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小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第一课是什么内容?你知道吗?这第一篇小学生课文,又是谁编写的,你知道吗?
当时,刚刚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社会趋势和文化思潮是改革、民主、自由、创新。最突出、最主流的文化思潮,就是反对文言文,力主倡导白话文。因此,小学生第一篇课文的编写者,就是著名的语文改革家、文字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钱玄同先生和刘半农先生。
第一次,钱玄同和刘半农两位先生经反复研究讨论,第一课定稿为:
来,来,来,
来上学!
讨论稿出炉后,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后,又经过反复比较、讨论斟酌,决定改为:
去,去,去,
上学去!
钱玄同,浙江省湖州市人。原名钱师黄,又名钱夏,字玄同,号疑古、德潜、逸谷,生于188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猛将,反对文言文,力倡白话文,鼓吹民主和科学。曾经创办《湖州白话报》,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06.12月,结识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加入同盟会。1910.8.回国,在嘉兴中学任教。1911.调任杭州教育专署科员。1913.1月.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文字学和古典书籍。1915.2月.改任北京大学教授。1917.为《新青年》杂志拟稿,倡导白话文、新文化和新文学。
钱玄同
1918.任《新青年》编委。后兼任国语教科书编辑主任,是我国发起编辑“国语教科书”和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注音字母”拼音方案的首要倡导者。
1923.改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正式提出“汉字革命”。1928.1月,又改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1934年,开始编著《简体字谱》。1935.南京政府批准324字的简体汉字方案。1939年1月17日,因患脑溢血在北平病逝,终年52岁。
在语文改革运动中,他是冲击封建文化的一员猛将和先锋。他坚决反对文言文,大力提倡白话文。他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致陈独秀的白话信,并敦请他人用白话作文。《新青年》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于1918年第4卷第1号始用白话文出版。他是国语运动的积极参加者。1917年,他成为“国语研究会”的会员,1919年,他成为“国语统一筹备会”的会员,并任常驻干事。1925年,他与黎锦熙一起创办并主持《国语周刊》。“国语统一筹备会”于1928年改组为“筹备委员会”,于1935年又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他都一直任常务委员。1931年,任国音字母讲习所所长。1928年,他曾任辞典处国音大字典股主任。1932年,与黎锦熙共任《中国大辞典》总编纂。曾参与审订由吴稚晖编写的《国音字典》。后经修订,更名为《国音常用字汇》。代表作有《文字学音篇》,是一篇全面论述传统音韵学的著作。既继承了章太炎等的传统音韵学的成果,又受到了高本汉的现代语音学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影响,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被多人用做大学教材。此外,他还著有《〈广韵〉四十六字母标音》(《国语旬刊》1929年第1卷第9期)、《古音无“邪”纽证》(《师大国学丛刊》1932年第1卷第3期)、《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师大月刊》32周年纪念专号)等。其中多用现代语音学的知识分析音理,拟测古音,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在文字学方面,他著有《说文部首今读》《说文音符今读》和《中国文字学说略》(《教育今语杂识》1910年第1期)、《说文部首今语解》(《教育今语杂识》1911年第5、6期合刊)、《中国文字形体变迁新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1919年第1卷第1期)等论著。
刘半农,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初字伴侬、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著名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广为传颂;其《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鲁迅先生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