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古代马画的符号与诉说:隐喻政治 象征社会


来源:东方早报

人参与 评论

马是中国最古老的绘画主题之一。历经西周至明末,马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性语言,隐喻着不同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

元朝马画

到了元代,“外邦人”统治中原,许多门类的绘画逐渐萎缩,而马画依然是焦点。马画对蒙古人的巨大吸引力也不难理解。在整个元朝,无论朝廷内外,画家经常用马这个主题来传达大量的政治社会信息。李公麟倡导的白描技法也成为了元朝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法。

龚开的《骏骨图》是最早的元朝马画之一。在宋亡之前,龚开曾是两淮制置司监官,任职于李庭芝幕府。作为抗元英雄陆秀夫的挚友以及一名爱国者,在元军伐灭南宋的过程中,龚开虽已年过五旬,仍在闽、浙一带参加抗元活动。元建都后,龚开穷困潦倒,靠卖画为生。他所画主题甚蕃,涉及景物、人物和马,并且成功表达对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前朝覆灭的遗恨,《骏骨图》即是一典型例子。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虽然瘦马图已经成为从唐朝起几个世纪以来的惯用主题——特别是在杜甫写了《瘦马行》之后——但龚开对瘦马的描绘更胜过杜甫的诗性。在题诗中,作为宋朝遗臣的他将瘦马比作自己: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虽然龚开是从唐朝大家那里习得马画技艺的,但他的文学背景、书法技巧和饱满的情绪则与宋朝艺术家李公麟更为接近。除了偶尔使用晕染和纹理,犀利的轮廓和马的鬃毛和尾巴的线性纹理都师承李公麟。然而,龚开更倾向于将自己所思所想注入瘦马的形象中,使它成为一个象征符号,而并非像李公麟那样仅仅为马画像。

继龚开之后的是赵孟頫(1254-1322年),他是元朝最著名的马画家之一。作为元朝文人画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就马画而言,赵孟頫吸收唐宋各家之技艺,包括李公麟的白描。正如他的山水画一般,赵孟頫的马画也别具一格。比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的《调良图》,虽然有唐风的韵味,但正像龚开的《骏骨图》那样,赵孟頫特有的笔触和赋予画的象征意义使这幅画有了新的诠释。

把赵孟頫的画与郝澄《人马图》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点都极易辨识:共同之处是都画了一名马夫和一匹低头的马,并且都以墨渲染马身、以线性纹理勾勒马的鬃毛和尾部;不同之处则是,郝澄以客观现实的方式呈现主体,我们可以看见空间、肢体以及心理状态的一种融合,而赵孟頫则以一种主观的视角呈现主体,赋予人、马一种象征意义,图中马夫的目光、阴影的排布等都使马成为了焦点。

赵孟頫尤其善于抓住马独有的精气神。甚至当观者在仔细审视时,依然能从画家笔下之马的眼睛中感受到聪慧和坚不可摧的精神。马鬃、马尾以及马夫飘动的衣角皆有大风起兮之感,这更加体现了马在狂风之下的镇静。这匹马也因此被解读为赵孟頫的自我象征,否则还有什么能更好地解释他在皇朝更替之时受异族统治环境束缚时所画之物呢?像李公麟一样,赵孟頫依靠其书法上的造诣,能够顺利用笔勾勒出马的形态。而他那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也揭开了全新的绘画时代。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古代 马画 作品 五马图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