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三巨头”之陈寅恪
记者:重叠在一起了,字对字。
嘉宾:他因为看不清楚,所以我说他非常投入,他就不用让助手写,他自己写都有,有时候他讲的那个比较兴奋,那个助手写板书就有声音,滴滴答答有声音,他就不高兴,不写不写,
记者:就先别写。
嘉宾:就是影响他那个讲课,所以有一次我看到那个助手在写的时候,他说不要写,那个助手就恼火了,把粉笔摔着,他当然也看不见,陈先生也看不见,我就说这个就可见他,他非常投入。
晚年的陈寅恪,由于双目几乎失明,许多工作不得不由助手来协助他完成。学生多时,这条小走廊,几乎人满为患,人少时只一人,陈先生也一切照旧,一丝不苟。
嘉宾:我上课的时候,尽管是一个人听课,他的助手跟我讲,他说你来上课以前,他必定要我把下堂课要讲的材料读给他听,读完以后他听了,他考思好了,才上课的。
记者:给一个学生讲课这么认真。
嘉宾:另外我也讲过几次,我就非常感动,我一个人上课,当时在那边上课,我进门口的时候,教授说学生来上课了,他非常客气,他都称胡先生。我当时当学生,他还称我胡先生,他在那边是在一楼工作的,他起居室是在二楼,他就从工作室里面出来就上二楼,换一个长袍下来上课。
记者:陈先生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永远穿长袍。
嘉宾:穿长袍,夏天都是这样。
记者:夏天都穿长袍?
嘉宾:所以我非常感动的对这个。
记者:很正式的,
嘉宾:非常正式。
记者:对,因为长袍就当年读书人,等于是他的礼服。
嘉宾:对对对,他一点也不马虎,
来岭南大学教书是陈寅恪后半生所做的最重要的决定
来岭南大学教书,是陈寅恪后半生所做的最重要的决定。这个美丽的校园,在二十世纪后半叶那些风浪和荒唐里,曾一度温暖着他,使他得以置身世外,远离政治,潜心学问。
嘉宾:现在很多人猜测,他为什么解放后不离开大陆,
记者:不离开大陆,对。
嘉宾: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就认为大陆就是中华文化所在地,他离不开这个地方。
记者:他的根在这里,这个根主要是文化之根。
嘉宾:对,所以他本来要离开大陆是非常容易的,他要到哪个地方教书都可以。
记者:他当时有很多机会,包括去香港机会就非常多。
嘉宾:当然。
记者:香港也主动地跟他也进行很多的安排。
嘉宾:而且在香港大学他教过书的,他到香港,到台湾,到美国到英国。
记者:还有新加坡。
嘉宾:新加坡更不用说了,英国牛津大学,他说要回牛津大学教书,牛津大学一定欢迎,我想一定欢迎他回去,他本来聘请他了,后来他就说眼睛不好他才回来的,他是主动回来的,但是他都不去,这些地方都不去,那就可以看出他的感情,他对中华这个地方他是离不开。
初到岭南大学,陈寅恪就在这里觅得不少旧雨新知。彼时,一向标榜尊重、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的岭南大学汇聚了众多知名学者。陈寅恪也在这片南国的温润之地体会到了晚年难得的温情。
记者:他身体一直不算是很好的是吧?
嘉宾:一直都不很好,一个大概是太用脑了,所以神经衰弱,
记者:神经衰弱。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