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文化 > 深度 > 正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人生天地皆浮云

2011年03月16日 16:26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佚名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且不论那一僧一道送玉而来的情节是后四十回中的文字,它与前八十回的原意符合到什么程度,还值得研究;仅就上引问答来看,也不过是极熟烂的“机锋”,毫无什么新的妙义。宝玉问的,和尚答的和,尚反问而宝玉一时答不出遂见笑于和尚的,统统只是“来自何处”的问题,根本不是“由谁携来”的问题。太虚幻境本是幻境,宝玉问幻境,而和尚否定之,这不过是“非有非非有”的意思,犹言“真”固是幻,不可执着,“幻”亦是幻,同样不可执着而已。而王国维解释为“生活乃自己一念之误,而此念之所自造”,“顽石自己之所为”,等等,实在是把王国维自己要说的话,硬加到和尚身上去了。

第二,关于贾宝玉由何而痛苦,为何而痛苦的问题。王国维认为,贾宝玉带着先天的欲望堕落世间,就是这个生活的欲望,特别是“保存种性”“图永远之生活”的“男女之欲”,给他带来了最大的痛苦:

人类之堕落与解放,亦视其意志而已。而此生活之意志,其於永远之生活,比个人之生活为尤切;易言以明之,则男女之欲,尤强於饮食之欲。何则。前者无尽的,后者有限的也;前者形而上的,后者形而下的也。又如上章所说,生活之於苦痛,二者一而非二,而苦痛之度。与主张生活之欲之度为比例。是故前者之苦痛,尤倍蓰於后者之苦痛。而《红楼梦》一书,实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

这种泛泛的玄淡,实庄丝毫不解决《红楼梦》的具休问题。只要反问一句:《红楼梦》里,是不是一切“男女之欲”都必然得不到满足,必欲造成苦痛呢?不是还有贾琏么?不是还有薛蟠么?不是还有贾赦么?

“男女之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苦痛呢?甚至,道貌岸然的贾政,不也是一妻二妾,过得很好么?可见,宝黛的爱情,虽然不出“男女之欲”的大范围,但又不是贾琏、薛蟠、贾赦、贾政那样的“男女之欲”。既然贾琏之流的“男女之欲”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痛苦,可见宝玉的痛苦的根源也并不在此。王国维在“《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一章里分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道:

贾母爱宝钗之婉嬺,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厌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於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第八十一回)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这里说凤姐忌黛玉之才,毫无根据。黛玉从未表现出什么持家之才,凤姐何至于忌她?凤姐要忌该忌“小惠全大体”的宝钗才是。“东风西风”之论,出自第八十二回即后四十回的第二回,很不像黛玉平日的口吻,也不足引为论据。此外关于贾母和王夫人的分析,大致还不错。但是,王国维偏偏避开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宝玉为什么偏偏不爱祖母之所爱,母亲之所亲,凤姐之所不忌(姑依王说)。袭人之所不惧的“婉嬺”的宝钗,偏偏要爱祖母之所惩、母亲之所疏、凤姐之所忌(姑依王说)、袭人之所惧的“孤僻”的黛玉呢?如果宝玉仅仅是为了“保存种性”而有“男女之欲”,那么,宝钗的才与貌以及上下人缘都超过黛玉,他就接受现成的“金玉姻缘”,岂不是正好?岂不是什么苦痛和悲剧都没有了么?可是他偏偏痛斥“金玉”为邪说,偏偏要违背“最爱之之祖母”的意志去向黛玉“信誓旦旦”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不是在“保存种性”的“男女之欲”之外,还有点别的什么动力呢?宝玉这样的选择,难道也“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么?显然,宝玉的选择正是有悖於“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他正是不安于“通常之境遇”,这才是构成他的悲剧的矛盾焦点。使他不能不作出而且坚持这种选择的,才是他的一切苦痛的原因,而根本不是什么“先人生而存在”的“男女之欲”。

第三,关于宝玉的出家。王国维之所以选定《红楼梦》来发挥他的悲观主义哲学,来宣扬人生痛苦的解脱,就是因为宝玉终于出了家。据王国维论证,宝玉不自杀而出家,出家的原因不是由于观他人之苦痛而是由于觉自己之苦痛,这就体现了最正当的解脱之道,这种解脱完全是人间的,自然的,美感的。王国维根据这样的分析,对于《红楼梦》所写的宝玉出家过程,讴歌赞叹道:

彼龄缠陷最深之中,而已伏解脱之种子,故听《寄生草》之曲,而悟立足之境;读《胠箧》之篇,而作焚花散麝之想。——所以未能者,则以黛玉尚在耳。至黛玉死而其志渐决,然尚屡失於宝钗,几败于五儿,屡蹶屡振,而终获最后之胜利。读者观自九十八回以至百二十回之事实,其解脱之行程,精进之历史,明了真切何如哉!且法斯德(即歌德写的浮士德。—芜)之苦痛,天才之苦痛;宝玉之苦痛,人人所有之苦痛也。其存于人之根抵者为独深,而其希救济也为尤切。作者一一掇拾而发挥之。我辈之读此书者,宜如何表满足感谢之意哉!

这是王国维的最中心的论点,我想详细谈一谈。

贾宝玉的出家,是在后四十回里面。这个结局是否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呢?试看第三十回,宝黛一次大口角之后,宝玉到潇湘馆来赔不是,有这样一段对话:

(黛玉)便哭道:“你也不用来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权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里去呢?”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去。”黛玉道:“我死了呢?·”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黛玉一闻此言,登时把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们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做和尚去呢?等我把这个话告诉别人评评理。”宝玉自知说的造次了,后悔不来,登时脸上红涨。低了头,不敢作声。幸而屋里没人。黛玉两眼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气的“嗳”了一声,说不出话来。

再看第三十一回,晴文同袭人吵架,正好黛玉来到怡红院,又有这么一段对话:

袭人笑道:“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袭人道:“你老实些儿罢,何苦还混说!”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着嘴儿笑道:“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了,知道是点他前日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红楼梦 王国维 宝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