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论坛5日全文实录

2011年11月05日 13:04
来源:凤凰网文化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论坛会场(图片来源:凤凰网文化)

许嘉璐:我比许琳乐观一些,我想像陈嘉庚这样的华人企业家慢慢会多起来,过去既然有陈嘉庚现在也有李嘉诚、董建华、邵逸夫这样的人,我想大陆慢慢的发展,我们的企业家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我们请留学生提问,你先自我介绍一下。

提问:我叫蒋思哲,我现在凭孔子学院的奖学金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我先说一点,我觉得今天我非常欣赏你们的论坛,我觉得现在谈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由许琳所说的,中华文化不能把它看成一个产品,因为它不是一个产品,它是一个河流。对我来说我现在接触中华文化已经不少年了,我最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就是迎接的、享受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河流,因为我跟中华文化的交流和经验一直在改变,我越学我越理解,对这个文化的看法也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要想中华文化走出去,你先要是想明白它走出去之后,每个国家的每一个同学介绍它之后,这个效果都会不一样。如果有的人看了之后说,这个中华文化这些点我觉得非常喜欢,这些我不太喜欢,也不是说这不是一件好事,我觉得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都是沟通,对每一个的人影响都是不一样。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不是说我有一个产品,我有一个中华文化,我想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享受这个同样的产品,而是说我给你一个平台,你可以走上这个平台,各有各的经验,我觉得这才是一件好事。

许嘉璐:好,谢谢。怎么样你谈一下。

许琳:西班牙小姑娘。

提问:大家好我叫温美佳,我是西班牙人现在在北大学汉语,这是我的第二年,今年就获得了这个孔子学院的奖学金,我很开心。因为我就是觉得有这个机会可以继续学习汉语。现在我理解有四个孔子学院,是马德里、巴塞罗那等等,有五个。

我是巴塞罗那人,可是我要说的是,我觉得西班牙语和中文很不一样,我来中国发现那个文化对学习语言很重要,因为我的专业不是中文,所以老师说话的时候有很多内容不太理解,就是跟文化有关系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我在西班牙学中文,可能比较难理解这个文化慢慢学,可是在北大学习会很快得到比较好的水平,所以这是我的看法。

许嘉璐:主持人现在网民就这个问题有什么一些什么问题没有?

尹梦:网民提了很多关于孔子学院的,有一个网民说各国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广各国的文化,成功推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经过了较长的历程,比如说歌德学院有140多个分院。而中国说要在2020年之前建立500所学院孔子,是不是急功近利呢?

许嘉璐:这个问题很尖锐。许琳主任评估一下。

许琳:我觉得网民提这个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中华文化里面最大的一个特点之一就是“稳”,没有“稳”哪来的“和”?所以这是比较底层的观念性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孔子学院所秉承的一个观念是什么呢?只要外国人需要,只要他们强烈要求,我们就尽可能克服困难,说到五百家,就是因为现在有三百多家在申请,而且是在强烈申请,我们觉得五百个数字还是保守的,肯定是会超过五百个。大家可能在理解上也是用传统的想法来理解孔子学院。就好像孔子学院肯定也是盖大楼,要有一批老师,要吃喝拉撒,水电费,在当地怎么维持下去……这种担心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自己解释得不够,孔子学院实际上是在人家外国的大学里,他们提供了所有的条件,我们只是派老师过去,派志愿者过去来帮助他们来学汉语。但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和志愿者都是中国出钱的,还有我们的教材一般是赠送的,这种情况下一般还是有花费的,那你也得叫孔子学院,不叫孔子学院怎么能体现中国对你的贡献呢?

实际上是这么一个概念,是像咱们建小学中学一样有大楼,我们的成本是很低的,千万不要认为五百个孔子学院就是五百个大学,效果是是这样的,但是形式上不是这样的,我们没有投资。

刘长乐:许主任说的这个观点我也赞成,就是英国的文化委员会和歌德学院这么多年发展了150多家,它这个尺寸不一样。中国是13亿人口,文化体量和经济体量完全不成正比,中国现在出口占全国第一,但是中国现在整个文化体量和它目前有的经济规模差别太大,这是跟过去不同的。

第二个很大不同我觉得就是汉语的需求,英语作为世界上流通的语言,本身它的传播方式很多,而且它已经相当普及了,德语也差不多,而且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委员会不是以语言为主的,而这个孔子学院是以汉语为主要需求,这个需求来说是一个买方市场,这个需求量非常大。

所以我觉得孔子学院发展五百家并不太多,而且我也同意你的观点,假如说从汉语教学角度来讲应该更多一些,这也是我刚才提出来的能不能把社会资源调动起来的原因,我非常理解许主任的作用,国家在这上面的主导作用是毫无疑问的,我是想能不能早日把社会资源调动起来,在这方面凤凰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许嘉璐:我给你鼓掌,我们的时间在不知不觉当中流失,我没有想到这么快,我们要抓紧时间了,上午一个多小时,我们触及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最要紧的命脉。

第一个问题就是像阿克曼先生提到的亨廷顿的理念,也就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甚至是州与州之间的接触,之间的接触搞不好就是冲突,冲突的本身是文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在冲突上能化解的就是避免造成真正的冲突,那就需要文化的交流,这是一种客观的需求,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从有人类以后就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不是谁强烈实行的。

例如孔子学院走出去会不会产生冲突的问题,我宁可用不同文化的“冲撞”,我不会用“冲突”,这两个词很近,冲突可以包括政治上的冲突,包括意识形态的冲突,甚至包括生活当中的一些冲撞,我们所说的其实常常是生活上的,因为这种文化交流,我们其实不可能躲避开意识形态,但是我们可以毫无政治性,这种往往在人民之间是很会解决的,我是交给人民。人们常常说,比如说我们的留学生住在中国的家庭里,或者是中国的留学生住在国外的朋友家里,恐怕天天衣食住行、经常声音大小都有冲突,为什么没有吵起来呢?大家互相忍让,包容这又是中华文化。

第二个问题就是现在社会上有一些误解,孔子学院是一种产品,刚才我们的留学生说得很好,他把文化看成一条河,不是一个产品,我可以再沿着他的话说,就像在美洲,欧洲,或者是亚洲,一条大河它是多种小溪慢慢汇集而成的,一路流下去都有东西加入,最终河都流向了哪里?流向了大洋,虽然我们在命名上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实际上都是一个洋,不过是人们强制叫这块叫孟加拉湾,这块叫太平洋等等,我们要是这么认识问题,其实就是大海,是全民族、全人类的一条大海。

第三个问题就是刘长乐先生首先发难的,就是孔子学院的体制机制问题,我想这是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自己自身强身,把自己的文化建设好,这就需要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许琳说十年之后再说,我恨不得希望现在解决,那就让我们沿着这个继续向前走,我想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得到更好的解决。

刘长乐:我们还是强调融进去,我觉得咱们现在谈的话题是就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我觉得最佳效果就是融的问题。

许嘉璐:融进大海。

刘长乐:融进大海,我们要尊重几个规律,比如说文化规律,实际上这个规律基本上全球文化是通用的,我们讲这个规律。再一个是市场规律,我们说文化是河流也罢,是产品也罢,文化市场本身是有规律可寻的。第二一定要尊重各国的文化习惯,我们要融进去一定要这样来做比较好。所以我希望我们中华文化的交流和我们现在能够谈到的话题,都能够让网民和我们,让我们跟东西方的观众一块“融进去”这样我觉得就好办了。

许琳:我接着刘绅士的话来说,我非常同意您说的,文化是要相融的,在这个相融的过程当中呢,我希望孔子学院就是一个搅拌机,因为如果一个鸡蛋“啪打”出来打到碗里,你如果不搅和的话,蛋黄还是蛋黄,蛋清还是蛋清,你拿筷子这么一打就融合了,虽然颜色是黄色,那就看蛋黄多还是蛋清多,如果是蛋清多,那你那个黄肯定要变浅色了。但是是需要搅拌的,我们愿意起到这个搅拌的作用,在这个搅拌的力度上,或者是搅拌的均匀上我们得向歌德学院和塞万提斯学院学习,学习你们这个很好的经验来使得我这个搅拌更加快,更加均匀。

许嘉璐:那就请阿克曼先生说说,日尔曼的鸡蛋和中国的鸡蛋怎么搅拌到一起。

阿克曼: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就想简单的说一下,我就希望像今天早上这种论坛起一些作用,就是无论是中国老百姓或者是中国官方更理解对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更支持孔子学院这种对外文化交流的这种适应性的方式。孔子学院用这种模式来做文化交流确实是完全一种新的模式,我知道这出好多问题,可是还是我觉得是一种非常有传统性的,非常有希望的一种方式来举办这种文化交流。所以我希望对孔子学院的理解,也能增加。

许嘉璐:这个论坛是由你开始的,现在由你来结束。

易玛:时间快到了,我就觉得其实这些模式一直在变,我们是一个国家机构,我们是一个国家机构,我们不是一个民间机构。但是我们也在学习一些新的模式,比如说跟一些社会的企业我们去沟通,我们也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因为有很多企业他们也希望跟一些国家部门能够挂钩,他们比较希望跟这些(有合作)这个时间不短了,二十多年了,代表这个国家做文化传播,能够有一个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我们现在也接受了很多企业,帮助我们给我们提供一些赞助,我觉得并没有矛盾,你是一个国家部门也可以接受类似的帮助,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情况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可以增加一些内容,对我们的活动,这个并没有矛盾。

还有一个包装文化的问题,你还是必须考虑到你要运到哪里,或者是做到那里什么地方运作,你用什么模式包装,这个是很作用,你并不是说在北京和在其他的地方做文化,和在柏林或者是美国做文化肯定是不一样的,你要吸收当地的文化,要做得更好。

许嘉璐:我在这里给包装这个词做证明,产品不可能赤裸裸的摆在那里,因此给它包装,方便提、抱、运输,可是现在常常在演艺界,本来是一包装成十,本来是黄的包装成黑的,本来是黑的包装成白的,里面有掺假的成分。

我理解易玛女士和刚才刘绅士说的包装,我们很好的内容,对方需要的,我们用一种对方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它体现出来。我在这里想用一个现场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作为我们这次论坛的结束,我在进到这个演播室之前我才知道易玛来自西班牙,而她身上穿的衣服是在中国买的。许琳主任典型的中国人,她身上穿的这套服装是西班牙买的,我想这就是一种交互交融,互相包装,我们这样来理解。好,谢谢在场的朋友,谢谢网上的网友们,我现在交给主持人。

尹梦:谢谢各位嘉宾为我们带来今天的讨论,如果各位网友觉得意犹未尽,您可以登录我们的凤凰网文化频道为这次论坛制作的特别专题。再次感谢大家,您还可以继续关注我们明天的论坛讨论,也是关于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的议题。

[责任编辑:刘嵩] 标签:文化怎样 嘉宾 11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