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清华三巨头”之陈寅恪

2012年04月27日 10:08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正在加载中...'

(以下是2010年12月18日《文化大观园》节目实录)

核心提示:他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他青年时游学世界。35岁回国受聘清华时,即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隔年,36岁的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一起受聘为清华研究院导师,堪称“清华三巨头”。

“抢运学人”计划中的倔老头究竟珍贵在哪?

1948年冬北平

1948年冬,改朝换代的世局气氛弥漫北平。12月15日,一架小飞机冒险在南苑机场降落,集学人、幕僚色彩于一身的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匆忙登机,从而拉开了国民党“抢运学人”计划中的序幕。胡适的风头太盛了,以至于回味这段历史,极少人知道,那天与胡适同机离开的,还有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寅恪。直到那时,学界外的人才对这个一直以来低调、非主流的学者有了些印象。只是他们不清楚,这个被国民党列为在头批重点“抢运学人”计划中的倔老头究竟珍贵在哪?

珠江边中山大学

这是亚运会前夕,热闹熙攘的中山大学。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岭南大学的旧土。1949年元月,那个完全没有俗世声名、与胡适、梁漱溟、冯友兰等家喻户晓的大学者全然不同的倔老头住进了这里。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岁月。那一年,陈寅恪59岁,他既没有随国民党离开,也自此没能北上故土。

记者:胡先生,那个陈寅恪先生住进这个楼大概是哪一年。

嘉宾:1953年。

记者:1953年住进这个楼。他来到岭南大学,首先住的并不是这个楼。

嘉宾:不是。

记者:住的是哪呢?

嘉宾:最初是在西边,后来就搬到这个21号。

记者:然后在这边东南角。

嘉宾:然后在这个地方。

胡守为,原中山大学副校长,陈寅恪弟子,也曾给老师当过短暂的助手。上个世纪中叶,这栋小洋楼,曾是他无数次往来问学之地。

记者:听说陈先生那个眼睛不好,就是为了让他能看清一点路,特意修了这一段散步的白色水泥路,是这样的吗?

嘉宾:对。他那个眼睛,50年代的时候,他还能够分辨光暗。

记者:还能够辨一点光。我读书的时候,他人的高矮他还可以分辨,晴朗、阴天他还能感觉,所以后来修这条路,修白色他还是有反应的,后来就不行了,越来越差,越来越差。

来岭南大学时,陈寅恪已是学界内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物。他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他青年时游学世界。35岁回国受聘清华时,即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隔年,36岁的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一起受聘为清华研究院导师,堪称“清华三巨头”。

记者:陈先生这个人,可能是在整个20世纪,被中国学术界寄予希望最大的一个学者,当时候几乎全体学界的人都认为,我们中国要出一个大学问家,一个大学者,可能就非陈寅恪先生不可了。

嘉宾:确实是,他从他祖父开始,学问方面已经有比较高的修养了,他父亲就是清末明初著名的诗人,成为一个诗派,另外他母系的家庭,也是一个书香世家,所以他读书除了在自己家里面读的书以外,还到他母亲的外家去看书,所以他小时候,读书读很多。

记者:小时候就已经博览群书了。

嘉宾:对。

陈寅恪出身名门,有着令学人羡慕的家世。祖父陈宝箴,是清廷任命的湖南巡抚,是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他曾协助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与曾国藩、谭嗣同、梁启超等人过从甚密。作为清廷的一方大员,祖父陈宝箴的文才韬略对少年寅恪颇有影响。百日维新失败后,开学堂,办报纸,兴实业,勇为天下先的祖父陈宝箴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彼时,8岁的陈寅恪遭遇了陈家的第一次变故。

嘉宾:家庭对他的影响呢,恐怕就是对社会的观念,社会观念是两种,两方面来讲,一个是救世,就是要为地方做好事

记者:做好事。

嘉宾:第二个爱国,他祖父在北京的时候,刚好是英法联军烧圆明园的时候,他刚好在一个酒楼上面跟着朋友聚会,看见那边起火,听说是烧圆明园,他就哭,然后很快就回南方,就想在南方里面做一翻事业来救国。他父亲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他就说要杀李鸿章以谢天下,意思是说他卖国。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陈寅恪 1927年 殉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