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史景迁:6岁开始对中国史感兴趣 曾想学习满文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参与 评论

近日,知名美国汉学家史景迁两部新书《曹寅与康熙》、《胡若望的疑问》出版。至于为何选择研究近代史,史景迁的回答是,这与他当时刚进入历史研究领域遇到的两位老师有关。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上官云) 近日,知名美国汉学家史景迁两部新书《曹寅与康熙》、《胡若望的疑问》出版。9日下午,史景迁携夫人金安平在北京亮相,并与读者分享他的研究心得与学习中文的趣事。史景迁表示,他大致从六岁起便开始对中国史感兴趣,选择研究中国近代史,则是因为刚进入研究历史领域的一位老师的影响。史景迁还告诉大家,他曾想学习满文,“但因精力有限,最终只得放弃。”

6岁开始对中国史感兴趣 研究中国近代史因老师影响

1936年出生于英国的史景迁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他善用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这使他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谈及何时喜欢上中国历史,史景迁调侃,那大致要从六岁算起。

“小时候能有机会看到相关的艺术史书中有中国笔墨画,产生了极大兴趣。”史景迁说,当时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他的心目中,中国在其中是一个英雄,又刚好看到这些画册,“认识”了历史中的中国,对中国史的感情由此而生。

至于为何选择研究近代史,史景迁的回答是,这与他当时刚进入历史研究领域遇到的两位老师有关。

“当时我的两个老师,一个主要研究佛教史与隋唐史料;一个以研究同治中兴为主。刚开我很难决定选择什么题目研究。”史景迁告诉大家,后来其中一位老师给他一个有趣的提示,去观察中国历史中一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即可发现许多正史的表述是可商榷的,并非最正确、权威。

“我的博士论文研究康熙,相关史料问题不好处理,最后在房兆楹先生指点下,我开始阅读相关材料。大致这样,我转向主要研究近代史。”史景迁回忆道。

曾想学习满文 精力有限最终放弃

作为西方人,要研究中国历史,语言是史景迁不可回避的问题。据他回忆,耶鲁大学在太平洋战争前后,曾是一个训练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亚洲语言人才的基地,设有很多项目,亦有很多为人熟知的学者在那里从事教学工作,比如赵元任先生。

史景迁说,在自己去的时候,这种战时训练中文人才的痕迹尚存,但已不明显,有的先生只教文言文,也不再教白话文,“想想这些事情很有趣,我本来都想学学,甚至还想学满文,但人的时间精力实在有限,最终只得放弃。”

那时的耶鲁大学的中文学习只有学术,不再有文字训练,因此史景迁当时看到的材料主要是中文,其中一些与康熙有关。后来史景迁的博士论文便决定做这个选题,为此,当时还是学生的史景迁赴台湾去查阅史料,看到康熙的朱批奏折原件。

“这对我的研究项目简直是天大的恩赐。从这些材料中我可以了解康熙皇帝批阅奏章时的情况。”史景迁对这个机会十分珍惜,进行了非常仔细的研究,乃至一一做出注脚。这为他研究那段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

据了解,史景迁本次出版的两本新书校正了之前版本的不少错误,准确度大大提升,而不日将有另外一本书与读者见面,那就是《改变中国》,介绍自明朝利玛窦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专家在中国的一些情况。史景迁表示,如果把这些专家做一个历史的叙述,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故事可写,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上不同文化的接触。

“于是,我后来就一面写中国历史,比如康熙、张岱;一方面研究史上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史景迁说,书写历史,从不同的层面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想法,就好比彩虹,变化角度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色彩。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生经验的积累,对史料展现的人生亦会有新的体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史景迁 中国史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