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编剧芦苇对话凤凰网《年代访》文字实录

2012年09月20日 16:45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于一爽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国传统文化不太考虑“灵魂”
 
  凤凰网文化: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境下看的《黄土地》。
 
  芦苇:《黄土地》就是我的朋友介绍的,说那电影拍的挺棒的,说是一个叫陈凯歌的导演和一个叫张艺谋的摄影师拍的,是拍的挺棒的,我就看了,是赵季平作曲,看了以后很受鼓舞,很受振动,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觉得中国电影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是有这个能力。
 
  凤凰网文化:表达生命力?
 
  芦苇:是,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对电影就是燃起了一种热情,我觉得电影这就叫艺术,这就叫电影,这就叫文化的一种。当时就是觉得在我们的荧幕上能够展现我们自己民族的历史,我们展现出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人在荧幕上出现的,过去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生活里面见不到的那种人,你老觉得这种人跟你八竿子打不着,你看《黄土地》它接地气了,你忽然看到你的这个父辈,你的祖父辈,你的这个跟你血脉相连的这个人忽然出现在荧幕上了,那当然是非常震惊,而且从这个电影萌生我对电影的热爱。
 
  凤凰网文化:能理解,因为可能正好都是西部的事儿,又跟土地,所以我想您从您的理想给我讲讲,中国人和土地的关系。
 
  芦苇:中国的这个文明它是一个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它的根基就是土地,它是一个农民文明的形态,这个它跟海洋文明、跟草原文明它都不是一回事儿,它是有它自己独特的一种生命力。我之所以再三的强调土地和文明,我们是农业文明,这是事实,这个谁也更改不了。
 
  凤凰网文化:您经历文化的侵袭多吗?
 
  芦苇:它的基础,它的根基是农业文明,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今天的进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是说我们的城里人已经住上了洋楼,开上了洋车,但是他的灵魂没有变。
 
  凤凰网文化:这个灵魂是什么?
 
 芦苇:灵魂是什么你不知道?
 
  凤凰网文化:能感觉到。
 
  芦苇:灵魂就是你感觉不到的东西,灵魂就是他的心灵。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越来越少了?
 
  芦苇: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把它叫做公理性文化,他不太考虑灵魂的问题,但是灵魂是挥之不去的,就是说不管你尊重不尊重他,他都要光顾你,因为它是个实体。
 
  凤凰网文化:大而化之一下,也可以说您后来一系列电影,如果说有一个核的话,您对这个土地应该是摸不着但是能感觉到有东西,是您经历的东西。
 
  芦苇:我一再说,电影的最高境界就是凝视灵魂,关注生命这是电影品质的一个前提。
 
  凤凰网文化:我觉得会不会当讲出这八个字的时候,有人会觉得它太庄重了,由于庄重它显得不可落实,有点虚,会有人这么怀疑您吗?
 
  芦苇:我已经用我的作品回答这个问题了,你觉得我的电影虚吗?我的电影不着边际吗?
 
凤凰网文化:对,的确看的到,但是您那个年代总是有一个人在讲灵魂,会不会有人觉得你疯了?
 
  芦苇:这个是肯定会有人觉得你疯了。
 
  凤凰网文化:很多人这么质疑你?
 
  芦苇:就是说在一些不着边的事情,我觉得如果说灵魂都不着边了,那我觉得这个人拍电影是不用看了。就是在电影里面还要格外的关注灵魂,因为他太重要了,因为他容易被人遗忘了,那就得反复强调这个事了。
 
  凤凰网文化:还是先往回说,等于《黄土地》给您震撼之后,您就接到片了吗?
 
  芦苇:当时《黄土地》给我的就是一种振奋,我真是觉得我们中国的影人是有能力表述自己的文化,表述自己的历史,表述自己的处境,而且表述自己的思想,他是有自己的一个价值目标的,在《黄土地》上给我最大的振奋是这个,如果说黄土地就是说是我们凝视自己、凝注灵魂的一种方式的话,那就是说我们可做的事情还很多。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芦苇 凤凰网文化 白鹿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