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中国文化企业来一个大的变革
作者认为,中国文化的来源丰富,其核心是孔孟之道。但是,我们时下宣扬的孔孟之道其实不是真正的本源的孔孟之道,因为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经阉割了孔孟之道的精华。中国文化企业的发展的路走得艰难,原因是文化偏离
第一,认识问题。中国文化企业的发展需要有高度,单独的产业认识是不够的。中国工业产品如果想要在国际市场得到广泛欢迎,离开地摊,进入品牌店,根本的前提是中国的文化理念要广泛的传播,要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同。
中国的企业正在努力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工业产品也正在全方位进入国际产品市场。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我们的工业发展也有了极其巨大的发展与进步。虽然我们的有一大部分产品还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但是还是有数以千计的优质的中高端产品,消费者认可度非常高,但是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受到重视,生存艰难,大家应当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我作为一个专业的研究者,我想忠告大家的是,作为中国的品牌产品打进国际市场非常艰难,虽然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核心已经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主要是中国文化的问题。这是我的一个新观念。
文化是人群与人群、国家与国家沟通的桥梁,文化营造一个环境,是气场,是韵味,文化是用来洗脑的,是所谓陶治情操,塑造灵魂。文化上没有沟通产品就会无人问津。你了解了基督教,就会购买与教义相关的产品,了解某种文化,形成文化欣赏与文化崇拜,就必定会购买那种文化推崇的产品。让文化走出国门,直达外国人的内心,引起共鸣,引起尊崇,引起中国热,那么中国的产品一定会畅销。看看大唐王朝的外贸与交流就知道了,去日本参观,那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的建筑物与文字就是一千年前日本民族崇尚中华文化的标志,可以想象,那个时候,大唐的产品在日本应当是灸手可热。
现在,这种情况逆转了,中国的13亿人认可的那么多的工业产品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成不了品牌,只能称做中国造的便宜货,售不出好价钱,与外国品牌相比,常常是五分之一的价格,十分之一的价格,为什么呢?其实就是中华文化没有被人家认可的结果。
文化是注定要统治脑袋的,是思想的发源地。早在100多年前,美国用庚子赔款培养中国小留学生,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去美国留学,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中国的大学里教科书,来自美国版权的产品少则千元,另外还有大量的参考书与资源类书籍。比如,政治理论书籍,经济学书籍,法律书籍,管理学书籍,金融学书籍,如果要问问大学生脑海中的外国名人,许多大学生不加思索也是数十人甚至数百人之多。我们脑袋里塞满了外国文化,思想中建立起的外国文化山一样的崇拜。我们是经过西方的文化观陶冶浸润中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观,见到西方产品就会有天然的亲近感。但是,我们能不能问问外国的大学生,他们的头脑中有多少中国文化名人,政治名人,科学名人,读过几本中国的著作,政治的、法律的、文学的著作,恐怕就找不出几个人来了。十多年来,我们在海外努力输出中华文化,虽然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细细研究,就连我们援助了好几十年的国家,也找不到几个称赞中华文化的。这就值得思考了。
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这决定着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世界的除中国外的文明古国现在混得不怎么的,如埃及,印度,我们中国的中小学教材中介绍了那么多年,也有许多人去埃及和印度旅游。但是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几个人会大包小包的购买埃及和印度的工业产品包括艺术品。难道这些国家真的没有好产品吗?不是。其实就是我们并不了解印度文化与埃及文化,我们只知其皮毛,连对这些文化起码的敬意也没有,仅仅知道文化古国的称号与金字塔、恒河而已。由于这些文化从来没有浸润到我们的脑海中。没有文化的陶治,产生不了敬意,也产生不了对产品的喜欢与热爱。你瞧瞧教徒们数百公里就三拜九叩到麦加朝圣的精神,那不是用腿走过来的,而是用膝盖量出的距离,可见文化的力量。因为埃及文化与印度文化没有宣传出来,中国人接触这两国的文化极少,所以就不了解这些文化,当然也不会形成对这些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不购买这些国家的产品也是自然而然的。
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接着就是文化的欣赏,它能带动对消费者对这个文化背景下的产品的欣赏,这就是爱屋及乌了。虽然这些国家不是非常先进的国家,但是在这么大的经济规模下的产品类型中,依然有相当一批非常好的产品,但是要承认爱屋及乌,不爱屋就无所谓了。
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它体现了对工业产品的选择上,也决定着我们的关注度。人们对不了解的东东总是不屑一顾是自然规律。不欣赏的东西怎么会购买?西方数十个国家均有红葡萄酒,但是人们独独欣赏法国的红葡萄酒,就是因为这种酒的文化早已广泛传播,人们对它的生长环境与酿制过程,贮存过程津津乐道,所以人们才对法国红葡萄酒情有独衷。所谓拉菲,所谓卡斯特,所谓波尔多,皆是如此。
首先整个宣传是文化的,它介绍得非常详细全面。这个工作是谁做的吗?再其次介绍得那么全面有特点,它要让你了解这个文化的细节。再其次,你不仅可以可以在中国最主要的网站上要找到他的介绍,还可以在酒类,在文化类介绍中找到它。由于你了解了这种酒,慢慢地你喜欢了这种酒,所以你才会购买这种酒。法国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推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和风细雨的过程。法国的红葡萄酒越来越多进入中国市场,并且获得中国人的亲睐,其实就是一个文化传播与品牌建立的过程。
事实上,我们决不要小看这个文化过程。从300年前开始,法国的文化就开始在中国的市场上传播,法国传教士就开始进入中国了。早在1610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Trigault,1577-1629,原名尼古拉·特里戈)来华传教。金尼阁1628年11月14日逝世于浙江,葬于大方井传教士公墓。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狄德罗,伏尔泰,他们的学说早在150年前就传播到中国,法国在世界上有名望的物理学家,数学有数十人。法国的文学名著更是洋洋大观,有司汤达的《红与黑》,大仲马的《红与黑》,《三剑客》,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交际花盛衰记》,《幻灭》,《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莫泊桑《漂亮朋友》,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等等。我们在法国文化浸润过程中,树立了法国文化的情怀,建立起了对法国文化的欣赏。从热爱文化到热爱产品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更有全世界享有崇高声誉的法国的大革命,法国的文艺复兴,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拿破仑和他的帝国等,法国的文化在中国几乎到了中学生以上无人不晓的境地,所以法国的产品在中国的普及就好理解了。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数量少,质量差,多数被剪辑得面目全非。中国文化在西方国家没有得到基本的传播,更不用说广泛的大量的传播,这是十分遗憾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得到原汁原味的介绍地,翻译。中国的中学生与大学生中,从文学、戏剧、历史、哲学中接受的法国文化与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可以是天上地下。但是,在法国人群中,法国人的书架上,法国的教学中,几乎没有几本中国的书,也没有多少法国老师了解并精通中国的政治哲学与文化历史,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中国文化没有走出去,在此背景下,中国工业产品得不到西方消费者的欣赏,不能调动消费者对中国工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事实上,近些年来,我们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认识定位低了,文化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交流,一种传播,更重要的是,由于文化它带来相互之间的了解,接纳,欣赏甚至崇拜,能为这一文化背景下产品的进入铺平了道路。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前期进入,中国产品没有文化的支撑,中国的产品就难以为消费者所接纳。
创造品牌难,接受品牌更难,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国的古建筑在日本与韩国大行其道,没有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这也足以说明文化传播的作用。
文化传播是一种社会属性,文化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获得的是深层次的,人们发自心底的认可或者交流。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的交流,它取得了理解与欣赏,甚至得到推崇与信奉。它就会形成一种印象评价,形成一种文化定位。比方说,同样是开车,你开的是某个国内品牌,从技术与质量上,你是高端产品,价值为一百万,对方开的是奔驰,但它那个只值六十万,尽管如此,人家也瞧不起你,这就是人们心中通过文化建立起来的思维定势。
我们的紧密东邻韩国通过推介文化带来工业产品的大繁荣大发展是最好的例子。
20年前中国人对韩国产品基本没有印象,也不购买它们的产品。进口的产品只有美国的,德国的,日本的,中国人没有几个喜欢韩国的泡菜。我们不欣赏韩国的文化,甚至将韩国的服装列为异类不屑一顾。
1998年韩国启动了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推出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就是打造韩国文化,向外国推广韩国文化,扶持韩剧,电影,游戏,歌曲,向世界各国进行文化宣传文化渗透。用一个现代的词来说,用文化拓展市场,带动工业产品拓展市场。韩国的国际文化拓展要求传播的是文化的正能量,要介绍韩国民族的形体美、精神美、文化美、建筑美,要传达正义、善良、坚强、积极,温柔、宽容、尊重、优雅等民族精神,经过5-10年的努力,他们做得非常成功。
文化传播正能量是一个新词,其实是老观点。让我们看看一些世界名著吧,《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羊脂球》,甚至就是美国人拍的《功夫熊猫》,依然遵循着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的阴暗面,鞭挞假恶丑,宣传正义一定战胜邪恶,公道自在人心的历史发展大势,引发人们思想上的共鸣。
韩国的影视歌舞正是如此。一开头人们不注意,慢慢注意了,慢慢火起来了,韩国名星,前有金喜善,后有宋慧乔的一长串名单成了中国观众心目中的最爱,这些韩国的名歌星、影星轮番到中国来,推介自己,推介文化,慢慢地,韩国的游戏、韩国的美容业也风靡了中国的的市场,此后韩国的泡菜,韩国的餐饮,韩国的汽车,纷纷在“哈韩风”中攻城略地。回顾2000年前,没有多少中国人欣赏韩国的产品,也没有几部韩国的电视进入中国,试想一下,那个时候,韩国的工业产品会引起中国人的关注吗?没有。但是到了2010年,韩国文化已经风靡中国市场,经过文化的的浸润与洗涤,经过10年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韩国的产品在中国人的眼睛中人见人爱了,尤其是2010年以后,韩国的影视一部比一部火,韩国的美女歌星一个比一个牛,韩国的游戏业,韩国的餐饮业,韩国的汽车业,韩国的美容业,那一个在中国人心目中都是最牛的,OK!其实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拓展市场的发展规律。10多个年头,我们接受了韩国文化,从不关注到关注,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欣赏到欣赏,这就是文化传播的作用。因为我们心中有了对韩国文化的好感,我们认为她精致,唯美,所以我们对韩国的产品的认识也改变了。韩国人在我们心中也成了俊男美女了,韩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高雅有趣了,韩国的服装,还是中国四百年前的中国大明朝的风采,在我们的法眼里不但耐看了,而且还好看了。文化有了,品味就上来了。韩国的泡菜,现在我们中国人认可了,吃得有滋有味。韩国的整容在中国受欢迎程度成为市场之最,数十万中国人莫不以去韩国整容为荣。整容手术不简单,费用少则数十万多则百把万,消费者趋之若骛。在这个过程中,一边是电视电影上韩国的青春美少女,靓男,一边是整容文化的宣传,不停的宣传那叫一个热。什么爹好娘好不如脸蛋好,一副好外表,竞争不可少。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就可以让一个女人成为富婆,少奋斗二十年,相比之下,被淘汰者很可能就有其貌不扬的真才实学者。大家可算一笔账,如果一年中有10万人去韩国整容,按一人50万算,就是500亿。韩国人口总数是5000万,仅中国人整容一项人均GDP增加了1000元,况且这个市场仍在扩大中,如果加上手机,加上汽车,加上电影电视,那个数字可了不得,只是韩国人是闷骚,穷不折腾,富不张扬,不像我们中国人,神经质似的每年要向全世界亮GDP。
韩国的工业产品在文化的引导下大举进入了中国市场,韩国的汽车,韩国的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投影仪,复印机也是斩关夺将,风生水起,纷份列入中国最畅销的工业产品前几名。尤其是韩国的几大品牌手机,更是狂飙突进。据资料介绍,2012年,韩国的三星全部出货量是1亿部,我估摸着中国至少购买了三分之一,中国时尚人士手中多数手上是大屏的三星手机,活生生地盖过了苹果。这样的产品前程,企业效益越好,技术改造越有资本,文化带动产品进入市场,用消费者的钱培育出世界级大企业来。
其实,回顾一下中国的企业,数量上有韩国的100倍,块头上却没有多少能与韩国产品比肩,事实上中国的汽车,皮具,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照相机,手机,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到了技艺精湛的地步,但是出口国家的市场没有中国文化的浸润,没有培养出热爱中国文化的消费者,所以中国的产品市场狭小,与印度和埃及的工业产品在中国差不多。这一现象值得中国企业文化产业政策制订者与文化企业投资者深思。
总结一下,韩国工业产品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市场,首先是因为韩国文化走向了世界市场。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因素,就是韩国文化较好地塑造了韩国人民和韩国精神面貌。在韩国的影视剧中,韩国的俊男少女是美丽的,韩国人民的文化是值得推崇的,韩国企业的奋斗精神是刻苦的,执着的,不折不饶的,有钻研精神的,韩国的产品是精益求精的,韩国人奉行社会公德与公平正义的,道德是崇高的,总之韩国是美好的。文化是一种塑造灵魂的东西,文化荡涤尘埃,陶冶情操,改变人的观念与看法。经过韩国文化的沐浴,消费者们激发起韩国产品的热爱,原因如此。试想,没有对文化的欣赏与爱好,怎么会有购买的欲望呢。法国红葡萄酒的宣传,工艺,技术,酿造,贮存,体现了精致和品味,这些认识是从那里来的呢,还不是法国文化的传扬?瑞士的手表也是首先传播了手表文化。文化是个装饰品,陕西的那个下了台的“表哥”家中,查出名表数量高达到83块,额的天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名表收藏品呢,因为送礼人认为表有价值,收礼人也是如此,试想,如果观念上没有价值认同就不会购买也不会接收。现在手机上有时间,什么产品都有计时装置,许多人已经不配戴手表了,仍然有人热衷于购买高达数十万元的手表来配备,或用以送人。这就是手表文化的道理,也是市场的道理,消费者的道理。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图片新闻
视频
-
台球女神车侑蓝代言游戏拍写真
播放数:42198
-
《真人快打》电梯里的恶作剧
播放数:86526
-
暴力萝莉360度无死角卖萌
播放数:132668
-
性感女模扮九尾狐阿狸魅惑众人
播放数:4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