扬的爱国思想。为培养学生具有好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还时时进行孝悌、亲爱、信义等传统道德教育,对女生另加做贞洁淑女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爱国家、爱民族的观念,将原来的修身科改为公民科,讲授关于国家及国际方面的有关事务和公民的责任以及发生过的国耻事件等,让学生牢记于心,增强社会责任感。[详细]

民国第一神童江希张

民国第一神童江希张

民国第一神童江希张:12岁时被冯国璋代总统聘为公府咨议

民国时,陈赣一写了一本《新语林》,文中记载:“江希张甫五龄,博通经史,著《孔子发微》诸书,每谈人休咎罔不奇中,群呼为‘小神仙’。……杨士骧、孙宝琦先后任鲁抚,耳闻其名,召而面试之,江对答如流,有神童之目。民国六年,冯国璋代总统特召见之,聘为公府咨议。”当然,冯国璋召见并聘他当公府咨议时,那是江希张12岁时的事了。清末时差点被选作末代皇帝溥仪的伴读,7岁时著述了轰动中外学坛的《四书白话解说》丛书,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我国著名的化工和轻工业专家。 [详细]

民国小学国语课本内容

民国小学上课情景

柳条长,桃花开,蝴蝶都飞来。菜花黄,菜花香,蝴蝶飞过墙。飞飞飞,看不见,蝴蝶飞上天。

请问尊姓

永儿的爸爸对永儿说:“如果有客人来,先要问他尊姓。”明天,对门的徐先生来看永儿的爸爸,永儿说:“徐先生,请问尊姓?”[详细]

绿衣邮差上门来

薄薄几张纸,纸上许多黑蚂蚁。蚂蚁不做声,事事说得清。[详细]

致某校足球会书

某校足球会诸君公鉴:经启者,会自组织以来,只有两月,素乏练习,无从观感。久仰贵会热心体育,成绩卓著,原定于本星期六午后三时,拟约贵会诸君,在公共体育场比赛足球,俾得取法大雅,并以联络感情;想诸君亦必乐于赞同也。如荷俯允,请先示复为盼。此上,即颂健安。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足球会谨启。[详细]

民国小学生升学指导

蔡元培:民国中小学生升学机会甚少

蔡元培应江苏教育会邀请,演讲《教育界之恐慌及其救济办法》,指出:中、小学生升学机会甚少,出路成问题,造成教育界恐慌现象。一时不易广设高等学校,必须发展职业教育,广开门路,并宜注重美育,发展人格,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详细]

民国小学毕业额外送了一套《封神榜》的奖品

民国幼稚园肄业证书

1935年夏,我13岁,毕业于泰兴县立襟江小学,举行毕业典礼时,校长徐子贞在规模很大的“讲堂”上,授予我第三名毕业证书和一套《封神榜》的奖品。[详细]

民国年间曾有石刻小学毕业证书

民国年间曾有石刻小学毕业证书

石头上刻着繁体文字:第一名会考毕业证书,学生吴大刚系湖北省襄阳县人,现年14岁,在本校高级修业期满业,经襄阳县小学会考委员会考试及格准予毕业。 [详细]

一张民国小学毕业证和它背后的故事

一张民国小学毕业证和它背后的故事

证书的边框上有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和两面民国旗帜。框内右侧清楚地记载着毕业生郭有武的籍贯、年龄及在本校高小第十班修业期满,考试成绩及格准予毕业。[详细]

民国老教材为什么好?

大师之作,魅力依旧

三个版本均插画精美,陈宁宁两只手指掂着黄脆的书角,啧啧称奇,“这种书编得太用心了,小孩子怎么会不喜欢。”

不用教,一读就能成诵

贴近小孩子的心理,似乎是那个年代小学课本编写的一个共识。“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是这还不够。”叶圣陶在《开明课本》的“编辑要旨”里写到。

浅显易读又不失儿童天真

里面的内容非常好,许多胜于现在用的小学课本。有些文章看后引人一笑,又不失儿童的天真。丰子恺先生的配图,形象又生动,儿童非常易理解。

符合儿童心理,寓教于乐

语文教材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材料,不仅要传达出准确合理的面对语文课本,孩子什么时候才会微笑?教学目标,而且要通过基本的识字教育过渡到美德教育和修辞教育。这里的美德,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有根植于传统文化历史深处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并且把这些历久弥新的道德,用美好的修辞表达出来。

相关资料

调查

1.你觉得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好还是现在的语文教材好?
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好。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好。
不好说,缺乏可比性。
2.民国教材走红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人们对现有教材的不满。
只是对民国的一种怀旧而已。
出版方的炒作罢了。
好的东西就应该受欢迎,无所谓别的。
其他。
 

版权说明

凤凰网 文化频道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王勇

民国语文教材的火红,引起大众对当代小学课本内容的深思。而重新翻看那些不远不近的历史,在那个所谓旧社会的年代,所产生的人才以及他们对后世之影响,足以让后人景仰。而不应该忘记的是他们就是从中西文明碰撞下的各式学堂中走出来的。在民国课本火热的同时,中国的高校正展开着所谓“北约”、“华约”等的争抢资源之中。而蔡元培曾言“中小学不办好怎么会有好大学”也像是另外种警示,只是显得不合时宜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