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斯宅
2010年12月03日 17:42 中华读书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斯民小学

老学校象山民塾

清明时节,我专程赴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采访。

斯宅距诸暨市区30多公里。春色融融,群山苍翠欲滴,山道弯弯,桃花、樱花、玉兰花迎面扑向车窗,汽车扑向一片勃发的生机中。

斯宅蛰居在大山深处,四周群山环抱,山村掩映在一片翠色中。穿村而过的上林溪由东而西,把斯宅村劈为两半。刚下过雨,乳白色的溪水争先恐后激越奔腾,急湍飞溅,溪水匆匆,是难耐山村寂寞和闭塞,喧嚣着急欲奔向浩瀚和汪洋?

就是这个寂寞闭塞的山村,诞生了诸暨市第一所现代小学,国民党将领蒋鼎文在此读过书,胡兰成在此避过祸,100年来,这里走出了儿童教育家斯霞,走出了学部委员、我国古生物学主要奠基人斯行健,走出了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斯杭生,走出了上百名(一说数百名)教授专家。

一个四周群山遮蔽,谷深崖远的山村,竟然是大山之子成材的摇篮,农家之子知识的殿堂,斯宅因何能如此辉煌?

揭开斯宅的神秘面纱

“我是1995年到东白湖镇文化站的。”陪同我的文化站站长周迪青很健谈,一路向我介绍斯宅的历史和掌故。“当时我还根本没听说过斯宅,那时斯宅还没出名,直到……”

1999年6月的一天,一辆轿车开进斯宅村,在千柱屋前停下,一个敦实的中年人从车上下来,两道睿智的目光在这座破烂不堪的江南建筑上,在白墙青砖灰瓦间浏览。蓦地,他的目光专注于千柱屋正门的青石门楣,门楣上是精美的石雕,石雕正中刻着“於斯为盛”四个篆字。

这是一双善于发现且对文物有独到见解的慧眼,斯宅古村落的神秘面纱即将因他的发现而被揭开。

此人就是当时的浙江省财政厅厅长翁礼华。

翁礼华,“中国财经散文第一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担任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后的十余年中,他写出了20余部横贯古今,沟通中外的财经历史散文,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财经散文领域独特的地位。而在他的许多著作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到浙江民间的文物古迹以及这些文物古迹的历史。

千柱屋有5条中轴线,121间房间,由1322根柱子支撑着,千柱屋内有许多石雕、砖雕、木雕,正厅壁上的石雕百马图更是精美绝伦,这样的建筑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无疑这是民间建筑艺术的瑰宝。整座建筑古朴厚重,堪称江南民居的典范。

千柱屋建成于1798年,房主人是斯宅富商斯元儒。千柱屋是斯元儒的私人住宅的俗称。房屋坐南朝北,北临上林溪,有门楼5座,东西宽108.56米,南北深63.10米,占地面积6850平方米。

斯盛居正中门额上镌刻着的“於斯为盛”四字语出《论语》“唐虞之际,於斯为盛”。实际上,“於斯为盛”的斯宅早已由盛而衰,到解放后已败落了。如今的千柱屋里住着67户农家,房屋已破烂不堪。

破烂不堪的千柱屋却使翁礼华兴奋不已。他清楚,这座在群山环抱中静静安睡了数百年的民宅,是一处掩埋在历史风尘中的国宝,蕴涵着巨大的文物价值。

此后,翁礼华多次呼吁,并拨款50万元用于修缮。他庆幸地说:千柱屋能保存下来,实在是因为贫困,如果斯宅村经济发达,村民早已将旧屋拆除建新房了。

“江南巨宅千柱屋”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罗哲文、阮仪三、陈桥驿等专家闻讯先后专程到斯宅考察。2000年,以千柱屋为代表的斯宅古民居建筑群成为诸暨市文保单位,2001年又成为省级文保单位,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斯宅出名了,千柱屋出名了,这里开始成为游客光顾的旅游点。当游人在千柱屋前徘徊,流连于斯宅曾经的繁华和富足,感叹这座古民居的精美时,却往往忽略了隐藏在斯宅背后的历史,这是一段耕读传家、尊师重教、崇尚读书的历史,这是一段普通中国山村崇尚知识,追求文明的历史。斯姓家族是怎样一代代传承这种文明的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