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沈迦:传教士为中国现代化播下龙种 却收获了跳蚤

2013年05月02日 12:01
来源:凤凰网文化

《明朝那些事儿》是作者和读者互相调戏

凤凰网文化:讲讲这本书的结构。

沈迦:我有一条叙事的线,按照目录讲,是苏慧廉的生平线,1861年出生,1883年第一次到温州,1911年离开中国,然后在牛津去世,目录的结构表面是一条生平的线。但同时我又有几条线埋在里面,最明显的是我寻找的线,我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不是那种写人物传记,很常规的,第一页打开,“哇”的一啼哭声,一个新生命诞生了,最后一页,天昏地暗,一个伟大的人物去世了。常规的传记好像都这么写。我在传主的生命的线上,穿插了一条我去寻找的线,开篇第一页就写怎么找到了他的墓地。我是从最后开始写,倒叙,寻找的线我是倒叙的,生命的线是直叙的。我想,这样可能可读性强些。

凤凰网文化:讲讲您和国内这种写史的差异性。

沈迦:我前面已经提到,我觉得国内历史的写法,不论传记也好,还是严谨的历史学术书,好像都走入一种八股。我觉得很多书没有读者唉。近几年又流行一种新的写史方法,像《明朝那些事》那样,看起来写得很活泼,但是读多了,总感觉不牢靠,越读越恍惚,最后就与《甄嬛传》连在一起了。

凤凰网文化:我读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觉得在读历史。

沈迦:就阅读者的这种阅读心态来说,他没认为作者写的是对的。

凤凰网文化:如果你认为是一种误导,那他真的起到了误导的作用。

沈迦:《明朝那些事》我也看了几本,刚开始看时,特佩服作者的渊博与智慧。但这样的历史书,多了以后,会有种效果,对读者是一种诱导或误导,读者一段时间以后也没认为你写的是历史。读者这样的心态会反作用给作者,最后大家都进入调戏阶段。

凤凰网文化:虽然作者本身一直在强调他史料的正确。

沈迦:会起反作用的,读者与作者会互相作用。我个人觉得看似幽默的戏说这种东西,若泛滥为一种流行的写法,对中国的史学建构,这中间包括读者的建构,是起一种蛮大的破坏作用。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苏慧廉 温州 传教士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