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学生选拔制度缘何到了中国就成舆论诟病对象?

2011年06月10日 10:06
来源:世界博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重返世界主流的历史契机。

恢复高考第二年,邓小平访问了新加坡。访问期间,他问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中国要改革,要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李光耀给他的回答是:“教育”。

保送制度录取多样化的尝试

(一个月后,当北大招生组带着书面“预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校长依然不同意盖章)

1977年的科教工作座谈会恢复了“文革”之前行之有效的高考制度,同时又恢复了“文革”前就已存在的矛盾,而且随着初中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矛盾愈发突出,而最突出的一个矛盾就是,高考逐渐成为千军万马争渡的独木桥。1981年《中国青年》第二十期上的一篇报道《羊肠小道上的竞争叫人透不过起来——来自中学生的呼吁》引起了社会和教育部官员的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由于1977年决定恢复高考的决策时间短,高考制度不可能很完善。

1982年,改革高考制度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

当年召开的第一届高考科研讨论会上,提出了一个“发动与组织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相结合,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科研成果经过鉴定,先行试点;成功之后,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广”的改革思路。

自此,中国的高考制度又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改革尝试,改革的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考试形式标准化和录取政策多样化。

北大经济管理学院85级学生陆昊成了录取政策多样化的第一批受益者。

陆昊当时就读于西安第八十五中学,是“文革”后西安第一批高中生党员、共青团西安市委唯一的中学生委员。

1985年10月,刚刚进入北大一个多月的陆昊给朋友写信说:“我们班总共40名学生,素质都很高。其中,16个同学的高考分数超过了陕西省的高考状元,不少同学是当地的状元,在中学时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有18人。”

从北大毕业后,陆昊27岁成为北京市最年轻的国有企业一把手;35岁当选北京市副市长,成为“文革”以后中国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41岁当选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正部级干部。

但是,问题随即产生。

随着高校招收保送生的人数的扩大,出现了中学“推良不推优”以提高上名牌大学的升学率的倾向,和申报材料作假、干部及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的现象。

2006年,河北某市第一高中高三学生李佳想参加北大保送生考试,却遭到班主任的拒绝,原因是班主任想让李佳参加高考,争取高考状元。不过,班主任提出,李佳可以参加北大自主招生。所谓自主招生,就是参加高考,然后在原有成绩上加20分录取。如此一来,李佳更有可能成为高考状元。

李佳的父母无奈,就让李佳偷偷参加北大保送生考试,结果被北大预录为理科实验班保送生。但当李佳拿着通知书找学校盖章时,学校再次拒绝给李佳让路,校长给出的公开理由是:“我们认为家长从网上下个东西来就让学校盖章,非常不严肃。”

一个月后,当北大招生组带着书面“预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校长依然不同意盖章。

虽然闹剧最终因媒体的持续关注而草草收场,学校最终同意给李佳放行。但是最终让学校同意盖章的,可能另有原因——因为保送问题严重影响情绪,李佳高考前最后一次摸底中,成绩下滑15名,已经没有成为“状元”的可能。

晚李佳两届,北大的保送生达到了573名,约占当年北大录取新生总数的1/5。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学生 选拔 制度 中国 舆论 诟病 对象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