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2015.5.4 第153期 作者:殷宴
导演:近期的中国电影市场又袭来一阵青春风,从《万物生长》开始,历经《左耳》,直至霸道排片、万民吐槽的《何以笙箫默》,并且在随后几个月还会有多部等待上映。评论人殷宴认为,青春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阶段,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正是青春的魅力所在,而国产青春片则缺失三观,尽管努力堆砌青春元素,却不是真实的青春,只是幻想。当下中国人的青春或者处于文革语境下,或者是改革后的迷茫与破灭,或者只有高考,枯燥乏味的现实催生了浮夸的幻想。而真正对准青春中不美好一面的影片还往往过不了审核关。
据说这年头淘宝什么都能买到。只要几十块钱,你就可以买到关于青春的一切潮流单品:帆布鞋、牛仔裤、成绩单、学士帽、大学校花的玉照、高手代笔的情书,唯独买不到青春本身。但假如你特别好这口,不妨去电影院瞧瞧,这几个月正是“青春”上市的季节,价格便宜且分量实惠。没错,我说的是最近热映的几部青春电影。
青春这股风已经吹了好几年。2011年,台湾导演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一炮打响,让沉浸于大场面大制作的内地同行看得目瞪口呆:没有成百上千的群众演员,没有满屏幕白花花的大胸,没有烧钱如流水的3D特效,几枚小鲜肉在学校操场上拉拉扯扯就让观众趋之若鹜,简直是无本万利。这等便宜生意不做天理不容,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青春片概念迅速升温,涌现出一批同类作品: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派》,2014年的《匆匆那年》、《同桌的你》,今年更是青春片大爆发,尚未入夏已经有《万物生长》、《左耳》和《何以笙箫默》三部作品上映,听说还有几部正在排队,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陆续登陆院线。
在好莱坞的类型片体系下,青春片(teenfilm)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类别,通常以12岁到20岁的青少年为主角,风格类型五花八门,有《美国派》、《欧洲性旅行》这种无厘头搞笑型,有《死亡诗社》这种思考人生型,也有《歌舞青春》这种载歌载舞型。而国内这一茬青春片的调性却惊人地一致,俨然创建了一个新类别:狗血意淫型。
最近上映的三部青春片堪称该类型的典型代表。《万物生长》中的男主角身为医科大学生,恨不得比门房老大爷还清闲,一边写地摊武侠小说一边周旋于三个女人之间,因为她们的“万种风情”而不得安宁;《左耳》的一众男女主角还在读高中就开始相爱相杀,美人计离间计玩得煞有介事,顺便还要出个车祸,连琼瑶阿姨看了都汗颜;《何以笙箫默》的官二代女主角和学霸男主角从初恋爱到离婚,从国内爱到国外,生活中除了“壁咚”仿佛没有其他内容,也不知道男主的律师证是怎么考出来的。最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主要人物必定颜值超高,男的会打篮球,女的长发披肩,而且从来不长痘痘。尽管影片努力堆砌青春元素,操场、教室、宿舍、同桌、喝酒、打架、作弊、逃学一个都不能少,但看下来仍然让人茫然:这到底是谁的青春?
青春究竟是什么?青春是一个过渡阶段,刚刚脱离儿童时代的单纯无知,又尚未掌握成人世界的圆熟老练,身体和心智都发育的半熟未熟,以青涩的姿态面对世界;这个阶段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成年人截然不同,而这种独特性正是青春的魅力所在。
在好莱坞经典青春片《美国派》中,四个大男孩把“性”视为通向成人世界的钥匙,在追求初体验的过程中闹出种种笑话,最后发现性与爱的真相与他们的想象不尽相同。在日本青春片《五个扑水的少年》中,一群相貌平平的高中男生居然组成花样游泳队,不顾别人的嘲笑全力以赴,最终证明自己的存在。在台湾青春片《蓝色大门》里,女主角为了自己的性取向而挣扎困惑,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初恋的悸动。这些看似平淡琐碎的故事,才是青春的本来面目。
反观这一茬国产青春片,每一部都散发出浓浓的都市八点档气息。所谓的爱情无非是怀孕堕胎,所谓的友谊无非是喝酒吹牛,所谓的梦想无非是成名发财;顶着青春无敌的脸,却像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一样世故。美国女作家詹姆斯(E.L.James)四十岁时写了一部以少女为主角的性幻想小说《五十度灰》,竟然风靡全球,无数大妈看得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当下的国产青春片与《五十度灰》并无本质区别,它们表现的不是真实的青春,而是对于青春的幻想。
《匆匆那年》的导演张一白曾在访谈中吐露心迹:“因为我的青春挺无聊的、挺苦闷的,所以我想通过拍电影,把自己未曾经历过的青春或者想象的青春体验一遍。”这句话道破了青春片臆想症的根源所在。好莱坞影片中的青春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五零后、六零后的青春是文革语境下的非典型青春,七零后的真实青春是改革后的迷茫与破灭,八零后、九零后的青春则是高考、高考、高考。因为这样的青春太不堪回首,宁愿选择集体失忆,在银幕上意淫狗血淋漓的青春。
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真实的青春片。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吕乐的《十三棵泡桐》,都将镜头对准了青春中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但这两部影片均未能通过审核。即使有幸过审,这样的作品恐怕也不会大卖:“意淫青春片”创下的票房记录表明,大部分观众并不关注青春的真相。当现实如此枯燥乏味,我们宁可选择浮夸的幻想。
殷宴,记者、译者。
殷宴,记者、译者。
凤凰文化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文化资讯
往期《洞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