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清华三巨头”之陈寅恪

2012年04月27日 10:08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嘉宾:对

记者:所以这种沉痛就愈发地深沉,但是在陈寅恪自己看起来的话,他不必走王国维的这条路的。

嘉宾:是,这点是跟他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文化人来讲,这两点,这两个人都是相同的。

1929年夏,清华国学院停办,陈寅恪在纪念王国维的碑文中这样写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这份“自由之思想,独立之意志,”后来也成为陈寅恪治学一生的信条,后世学人求学的典范。

与王国维不同,对传统文化充满希望的陈寅恪对学问仍然孜孜以求。1929年,时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的他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和著述。

嘉宾:关于他的这个学问,现在讲的很多了,有些人就不太理解,为什么他在国外留学,学的都是梵文。

记者:吐火罗文、巴利文。

嘉宾:巴利文,那学这个主要是读古本的那个佛经,为什么他后来并不研究佛教的那个东西,他在有一个地方表示,他说我只是把佛教的经典的不同的那个版本,做一个比较,就是说有些主要是汉文的那个佛经,翻译不准确,

记者:对。

嘉宾:所以他认为你要读佛经,领会那个佛经的话,你必须要精通佛经原来的那个文字,原点。

记者:就是做学问做到陈先生这个境界,这个层次,他不可能再相信别人的第二手资料。

嘉宾:对。

记者:他一定要倒回去,倒到那一个原点,所以宁肯花很多的时间,在国外留学去学这一些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他甚至还学过藏文和蒙文是吧。

嘉宾:他藏文也很懂。

大量语言的学习,大量佛经的考证,使得陈寅恪以一种旁人无法企及的方式亲近历史,扎根传统。

嘉宾:所以他实际上读那个佛经的话,是为了研究历史。

记者:对。

嘉宾:因为中国的历史从汉代开始说吧,受佛教影响很大。

记者:对。

嘉宾:特别到南北朝以来。

记者:隋唐,都一样。

嘉宾:一直到宋代,

记者:对呀。

嘉宾:宋代那个理学都是受那个佛经的影响,所以他认为你要深刻理解中国历史的话,你必须要理解佛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记者:对,他其实对佛教的研究,包括他读佛经的这个心得,都已经融到了他的历史研究中间。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陈寅恪 1927年 殉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