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文化 > 人物 > 周海婴逝世 > 正文
周海婴生平

2011年04月07日 10:42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周海婴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在他将出世时,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当医生为此征求鲁迅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也许鲁迅认为这孩子是意外的收获,为了孩子的坚强,他对新生命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爱。海婴这个名字,鲁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一意思。他对海婴的教育完全按照他于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尽量创造机会让海婴自由地成长,希望海婴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

幼年父亲病逝

鲁迅病重、逝世的那一年,周海婴年仅7岁。坎坷的经历、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待人处事格外小心谨慎。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可以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去观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什么“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周海婴承认,对名与利想得不多,看得很淡,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小时候,父母就教导他不能以名人的孩子自居。周海婴夫人马新云回忆说,1945年她家搬到上海霞飞坊62号,与住在64号的周海婴是邻居。弄堂里的孩子们常在一起玩耍,大家并不在意周海婴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也从不刻意去摆架子,孩子们彼此平等、感情融洽。

不愿在鲁迅光环下生活

周海婴语气平和地插话说:“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是顺其自然,从不强迫,不硬逼。”鲁迅曾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海婴小时候,很喜欢一种叫积铁(也叫小小设计师)的玩具,这是一盒用各种金属零件组成的玩具,他用这些零件学会了组装小火车、起重机,装好了再拆,鲁迅总在一旁予以鼓励。鲁迅去世后,家境曾一度困难,但周海婴热爱技术的兴趣不减,他用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考进北大物理系,从此走上严谨的科研道路,开始了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生涯。

周海婴表示,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强调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向亲友赠送《许广平》纪念册

为了照顾母亲许广平,1950年周海婴夫妇调到北京工作。马新云回忆与婆婆相处18年的日子,颇觉许广平待人和蔼,没有架子,婆媳相处感情融洽。去年底出版了《许广平》纪念册,其中收集了许广平生前未有结集出版的文稿和亲朋好友的怀念文章。“文革”初期的1968年,许广平突然心脏病发作,很不情愿地辞世了。周海婴说,“今天我们将这本集子送给那些和母亲有缘的人,就是要和大家一起轻轻地呼唤一下母亲的名字,告诉她:我们怀念您!”

1949年以后,许广平、周海婴母子将鲁迅的遗物、手稿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周海婴指着客厅墙壁上用镜框镶嵌的鲁迅手迹对我说,“这是仅存的两幅,而右边那幅诗句中辕字的一撇因着墨过浓写坏了。当时父亲想丢掉,母亲却收了起来。”他说:“父亲从不在意自己的手迹,而许多手稿都是母亲背着他偷偷地收起来的。有的甚至是从纸篓里发现后藏起来的。”

在周海婴尚未懂事时,鲁迅曾将他与许广平传达爱意、遥寄思念的《两地书》重新工整手抄一遍送给年幼的周海婴。今年适逢鲁迅逝世60周年,周海婴把珍藏多年的鲁迅手迹交给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责任编辑:马靖雯]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