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对一位“辛亥后”名家的眺望——萧淑芳先生百年祭

2011年07月15日 11:18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932

    1932

年作六屏巨幅国画《松屏图》

名门名媛拜名师 转益多师即吾师

萧淑芳学艺成功的另一要因,即家学渊源家境优越。她的曾为前清秀才的祖父萧煜增以塾师为生,父亲萧柏林系中国近代铁路建设成功人士,两位姑姑与姐姐萧淑娴均为音乐家,妹妹萧淑熙为旅美生物学家。书香门第、名门名媛加上名师名校,乃成名家之至大成因。

父亲对爱女学艺的倾囊资援,当是最根本的助力。发现女儿有过人的绘画天赋,萧柏林不惜代价,请齐白石为她刻了图章,自1930年以后的4年中,又延请名画家汪慎生、汤定之、陈少鹿到家中教习国画。名师的教学与对其影响,试析并分述如下:

生于1896年的汪慎生(汪溶),师华新罗、任伯年等,学生中除萧淑芳外还有孙其峰等。他曾先后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和辅仁大学美术系教授,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师、院务委员,擅山水尤精花鸟,能工能写而以小写意著名。萧老生前数次对我讲,汪师对她青年时期花鸟画的学习,以及风格的形成影响最大。2001年秋,我在她客厅品摩她一件罕见的四尺斗方的秋菊精品时,曾就没骨菊叶的画法师承当面请教,她极恭敬地告诉我:“是年轻时我的老师汪慎生先生教的。”

我时常品味她送我的《走过九十》大画册中作于1933年的几件立轴,即《葫芦》、《藤瓜》、《墨梅》、《藤萝小鸟》等早期代表作,可见汪师绘画的鲜明影响:干墨枝干,润墨叶瓣,勾筋设色干湿兼备,笔韵苍劲且清逸。其中,尤以松柏的墨法运用、立轴梅花的构图更为明显。因南北学艺、欧洲留学,加上战乱时局与文革抄家等,诸因所致她的早期作品遗存不多,所以劫后余生的少许早期国画、油画作品,对研讨这位民国画家的成长之路,尤显珍贵。

比汪慎生年长18岁的汤定之(汤涤),学生中除萧淑芳、王雪涛等人外,还有梅兰芳、程砚秋等社会名流。他是清代名画家汤贻汾的曾孙,为民国京师名家,画山水树石峻幽清透,笔简墨洁构图疏朗;绘松柏梅兰古朴典雅,针密干实节劲叶厚,作画且速有“倚马可待”之誉。我从她此期山石的画法,读出她受汤师的教益更多一些。

她此期的《清远》、《叠峰》等山水作品,大多用“长披麻”一类的皴法。此法历久弥新,早可溯源至董源、黄公望。用此法画出的线条多适合半圆山型,左右分列基本对应,著名的《富春山居图》中可见其雏形。她作于1932年的三尺山水立轴《秋山茅屋图》,采用的也是这种常用披麻皴法。从这些同期山水中,可看出她年轻时作画的情状:屏心静气,意蕴胸间;构图严谨,锋下细腻;大廓既出,沉稳工整;树石舟人,点补灵动。萧老90岁时在早年一幅立轴山水《湖上》题曰:“此画作于一九三三年。当时师从汤定之先生,至今已逾六十八年矣。”对恩师的怀念、青春的思念与时光的慨叹之情,将与佳作长留人间,读来时常令我感动不已。

萧老晚年画山水还用过一种近似“没骨皴”的画法,即渲染与点染二法并用:先以淡墨平涂,“摆出”山石块面,再以少许线条勾勒、强调轮廓与明暗关系,之后补景、悉心收拾。2001年9月她在画完《十渡山水》镜心时对我讲解道:“这种画法汤定之先生没教过,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用这种皴法作画的次序、笔法应该和她的油画底子有关——我时常自己琢磨着。

和汤师画速极快不同,萧老作画相对较慢,且不喜当众表演,但有几次被我撞上她正在创作:她在世时,我去她花园村的府上不用预告,按门铃即进。有几次保姆田阿姨开门后她竟未及放下画笔,出画室循声招呼过我,然后又回到案前画完,这时我便跟进。我虽不会画画,热闹看久了也能看出些许门道:如她用双钩法画百合叶廓时下笔的迅捷果断,画梅花枝干时的灵动利落,可见乃师快画之风的影响。对比她50年代初中期众多的水彩画,也可体味出她花卉造型的精准与“笔速”的舒缓。至于观摩她用没骨法画花蕊花叶花瓣,笔速又有变:运笔转慢很准很稳,但决无拖沓雕琢之感。画柱顶红的硕大花瓣则较为特殊:平涂与层染交替使用,有时则重复多次,直到效果理想方止。她精心调配出的独特颜料浓而不烈,艳而雅,厚而匀,层染后空间感体量感俱佳。萧老的花卉技法,中年后成为自己的独门绝技,与早年学画兼修汤、汪二师花鸟之长不无关系。

她年资更老的陈少鹿先生(陈蕃诰),先后任北平艺术学院、辅仁大学、华北大学的国画教授,我推算至少应为1872年生人或更早,教萧淑芳这位20出头的女弟子时已届花甲。壬申年这位老人曾于她阔达24平方尺的六屏巨幅《松屏图》上题诗曰:“大厦撑持造化工,虬枝古干貌如龙,常年不改青青色,写入图中气更雄。”这位前清做过补用道的时年六旬老画家,在诗后又题“昔年宦游西子湖,于友人处见松雪常春图卷,气势雄厚满纸云烟,望之如生每念不忘。今见弟子萧女士淑芳此幅,颇有相似且无闺阁之气,即今诸大名家所绘,想亦不过如是耳!”足见当时萧淑芳的水墨功力。我记得2001年夏,当此件大幅力作,于中国美术馆萧淑芳《走过九十》画展亮相甫始,中学时即随白石弟子陈小溪学国画的侯一民先生,在看展中曾对我叹曰:萧先生年方二十即有此笔力,乃奇人也!

齐白石1936年在这位女弟子1933年所作《墨荷》上欣然题款:“香清。淑芳女士前三年所画,墨润笔秀殊可观也……余喜加数字归之。白石。”当是画坛巨擘对才女新秀的至高褒励。至于萧淑芳穿上虾青色大袍子并于袍中塞上枕头、扮这位大师晚年的形体模特、帮丈夫吴作人完成油画代表作《齐白石》让中国美术馆珍藏,已是18年后的佳话了。

“转益多师是汝师”,是杜甫名篇《戏为六绝句》中的名句,穿越千年盛传不衰,用在青年时期的萧淑芳身上恰如其分。“闻道有先后”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名门中走出的名媛,遍求名师、携天资融砺练多年后,其国画上世纪60年代已显自家风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