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独家对话李洱 文字实录

2013年04月19日 17:01
来源:凤凰网文化

我小时候一条河的水比从丹江口引到北京的还多

凤凰网文化:是和那种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吗?您觉得您小时候那种乡村不复存在,所以你的忧虑的确比别人强烈,还是?

李洱:我小时候生活在一条河边,我们说沁河,不是有一个词牌叫“沁园春”吗,就是那个“沁”字。我这个名字,“洱”字,对我个人来说,我把它拆开,一边是水,一边是耳朵,我可以听见水声。

李洱:那里有五条河,其中有一条河修建于秦朝,是秦渠。我小时候还是波光粼粼的,我亲眼目睹它在最近十年里边没有了,从秦代延续到到现在,突然没有了,消失了,我也目睹了另外三条河流没有了,填平了,只剩下一条河流,而且河流这个水已经非常、非常小了。在我小时候,比如说河里还是水草丰美,水流湍急。我看见张德江同志说,我们的委员长说到他在下乡插队的时候,村边的小河里边,他下河捧起水来噗通、噗通洗脸的这种状况,当时整个中国乡村都有。所以我非常感慨,感慨什么呢?水犹如此,人何以堪。有一次我随南水北调考察团从北京到丹江口水库,我走了一遍,我们下这么大功夫把丹江口水库的水引到北京,遇山劈山,遇河架桥,从那边地里引过来,你知道引过来水有多大吗?流过的水,我可以说我小时候村边的一条河的水,就比现在从丹江口引到北京的水还多。

凤凰网文化:真的?

李洱:这个引过来的水之后,水管多大呢。我们进入水口看了看,有一个电动的三轮车进行,进去之后,都无法拐弯,都得直接倒出来,你就知道那个水管有多大。

凤凰网文化:小胡同。

李洱:而这是我们耗资巨大,这个耗资是要把我们的GDP消耗掉多少啊。你也别说什么这是扩大内需了。耗资巨大,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我们把水引过来,引过来是村边的一条河水。

李洱:我充分理解城镇化,充分考虑到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怎么能做到合理性,真正的惠及老百姓,真正的不伤害乡村,而且尽可能保留乡村文化中积极的部分,或者中国文化中积极的那部分能保留下来,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年代访 李洱 凤凰网文化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