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诗人探讨中国诗歌走出去:诗品高下影响对外译介

2011年11月17日 10:23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杨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顾子欣:

对诗要心存敬畏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媚

围绕本次探讨的当代中国诗歌走向国际化主题,顾子欣认为,中国古诗和新诗在国际上的地位悬殊。“中国古诗、日本俳句至今还出现在欧美诗人的模仿创作中,可新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和外国人谈起中国诗歌,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王维等早已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古诗,而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却知之甚少甚至一片茫然。可以说,中国的新诗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还比较微弱。”

顾子欣说,自己也在思考,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了将近100年的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何至今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因为新诗是模仿学习西方诗歌的,所以西方人看起来在表现手法上并没有惊喜。”他认为,中国新诗要走出国门,最重要的是提高诗的品格。“想走出国门与人交流,归根到底要拿出好诗。”其次是提高翻译水平,如郭沫若、艾青等的诗歌都有非常优秀的外文翻译。

顾子欣既写诗,又写散文,他认为:“诗歌是最基本又是最高的文学形式,是人的情感和思想的结晶,所以诗歌是崇高而神圣的。作为一个诗人,对诗应该存有敬畏之心,不能像诗坛上有些人那样糟蹋、亵渎诗歌。”

[责任编辑:杨程] 标签:诗歌走向 画与诗 诗歌创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