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编剧芦苇对话凤凰网《年代访》文字实录

2012年09月20日 16:45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于一爽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国电影若想质变需对“类型片”达成共识
 
  凤凰网文化:您从业又比较早,那会儿至少有类型电影的意识了,已经开始。
 
  芦苇:一接触到电影的时候,他第一个问题就是类型,这个是作为我来讲,我是干美工出身的,它类型它是要影响到你这个电影方方面面。比如说我们说我们拍第一个电影《他们正年轻》,是一个战争题材,第二个电影就是《最后的疯狂》它是个警匪片,你立即就接触到一个电影表述方式,它到底是个什么类型的电影。
 
  凤凰网文化:都有个框框可以套进去。
 
  芦苇:它有一个创作的规律,它有一个规律模式,就跟我们在听故事的时候一样,你听《红楼梦》这是一种叙述方法,你听《水浒传》它是另外一种叙述方法,它是不一样的,你要用《水浒传》的叙述方式去讲《红楼梦》要出问题的。
 
  凤凰网文化:像你觉得还没搞清这个问题。
 
  芦苇:这个问题我很遗憾的,就是说,我干电影干了将近40年了,看到很多人到今天,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凤凰网文化:有什么原因吗?
 
  芦苇: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体制一定出了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体制肯定是一个书本对书本,肯定不是一个研究实战的一种体系,它一定是个从概念,从书本到概念,从概念到书本,我亏得没上过学。
 
  凤凰网文化:有办法吗,什么时候大家可以意识到这个类型的这种必要?
 
  芦苇:那我觉得就是什么时候大家意识到类型的重要的时候,有了共识的时候,也是中国电影就是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时候。
 
  凤凰网文化:不可预测的时间?
 
  芦苇:不可预测。
 
  凤凰网文化:也可能还很久。
 
  芦苇:是,就我们看到现在中国的电影很多问题,就是ABC问题其实归纳性就是类型,第一个就是类型问题,就是你这个类型不清。
 
  凤凰网文化:比较悲观?
 
  芦苇:它不是悲观,它是个现状,就是你必须要面对这个现状,就是如果我们说你必须要,它是个实际情况。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芦苇 凤凰网文化 白鹿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