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梁鸿对话凤凰网《年代访》文字实录

2013年06月24日 17:07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徐鹏远

丑化河南人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

凤凰网文化:聊到这我突然想到的一个题外的问题,就是特别好玩。您看梁庄是在河南,梁庄人走出梁庄,就变成了河南人在北京、河南人在广州等等,那其实现在在中国存在着对河南人的一种偏见,包括有很多拿河南人开涮的段子,您也是梁庄人,作为一个河南人您会不会对这种偏见感到不平,甚至有点愤怒?

梁鸿:我非常愤怒,这是非常令人愤怒的。我当年读博士的时候,就2003年我快要毕业的时候,那段时候是河南人现象最为疯狂的时候,很多地方确实打着“不要河南人”(的旗号),还有一些地方段子非常多,就是我去吃饭经常碰到有人说河南人的段子。那么我自己还有亲身经历,我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我租房子,他跟他的邻居就两人合租,发生了矛盾,然后我们去帮架,然后后来有一个男的就冲着说你们河南人怎么怎么样,因为他听出我是河南口音嘛,我这人其实我是从来不会吵架,也是从来不会就是那种怎么着人家,但是在那一刻我突然非常愤怒,我一吵架非常结巴,然后我就结结巴巴说河南人怎么了。在那一刻你绝对不是你自己,你就是那样一个群体你被侮辱了,你是那个群体里面特别重要一分子,你要维护你这个群体。那么还有一次我到湖北去坐火车,就是火车本身是晚点,那么一群人然后他就给了五分钟时间上车最后,等于是这个车站的错,但最后当我们这一群人慌慌张张地赶紧去挤这个火车,然后那个售票员在说你看这群河南人真没有素质,当时一听我非常的生气,然后我就反过来跟他论理,你看是你们自己的错,你怎么能说我们河南人怎么怎么着呢,你为什么不看自己的缺点呢。然后我就说一个普通的人,最最普通人他就会说河南人你怎么这么样,那么当然这是只是感性上一些东西,我会非常愤怒,到今天为止我依然会觉得这是一个太大的偏见。

那么从一个学术的层面,其实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20世纪河南文学,从文化空间的角度来看待文学的生存,因为文化空间这个世界的发展现象本身就是个文化现象,我当时博士论文里面专批的一章写那个河南人的现象与中国当代这个精神的深层危机,这是一个学术的分析,那么我就从学理的层面来分析为什么在2000年左右出现了这样一个大的一个现象,那么它背后包含的文化的冲突是什么。因为当河南人进城的时候他实际上是一种传统文化,那么开始嬗变的时候,开始跟现代文明现代文化发生冲突的时候,河南人他类似于化石一样地把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种种都携带着过来了,进到城里面了,比如说他的要面子,那么比如说他的那样比较愚笨,那么当然他也包括他的一个小奸小滑,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突然被放大,它的负面突然被放大,那么在现代文化空间里面它被放大化的处理,所以才出现那么大的危机,那么这是中国传统上一个深层危机跟现代性冲突的一种体现,当然也包括其他方面上的一些考察。

那么我觉得这个当我们用一种特别感性的这种话语来说的时候,没有经过任何反思的时候,其实是一种特别大的偏见,我自己觉得真的是一种,我这么多年一直不遗余力地来做这样一个事情其实也是觉得我们的思维为什么一直停留这么简单化的一种方式里边呢,今天还有这样的很多。当然你不能说河南人他就都非常好,肯定是有很多缺点,毫无疑问的。但是他的缺点为什么成为这样那样的一个样子,难道北京人没有缺点吗,难道上海人没有缺点吗,都是有各自的缺点,只不过河南是中原文化一个最核心的一个地方,那么它沉淀出来中国的这种中原文化跟西方的现代文化形成巨大的冲突和碰撞一种体现。

凤凰网文化:您刚才提到一个特别关键的词--“放大”,那其实不光是对河南人的评价,对于农村人、农民的这样一个描述其实也是存在两个极端的放大,要不就是纯朴到傻,要不就是野蛮到莽,要么就是实诚得很大方,要么就是特别精明到吝啬那种,所以这样其实都是一种两个端点的放大。

梁鸿:都是一种丑化其实。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