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店光合作用近日遭遇关张危机:位于厦门和北京的直营店已歇业。这家连锁书店一直是引领实体书店度过漫长冬季的一面旗帜,而创始人孙池不断创新的经营手段也是让各大书店效法的圣经。即便光合作用已经坐到了民营书店第一家的交椅上,到最后仍然逃脱不了关门的结局,仍然摆脱不了网上售书的压迫、资金匮乏的困局、无处不在的政策性歧视的乏力与无奈。《独立书店,你好》的作者薛原和西海固说:“当网络书店越来越吸引读书人的目光时,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些传统人文小书店,消失的其实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信息时代的人们真的不再需要书店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了吗?纸质阅读必然走向死亡吗? 【参与评论】

 
 

沈浩波:光合作用倒闭因长期无序 书店危机是深层社会问题

沈浩波:书店这个行业一个是长期缺乏保护,第二个是长期缺乏规范,既无保护又无规范,没有保护就觉得更不规范,因为没有规范就更缺乏保护,不完全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结果,是一个长期无序的结果。比如书店它不仅仅是一个盈利单位,它应该还是充满很多传播知识文化的功能,但是这个功能没有被保护起来,没有被保护起来。实际上我经常在讲的一个道理,鼓励和扶持产业,我以前听说过用几百亿来支持上游出版社什么的,其实我认为把这个钱反补给书店,书店多了自然这个产业就兴旺发达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世亲,再一个我也不认为店方是网络世界能够完全取代的店商。 【详细】

 

争议诗人 “磨铁”总裁

沈浩波:一半文人一半商人

北京有很多盗版书店,他们活的反而都挺好,因为盗版的利润空间大。由于盗版的多,就导致正版的定价也上不去,单本书的利润很薄。如果我们打击盗版短期之内无法见到很大的成效,这个也都能理解,因为它需要很多部分的协同作战,确实比较难,而且还牵涉到立法的问题,怪哪个部门都没法怪。 【详细】
玩氛围是一种奢侈,奢侈是要有钱的,你得不到保护的话不可能。你要氛围得有店面面积吧,卖书的成本那么低你怎么玩儿,这就涉及到图书定价低的问题,图书定价低的问题就是盗版的问题,盗版的问题就是立法的问题,是修改法律的问题,知识产权的问题,它是一系列的。 【详细】
产业是要平衡的,比如很多国家贸易解决的这样机构,一种商业裁定机构,是专门负责商业上的平衡,图书产业也是一个大产业,按道理说应该有这种商业仲裁机构,产品是不是对的,传统的书店就可以提出,提出要求你来裁定,然后它就可以做裁定。【详细】
 
光合作用直营店关张风波
 

光合作用书店被清仓 书店关门店员掩面而哭

10月28日,北京光合作用书店多家连锁店遭“哄抢”。“抢”书的为多家供货商,近日光合作用高层职务突然发生变动,决定将出版社图书取走,以降低损失。 【详细】

最早倡导“悦读”新概念  

“光合作用”,意在制造氧气,为读书人提供清新、自然的氧气——阅读。16年中,从最早倡导的“悦读”新概念,到邀请知名设计师迫庆一郎亲自操刀旗舰店设计……【详细】

难逃传统书店业颓败大势  

近三四年,书店的房租、水电等成本急剧上涨,光合作用的销售却连续4年下滑,今年更是下滑了40%。这导致光合作用的资金问题突出,拖欠了不少供应商的款项。【详细】

未跑赢书店成本上升的速度  

从2004年开始,光合作用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截至目前拖欠的货款达千万级别,光合作用也进入高速的发展时期,光合作用的门店由10余家膨胀到鼎盛时期的31家。【详细】

 
 

张立宪:书店改房产 现代人阅读习惯生活方式已经变化

张立宪:我觉得这个肯定不是说一个个案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切身的体会。原来比如像北京可能很多小区里都会有一家书店,但现在基本上这些至少我们小区里的书店现在变成一家美甲店了。并且我看我原来经常走的几条马路,原来路过的时候瞟一眼的书店,基本上都变成房产中介,应该说书店在这个城市里的分布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我觉得这个并不意味着说大家就不看书了,或者就不阅读了。可能大家的阅读已经发生变化了,原来可能所谓的阅读只是指的是纸质书,现在的阅读有可能变成电子阅读和纸质书的形式都在做,主要还是这个原因吧。另外一个就是购买书的途径也发生了变化。 【详细】

 

“老六” 作家 读库出版人

《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

时间成本特别高。我们假设一下我们如果要去一个书店买一本书,大老远的坐车转车转地铁或者打出租车过去,买了一本书之后非常沉重的拎回来。我觉得这种购买方式已经决定了,实体店已经不太适应现在人们的消费习惯的,我觉得跟这个有关系。 【详细】
当然我觉得更主要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国家对他们,应该对书店行业应该有一个扶植,或者至少有应该一个政策上的倾斜,像晓风书屋还有枫林晚书店,他们都是房租是免的。其实政府应该说已经很有钱了,至少拿出点钱来扶植一些书店或者对一些书店做一些税收上的优惠或者是减免。 【详细】
因为对一本书来说,一本书只要不形成大的库存,只要它的回款是安全的,它总是能盈利的。现在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没有任何一个事情是你,不用说6年,因为我们《读库》做的6年了嘛,没有一件事情说你现在能够想到的6年后会是什么样,我相信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敢大包票,能这么料事如神。 【详细】
 
实体书店“多栖”求生存
 

书友书店“找感觉”不惜重金

“如今,看书和买书都能在网上进行,已不去传统书店买书了。”在网络时代,逛书店在人们文化生活中占据的分量日渐减少,有不少书店因生意清淡无奈关门。【详细】

惨烈价格战规模大幅缩小  

“通知尊敬的读者:北京第三极书局决定于2010年1月20日停止营业……”数十名听到消息的供货商冲入书店,有人在卖场的墙上贴上“第三极,你妈妈喊你回款”。【详细】

不仅卖书还卖文化和思想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国人均年拥有图书仅为5.3册,谈到现在的阅读环境,豆瓣书店店长卿松说:“现在真正的读书人太少了。” 【详细】

社会需要“不功利化”之处  

这是个越来越功利化的社会,人们热衷于追逐物质利益,已经无暇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图书作为一个行业依然火爆,读者依然众多,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详细】

 
 

书店遭遇“电商劫”:“光合作用”成华山论“贱”电商之祭品

“书店正在死亡吗?”曾在书店任职17年的美国作家刘易斯·布兹比在他的《书店的灯光》一书中问。电商们争先恐后扫荡图书领域华山论“贱”,看谁更”贱”。两天前,苏宁易购图书频道上线。它打出“0元售书”口号,等于白送。图书电商“一哥”当当网当然不甘示弱。在苏宁易购图书频道上线之际,它以店庆为名在主页上打出“满100返200”的标语。华山论“贱”让传统书店经营者感到寒意。翟德芳在微博上感慨说:“两强较劲,书店遭灾;江湖之中,血雨腥风。” 【详细】

 
 

拿什么拯救传统书店:“光合作用”死于无处不在的政策性歧视

时尚廊书店的总经理许志强说:“当前民营小书店的倒闭潮很大程度是源于竞争的不公平,国有书店不必承担高额房租,还能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更何况还有旱涝保收的中小学教材的发行利润。台湾诚品金石堂出现财务危机时,都是赚钱大企业出手相救,决不是袖手旁观说风凉话。”他这段话里有三个因素:一个是竞争的公平。第二个就是如何能通过政府税收以及房租的这种减免。第三个,企业家和金融家可不可以考虑向这个方向有所倾斜。 【详细】

 
 

“光合作用”花落因管理混乱:利润薄粗放经营 资金链断裂已久

面对书房的花开花落,光合作用总经理孙池坦言,公司资金链问题由来已久,光合作用被图书供应商逼债已经多次。近三四年,房租、水电等成本急剧上涨,光合作用的销售却连续4年下滑,今年更是加速下滑了40%。这使得资金问题雪上加霜。加盟店纷纷表示与总店撇清关系,既是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损失,也是怕其他的供应商再来骚扰。路金波认为,“光合作用”这类书店,必须走扩张之路,连锁企业必须靠规模赢得市场,并且只有规模足够大,才能均摊管理成本和采购成本。 【详细】

 
书店倒闭逼迫纸媒转型
 

互联网正在“屠宰”纸媒,网络书店正在“摧毁”实体书店。人们惊呼,传统的报刊杂志和实体销售网络将“消亡”。甚至有人预测,在几十年内货币都将成为多余,消费者凭着刷卡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最近,又有一派新说崛起,称传统的大学将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受害者。纸媒确实面临转型,实体书店确实出现倒闭。那些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校园,确实可能被网上教育淘汰。【详细】

出版社纷纷开网店  

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社纷纷“涉网”,或开网店或加入微博营销……“网上书店”正呈现出 “遍地开花”的“繁荣”态势。于是,引出了一连串值得思考的问题:出版社开网店是“尝鲜”还是已成趋势?越来越多的网店参与“卖书”是否瓜分书店的“蛋糕”?传统书店真到了需要“解救”的境地了吗?【详细】

主流纸媒牵手电纸书  

在业界有“电纸书布道者”之称的刘迎建很忙,他穿梭于各种与数字出版相关的场合,并开始积极布局与主流报纸、杂志的合作。上周他与主流媒体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联手推进纸媒电纸化,引起各方瞩目。在随后举行的“未来,我们如何阅读”论坛上,刘迎建对“去纸化阅读”大胆作出了10大预言。【详细】

 
 

传统书店已死? 信息时代消失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去北京看“万圣”,去南京找“先锋”,去上海看“季风”,去杭州找“枫林晚”,去广州看“学而优”,去台北逛“诚品”……好的书店被认为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但越来越多的书店正消失在城市的地图中。近日,鼎盛时期曾拥有30家连锁门店的民营书店“光合作用”因歇业而引起热议。“当网络书店越来越吸引读书人的目光时,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些传统人文小书店,消失的其实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独立书店,你好》(作者:薛原、西海固) 【详细】

感性阅读PK理性经营:
国人阅读率为全球水平1/10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书店不再只是书店,可以坐下来喝一杯,可以听听音乐或仅仅为了享受精神的阳光。货架上除了书,还有唱片、电影、海报、作者的手稿或任何与精神生活相关的东西,现代人不再只是渴求知识,也需要找一个灵魂休憩之地,书店是一个人的,也是所有人的。因此书店提供的产品不仅在实质上要丰富,在“体验”上也应丰富。很多人想开一家自己的书店,放一些纸笔在案上,让每个来读书的人随时记下自己所思所想。在网上只是买书,但在书店里,总可以交到一个或者几个朋友。流觞曲水,清谈数语。 【详细】

高成本PK高品位:
满足小众需求忽视大众消费

长江文艺副社长黎波指出:“很多人都说房租逼死了书店,但房租不是书店独有的难题,为什么其他产业可以生存下来呢?为什么没人思考这个问题?”黎波表示,光合作用书房失利的原因之一,就是一味追求自己的品位,仅满足了一小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而忽视了大众消费。“店的发展思路不是一味地讲自己的品位,而是在满足大众消费的基础上,进行细分服务,通过高质量的各种服务吸引核心用户。”黎波解释,满足大众消费是为了先生存下来;而进行细分服务则是提供增值服务,这应该成为书店的最大特色。【详细】

文化回忆PK产业市场:
一座城市只需一家书店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如今年轻人是主流消费者,他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和互联网,阅读也就搬到了互联网。估计今后除了新华书店,以后一座城市就会只剩下一家书店,大的城市剩下两家书店。政府应该把书店看做文化事业,进行补贴。书店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文化地标,文化消费带有一个基础性,这个产业已经没有平台了。想叫他们留下来,就要给他们税收优惠和补贴,否则他们只能纷纷倒闭。阅读方式的改变,这个对图书的打击很大,包括对报刊的打击也会很大,青少年的阅读都会不再是纸质。【详细】

 
全球纸质阅读的困境
 

“报纸是否在发行上遇到了麻烦?”在全球报业的领头羊纽约时报社负责社论和新闻的罗伯特先生回答说,作为高端读物的时报在宾馆、航班上是有派送,但那也不是免费发行,而是以比较低廉的价格与对方合作。《纽约时报》的零售价从1.5美元调高到2美元。时报国际发展研究部的安德森女士解释说,忠实读者依然愿意花钱购买,发行的收入在增加,弥补了广告量下降的部分空缺。【详细】

法国传媒巨擘淡出传统纸媒  

作为首家中外版权合作典范的一流时尚杂志《世界时装之苑- ELLE》,世界著名的“浪漫国度”法国从来就不缺少能引起轰动的新闻素材:法国东家——拉加德尔集团近日发表声明,宣布已与赫斯特出版集团达成协议,出让其所属《ELLE》等杂志的国际出版权。从此,《ELLE》中文版《世界时装之苑- Elle》将归属于赫斯特旗下。【详细】

日本已成“无纸化”国家  

“我最终未看到《朝日新闻》直面核电问题的报道,几十年来的信任在化为灰烬,一气之下我决定不再订阅”。“因为地震的原因,我们的业务比去年减少了一些。”“因为地震的原因,我们的发行量减少了不少。”如果现在去日本访问纸质媒体的话,一定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3·11”大地震之后,报纸、杂志、漫画等日本纸质媒体正在急速走向衰落。【详细】

有人说,“在互联网商务的浪潮下,实体书店就像文化堡垒,如果没有她,那将是一片文化沙漠。”读书是人们必需的文化生活,整个社会都需要,而读书人不仅需要书,更需要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所以实体书店是读书人的坚守,而隐藏在这里更深层的是文化之困,坚守文化阵地,建立人文环境,却不仅仅是民营书店应该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