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国优质剩女吕碧城主笔《大公报》 实现女性自立


来源:深圳新闻网

人参与 评论

1906年6月13日,“北洋女子公学”改名“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年仅23岁的吕碧城任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校长”),成为中国近代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近代密宗高僧持松在《觉有情》半月刊上曾撰文《伤吕碧城居士之逝》以悼:  吕碧城居士,余耳其名者久矣。

吕碧城

吕碧城,原名吕贤锡,号碧城。《大公报》主笔,“北洋女子公学”总教习、监督,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后辞官经商。

1883年出生于山西太原。其父吕凤岐,曾任山西学政等职。吕碧城12岁,其父亡故,族人夺产,夫家退婚。

1903年,被聘为《大公报》见习编辑,开始撰写文章倡导女权和女性解放。

1904年,吕碧城任北洋女子公学总教习。两年后,任监督。

1912年,受聘为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后袁世凯谋求称帝,吕碧城辞官,移居上海,与外商合办贸易,在两三年间积聚起可观财富。

1918年,吕碧城留学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1926年,再度漫游欧美,并写成《欧美漫游录》。

1930年,吕碧城皈依佛教,法号“宝莲”。

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在香港九龙辞世,时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大海。

著作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等,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 吕碧城

她是被时光之河湮没的一朵奇葩,亦是一个不老的传奇。

聪颖早慧,却少年失怙,家产被夺、夫家退婚,在一连串打击之后,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样的遭遇足以摧毁一个脆弱的灵魂,却没能阻挡她前行的脚步。

她主笔《大公报》,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编辑”。

她才华出众,文采斐然,以词作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

她有胆识有才干,参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成为“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

涉足政界,角逐商海,游历欧美,“手散万金而不措意,笔扫千人而不自矜”,将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风生水起的她,最后却勘破了世事和繁华。

女性的自立、自觉、自醒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而100年前的她,早已用自身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完好的答案。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剩女 民国四公子 澄清天下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