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独家对话李洱 文字实录

2013年04月19日 17:01
来源:凤凰网文化

爱听故事几乎是人类的一种基因

李洱:李洱老师,能幻想很多人认为文字会消失,包括现在整个网络那种碎片化,因为现在也不可能有曹雪芹那种小说了,可能再过几十年,连咱们现在这种文学的形式、样式,也可能被替代,你想象过这个东西吗?

李洱: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都是我们发表小说的人写小说,还有很多的东西我们看不到。

凤凰网文化:抽屉里呀,什么的。

李洱:抽屉文学,或者还有很多人有感于这个事实的变化,暂时没有写,但是他以后可能在某一个阶段他会写,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学只是一部分文学,我相信。

凤凰网文化:出于什么原因,很多人不拿出来去发表?

李洱:比如他认为不准确,或者他认为别人不理解,或者说他担心自己的个人生活受到影响。

凤凰网文化:你肯定也有这种作品。

李洱:我有吗?

凤凰网文化:不知道。

李洱:但是这个我认为文字速写是会走下去的。

凤凰网文化:甚至有些人认为,哪怕这个形式存在,但是他是极一小撮人的,甚至是有被博物馆化的那种可能性,还是会有人写,但它不是未来的一种表达方式了,可能。

李洱:表达方式会改变的。

凤凰网文化:以后人类靠图形。

李洱:变成哪种方式?

凤凰网文化:这个就是咱们不能想象的,因为现在的交流方式,聊天方式,可能也是50年前不能想象的,但是可能咱们可能说的太远了。

李洱:有些方式不会变化。

凤凰网文化:你确定吗?

李洱:不会变化,我举一个例子,很多人担心文学会消失,但是你会看到小孩有一种看书的需求,小孩每天睡觉要听故事的。

凤凰网文化:对,你给你孩子也会讲吗?

李洱:我会给讲。他一定要听故事,他听两个故事,三个故事才睡。而且不仅是一个孩子这样,所有的孩子都这样,男孩女孩都这样,他有那么多玩具,他有玩具多么吸引他,有动画片看,那么多玩具,还有音乐,但是他就是想听故事,你想想。

凤凰网文化:还挺乐观的这么一说。

李洱:而且这种习惯,是从原始人到现在都这样的。人就是需要故事,通过故事来交流。孩子都要通过一种文学形式,这些带有情感的文学形式,来交流。他愿意通过文学受教育,来掌握知识、技巧,他要接受某种安慰,然后才安然入睡。否则的话,他睡不好,你想想,如果我们说小孩身上保留着最多原始人的特性,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习性,一直保留了下来。他听故事、爱文学,通过文学,通过某种文学形式,来进行交流的,来得到安慰的,文学几乎成了人类的一种基因。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年代访 李洱 凤凰网文化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