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互联网时代的喜剧文化尚需新变革

2013年02月01日 06:54
来源:东方早报

张闳

自1990年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以来,赵本山以其特有的喜剧风格,为官民同贺的节庆文化盛典,注入了乡野的活力和民间调笑气氛。他的“猪腰子脸”与央视的“国字脸”,他的铁岭二人转腔调与字正腔圆、深情无限的央视朗诵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构成了赵本山式的喜剧基础。从此,每年除夕夜的央视舞台上,总是充满了一股子浓郁的“猪肉炖粉条”气息。

赵本山的喜剧雄霸央视春晚小品节目二十多年,长期盘踞在垄断性的国营媒体核心位置,形成了一种强势风格。赵本山现象自有其深层的文化心理基础。一方面,它可以视作以北方方言为主导的现代汉语文化,其生产方式和价值倾向依旧占据着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广大深厚的农耕文化传统趣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陈佩斯式的市井人物无事可干,只好坐在家里一边吃面条,一边看东北二人转。看腻了,就去搓麻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改变,不想看赵本山忽悠的,可以上网看美剧、玩游戏、聊天和刷微博。

赵本山本人来自乡村,深知乡村底层社会民众的笑点何在,正如郭德纲深知市井平民如何逗乐一样。相比之下,赵本山的老搭档宋丹丹的表演,倒是常常搔不着痒处。赵本山所表演的乡村大忽悠,充分彰显了农耕时代小农的生活理想和快乐原则。赵老蔫、刘老根等身上的喜剧性,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高老庄”文化梦想的现代再现。这种梦想满足了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心理需求。这一农耕式的快乐与现代传播科技的结合,是电视小品这一文艺品种获得成功的秘密所在。

今天,赵本山式的搞笑似乎已走到了尽头。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于农耕文化的乡村笑料甚为隔膜,并且,新一代人的笑点也发生了变化。以往,爷爷奶奶一辈的人只要一看见马季,不等他开口,就笑得不行。爸爸妈妈一辈的人的生活趣味则离传统乡村并不遥远,他们尚能从赵本山的二人转中得到乐趣。而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看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即使是乡村出身的年轻一代人,他们也长期在外打工,对村子里的那档子事儿日渐隔膜。赵本山式的靠取笑村子里肢残或脑残者的恶作剧,也就难以为继了,赵本山的受众群体慢慢萎缩。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近年来人们虽然每年还仍对赵本山在春晚上的表演有所期待,但每一次收获的总是失望。赵本山在公众心中的关注度日渐下降。如此看来,赵本山的谢幕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相声还是现代小品剧,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虽然有郭德纲接替赵本山登场,但用豆汁加烤鸭来替代猪肉炖粉条的过年菜,变化似乎也不大。况且,郭德纲这些年来所积蓄的草根人气,早已消耗得差不多了。互联网时代的喜剧文化尚需等待新的变革。

(作者系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