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怎么会南橘北枳
(制度土壤不同,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如何与国际接轨?)
与保送制度一样被赋予缓解“一考定终生”顽疾、给高校多渠道吸纳人才提供更多通道的,还有高校自主招生。从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自主招生的确给高校选拔适合自己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但是,从2008年之后,北大就不再特意公布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的人数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08年,北大的保送生和自主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北大招生总数的40%,成为社会诟病的对象。
从2003年开始,北大就获得了自主招生权。所谓自主招生,就是由学校组织对特定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然后给予学生5~30分不等的降分数线录取资格。
2010年,来自苏州的郑子牧作为苏州市唯一一个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的高中生,接受了3名北大教授的面试。他抽到的题目是:“当代社会还需不需要包公?”
与他同时进入考场的中学生们,碰到了类似的开放式问题,比如,“一个1.6升排放量汽车的买主,打算买下半亩森林,消解他的汽车排出的废气,你觉得是否可取?”“你是否同意‘北人刚健、南人柔弱’?”“假如你是联合国秘书长,会如何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
最终,郑子牧获得了降30分录取的资格。
郑子牧获得的30分,是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所能掌握的分数浮动的最大空间。
社会舆论顿时一片哗然。一些评论认为,由校长推荐学生,可能会导致腐败,会有人用权钱交易,来“购买”推荐名额。
事实上,用钱来买推荐名额的事,就算在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亦不稀奇。美国大学中有“legacy”制度,即政客或富翁的子女要入读名校,可以提出申请,然后大家“竞拍”几个名额,排排座次,出钱多的入读。让“富二代”和“官二代”入读,不但可以换来数量可观的捐助,还能提高学校的名气,何乐而不为?老布什是耶鲁毕业,小布什据说读书时成绩并不突出,但还是进了耶鲁读书,现在小布什的女儿又是就读于耶鲁。
但在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之外,美国的名校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补充机制,那就是用巨额奖学金吸引成绩好但家境不佳的学生入读。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平衡被“走后门者”拉低的生源质量,不至于因为招收过多富家子而导致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富二代”和“官二代”毕业后要继承家业,他们缺的是得力帮手,而那些高材生正好缺赏识自己的老板。
美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容忍“权钱交易”,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是,学校本身是独立的,学校间是自由竞争的。如果学术水平下降,不论是富家子还是优等生都不会继续就读,学校就断了财路,甚至关门。
而中国的情况是,国家的资源投入到不多的几所名校中,市场无法决定资源的流动。因此,推荐制度能否保证公平,只能靠参与者的道德自律了。
制度土壤不同,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如何与国际接轨?
然而,更让社会难以容忍的加分是针对各种“特长生”的加分。
2010年7月18日,北大宣称,全国各省份文理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收入囊中。1天后,清华招办发布“捷报”: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填报了清华。
据此推算,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远远超过100%!
舆论又是一片哗然。
后来北大和清华出面澄清说,出现此种情况是因为两校统计状元的方式不同,北大统计的是带加分后的状元,而清华统计的是没有任何加分的“裸分”状元。
随后,有人对比了2010年各省高考状元的成绩,发现46.2%的得到了加分。于是,舆论认为,加分使得高考已经不再是鲁迅口中的“费厄泼赖”。如果以“裸分”排名,200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只能排在浙江省第28名之后,而文科第二名则在40名以外。当年北大在浙江省一共招收25名文科考生,如果没有加分制度,上述两位学生很可能失去入读北大的资格。
1998年百年校庆时,北大规划第二个百年的发展前景,提出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但是,2011年5月23日,最具权威性的QS亚洲大学排行榜出炉,香港科技大学蝉联冠军,而北大继2010年从第十位下滑到第十二位之后,今年排名又下挫一位。不但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越来越远,甚至有滑落到亚洲二流的可能。
与此同时,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高考状元放弃北大和清华,网罗他们的,是来自香港的大学。
2006年,《北京考试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送子女到香港读书。
北京一所著名中学的校长对媒体坦言,未来三年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最优秀的中学毕业生很少会选择国内名校,大多数希望能直接就读海外高校。
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优秀的中学生用脚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