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呼唤中国文化企业来一个大的变革


来源:凤凰网文化

人参与 评论

作者认为,中国文化的来源丰富,其核心是孔孟之道。但是,我们时下宣扬的孔孟之道其实不是真正的本源的孔孟之道,因为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经阉割了孔孟之道的精华。中国文化企业的发展的路走得艰难,原因是文化偏离

第三个问题,路径问题。

这里要剖析中国的文化为何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

习总在曲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习总的话指出了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中国文化要走出国门,受到外国消费者欢迎,首先是中国文化要传达文明社会的正能量。

现在的许多文化产业,光披了一个壳,内容没有跳出小民文化的俗套,媚俗的内容太多。最近人们痛批的抗战剧是什么东西?自不用说。应当承认,我们现在积极推广的文化中有浓厚的封建主义的荼毒,热衷于宫庭斗争,热衷于阴谋诡计,展现的是雕虫小技,不是光明磊落的治理经典,不是放之四海而普及的社会学理论。现在的所谓国学,把孔子宣扬成了销售心灵鸡汤的骗子,一个专门研究精神保健医生一样的不成体统。中国文化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应当宣扬孔孟之道中的公平正义良知,应当是“贫贱不能移其性,富贵不能淫其志,威武不能屈其心”,应当是宣传“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的治理理论,应当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民本理论,应当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理论,这也需要重塑孔子文化与中国文化真我的形象,这才能让国际学者了解孔子的伟大,中国文化的伟大。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中国文化才能走出去,才可以走得出去,才能与德意志文化,英格兰文化,法兰西文化,美利坚文化,犹太文化并肩同行。中国文化的品行与魅力才能展示出来。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将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马致远,关汉卿、曹雪芹一大批中国文化大家的作品推广出出国门,把绚丽灿烂的中华文化介绍到世界上去。

二是中国文化的研究要改变阶级斗争色彩太浓烈,框框条条太多的问题,要跳出窠臼进行独立的不受干扰的研究。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好用阶级斗争理论来分析文化,把孔孟之道与统治阶级挂起钩来,对文化作了大量的错误的诠释。比如农民起义,比如秦始皇,比如李自成张献忠,太平天国,义和团,阶级分析以后,我们带着设定的有色眼镜看历史,历史就是一场穷人与富人斗争的大戏,这不符合事实。

第三,要增加专业研究文化的人才。在高等院校,学者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与教学相关的工作任务,专业研究人员很少,更何况我们的教材与观点都带有一定的角度与模式限制,这就让研究工作难以出现有效成果。所以说,中国的真正的文化大家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成果,大半不是专业人士取得的,大关是非专业人士八小时之外面壁的结果,是这些人用来看电视、喝咖啡的时间、休息的时间完成的。由于不是主业,辛苦艰难倍增,积累资料,分析资料与形成观点,多半也是在工作与休息间隙完成,这无疑妨碍了学术成果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

第四,要努力克服中国文化研究资料不足的困难。中国文化研究的背景资料质量也存在较大缺陷。2000多年以来,真正的有研究价值的文化经典、文化数据都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删改得不剩下什么了。统计资料与客观情况之间存在着天大差距。奴才文化就是不顾实际情况编故事,这种文化是鬼话,所谓天降祥瑞,它不是文化,哄骗自己还行,走向国际是笑料了。资料太少,真相不足,资料偏见等多种问题同时存在,许多方面的标准处于空白状态。近四百年,有若干外国学者的资料做佐证,还好了一些。

第五,要大幅度地增加中国文化的研究与推广的经费,改善对内对外的文化条件。

目前的现状是,政府资助几乎是学术研究经费的唯一来源,而且非常有限。学术研究经费的短缺承担不了系统性长期性与扩张性研究,也不承担纯理论研究,更偏向于面对经济现实解决问题的个案性研究。

第六,要扩大文化学术交流范围。时下的学术交流,内部学术交流多,学派之间学术交流少;国内学术交流多,国际学术交流少。绝大多数学者没有时间与经费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所以很多学术思想是小圈子学术,得不到大家的认同。

第七,要努力改变中国文化走向国际市场有工具性缺陷。绝大部分文化学者缺乏多种语言的沟通能力,只习惯于用中文发表自己的学术思想。中国的期刊杂志之少,加之中国的杂志流向国际市场的更少,这样就导致中国学者能参加国际交流的著名学者很少,数百种文化刊物只有极个别品种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有中英文对照版,所以面窄量小。总之,总有善良在,正义在,唯独中国的劣质的文化产品中,缺少这些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但是看看,外国的电影电视剧基本上是侧重于人性的入了中国的市场,

因为如此,中国文化走向国际市场的道路受到众多限制。

第八,文化项目与文化政策需要改变。现在的中国文化学者中弥漫着一种浮躁之风。主要表现为六个特征:追求论文数量,不求论文质量;追求职称待遇,不求学术水平;追求浅尝辄止,不求深入挖掘;追求急功近利,不求长期发展;追求吸引眼球,不求实至名归;追求形式主义,不求实证效果。使得一些经济研究流于肤浅,直接带来学术研究成果粗放炮制。

第四个问题,技术问题,即技术实现问题。文化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国内的文化产业许多陷入亏损的境地,是文化产业规划不足导致的。

笔者做文化产业研究,做文化产业规划,深知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要搞产业研究,搞产业规划,要把文化与规划,尤其是与产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要出效益就是要做产业规划,产业是讲求持续发展,讲求投入产出的。它不像一些人认为文化就是拍电影,文化就是搞出版、动画、展览和恢复几座古建筑那么简单,当然更不是借助文化项目之名,用所谓的文化房地产来保证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研究讲究什么?讲的是文化产业链条,讲的是文化产业推进,讲的是文化产业的过程,它是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为导向的。没有好的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企业最终是亏损的,甚至是维持不下去的。

笔者认为,最近三年来,国内文化产业一涌而上,简单统计一下,国内投资的文化企业已经有20余万家,并且有数百个上千个文化产业园,但是严峻的现实是,文化企业不靠房地产而真的赚到钱的凤毛鳞角,靠房地产出效益的也走不了多远。究其主要原因,是不懂或基本不懂文化产业规划与运营。文化产业规划是对文化这样一个领域的投入产出,产业运营、产业发展、产业链条与产业模式进行研究,让产业活起来,动起来,丰富起来,壮大起来,用产业方式来运营,让产业赚钱,靠产业出效益。

笔者认为,研究文化产业项目,要对文化项目的创新内容、创新特点、产业思路、效益来源进行评估。文化作为一个独特产业,如何吸引观众眼球,博得眼球经济,如何持续进行,而不是做成为昙花一现的项目。要研究文化的承载力,研究文化项目如何成为持续产业,如何让观众有兴致,如何让观众自愿付费,如何让旅游者停下脚步,流连忘返,愿意逗留更多的时间。文化产业要长盛不衰,延续产业链条,不断增值创新,非做有深度的文化产业规划研究不可。

我的文化产业观点一: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产业化,因为产业是研究如何发展,如何赚钱的。如果不能赚钱,产业就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研究产业发展不能缺少的是产业专家,现在的主要缺陷就是没有产业专家。而没有产业专家的规划,就往往是亏损到找不着门的项目。

我的文化产业观点二:文化产业的核心是艺术化。因为文化能教育人,鼓舞人,陶冶人,感染人,它不能是肤浅的,表象的,必须是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有故事情节,有矛盾冲突,有悲剧,有喜剧,有震撼人心的文化内涵。

人们去国外考察文化产业,花300欧元听一场肖邦的音乐会,合人民币3000元,感觉非常值得,这就是外国人做文化项目的出效益的类型。为什么,是因为那是文化经典、思想精髓,孔夫子当年听韶乐三个月不知肉味,那是真谛。现在的曲阜有韶乐吗?我们做文化,决不能来个老掉牙的老三件,几幢山寨建筑,山寨雕塑,山寨图片,想混市场的钱,没有门的。

笔者关于文化产业的观点三:

文化产业的形式是文化化。我们国内许多文化产业项目开张即亏损,项目是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吸引不了人,留不住人,拴不住人们的脚步,为什么呢?说到底,就是没有“文化”。

文化是什么?瞧瞧人家美国人拍摄的“功夫熊猫”,一个典型的中国元素,通过故事化,戏剧化,构思了情节与冲突,高潮迭起,产品面向全世界,仅中国的票房就是数亿元。而该影片中所采用的中国文化元素是文化大海中九牛一毛而已。我们应当想一想,如此巨大的中国文化宝库,我们不做文化又能做什么呢?

笔者的文化产业观点四:文化产业的内容必须知识化。我们国内许多文化产业项目一个命门就是知识性不足。知识化,不能肤浅,要告诉人们更多的东西,要有深度。例如,名人的传记永远是好卖的,因为内中有经验的积累与教训,有博弈的体会,有人生的学问,有知识的积累,那其实就是文化在起作用。

笔者真诚希望国内的文化企业要借习总书记曲阜讲话的东风,深入学习与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要通过对习总书记的讲话的深入学习与讨论,提升的中国文化的认识,提升文化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尤其是中国工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中的巨大的环境铺垫、文化滋养、文化认同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文化产业设计,文化产业运营,以文化产业化、文化知识化、文化艺术化、文化文化化为导向,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的巨大发展作出贡献。

李开发,著名经济学家,文化产业规划专家,博士,中国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网总监,从事产业研究与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工作30年。曾在国家经贸委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机构研究产业规划。发表各类文化与规划专题研究文章200余篇,出版著作三本,是国内建筑与规划领域发表专业论文最多的专家之一。2004年,国务院命名天津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市委政府邀请两位国内规划专家指导城市规划事宜,李开发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毛其智教授一同接受了邀请。2005年,新浪网举办中国名家专栏周,李开发作为建筑与规划设计界的入选者开办了专栏周。2008年,他通过论文筛选有幸参加联合国减灾署主办的《城市重建规划国际论坛》,并被选出做主题演讲,他的演讲视频现在住建部中国城市规划信息网、国家新闻办地产中国网上可以收听收看。曾担任过国内多家媒体的文化产业项目点评嘉宾,是中央电视台《对话》文化产业的专家嘉宾。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文化企业 孔孟之道 习总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