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卢新华对话凤凰网《年代访》文字实录

2013年09月13日 10:33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徐鹏远

中国主流文化七零八落 权谋文化大行其道

凤凰网文化:后来您又回来了,重新拿起笔,重新回到文坛,但是跟您走之前的环境不太一样了。80年代对于中国文学来讲,可以说是一个黄金期,那一个阶段的写作可以称作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探索写作;90年代,文学逐渐的被商业化,甚至被边缘化了。不知道您再回到文坛再重新写作,有没有一种不适感?同时作为亲历两个时代文学环境的人,您怎么去评价这两个时代的文学?
    
    卢新华:我个人认为文学的状况有这样一些变化也是很正常的,也是跟大气候、政治的经济的环境是同步的。一个不很宽松的甚至越来越紧的政治环境下面,不允许出有思想的作家,只允许出一些娱乐性的,或者是歌功颂德的主旋律的作家,所以这一点慢慢的有一些思想的有一些自己的见解的这样一些作家他们就会发现跟现实发生冲突,他们要么写了就放在抽屉里,要么就不写,要么就写一些另一类的文字。所以我觉得后来的身体写作、娱乐化的倾向,一个是跟时代的追逐财富物欲横流的大的时代社会的环境有关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跟我们的政治环境有关系。

我们的政治环境对于创作者来讲对于写作者来讲远远不及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初期那段时间,那一段时间我认为在胡耀邦当政那段时间,相对于建国以来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对作家们来讲都是一个最好的时期,尽管那个时期有它不很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相比较而言那是一个很特别的时期,所以知识界、普通的人民群众很多人还是很怀念那样一个时期,作家们更加怀念那样一个时期。我记得开文代会的时候,那时候赵丹发现有癌症了,记者采访他,在《人民日报》,他最后有几句话,对文艺的领导提了一个建议,“管的太具体文艺没有希望”,这个话已经讲得很有保留了、很有分寸了,就不要管的太具体了,管还是可以管的,但你别管的太具体,其实在我想根本就不应该有任何的政府组织机构来管理文学的创作,作家应该本着他们的良心来写作,他们的东西能够为社会为大众接收,他有他的受众,他有他存在的理由。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个事情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期有过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基础奠基都在那个时期,所以那个时期不是靠周天子管出来的,不是靠任何人管出来的。所以对于后来的写作越来越低俗、娱乐化、商业化这样一种倾向,写他的作家们要负起责任,但是我认为更主要的责任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社会,在我们的当政者在对文艺的这个态度上是采取了一些政策和促使,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中华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你的思想的文化的真正的建树(是不行的),而这个思想文化的建树你要让西方也能接受你,你才能说你自立了。我不知道我们现在有什么思想文化可以拿出去,可以称得上自立的,我们过去还可以讲我们有儒道佛三家,儒从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到现在拿孔子出来只是做一个敲门砖,我们办孔子学院都是教文字的,我们没有去大张旗鼓地宣传孔子的仁义思想,我们都不做的,我们现在再看道家,道家的《道德经》里边最主要是它的哲学思想、它的治国思想,这些思想我们也没有继承,道教现在允许恢复存在了,但道教的面目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佛教呢,佛教真正的是要帮助人们去放下屠刀,什么是屠刀,贪嗔是那个屠刀,你放下那个屠刀然后要回头是岸,这个社会才能走上一个健康的轨道,可是我们的佛教我们现在不想去诽谤或者贬低我们很多高僧大德,但是我看到佛教界的现象,庙里边去求的或者庙里边的僧人们脑子里一心想的也是在发财,也是在聚敛财富,进去的人是求财,庙里用这个机会给空洞的许诺,然后可以聚敛钱财,盖更多的庙,这个已经违背了佛教的本意了,更何况我们对佛教采取这种态度,还并没有让它去真正的好好的宣传它的真正的思想和文化,而是形式。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文化呢?我们现在大行其道的就是《伤魂》里面谈到的,继承的是法家、兵家、阴谋家的权谋文化,你到地摊上去看看,我们真正的卖得好的书,《官场宫心计》、《三国演义与企业管理》、《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都是这样的,然后怎样对付老板、怎样对付员工,而且我们的电视剧你去看吧,《宫心记》什么都是宫廷里边的搞阴谋搞权谋这些东西的,连后宫里也都这样。我们津津乐道的特别感兴趣的就这样一些文化,所以这个是我觉得特别特别的感到心痛的一件事情,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没有了,而你所继承的文化被称为是最有智慧的文化就是在权谋文化的智慧,不是大道的思维,这是一个术数的智慧,大道流逝而术数文化猖獗盛行,这是我在文化思想领域对中国的一个看法。

时代环境变了 严肃作品不像以前受关注

凤凰网文化:《伤痕》之后的几年您也发表了十几个短篇,出了像《魔》这样的中篇、《森林之梦》这样的长篇,后来回归文坛之后您又写了《财富如水》、《紫禁女》、《细节》,一直到今天的《伤魂》,也不能说都是一样的,有一些也是很受读者欢迎、受文学界批评界重视,但是反响不能说太好,那不知道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因为您曾经那么的辉煌过,有没有怀疑过自己在创作上的能力?
    
    卢新华:我可以这样讲,在创作上的能力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因为你刚才也说到了,我相信我的《细节》、我的《紫禁女》、还有《财富如水》都有相当广泛的读者,但这个读者正是因为跟《伤痕》那个时候是不可以比拟的,这个比拟并不是因为就是作品写得不好了,作品各方面反应都认为是很有趣的作品,但是我们的时代的环境变了,我们的人心浮躁了,这样严肃的作品有时候不像以前能帮助你马上去挣钱、马上去发财,不是更受欢迎的消遣的纯粹娱乐的,它是需要用脑子去想的、去思索的。
   
    所以这一点我只能这样说,我自己对自己的创作能力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而且我知道我的大量的作品目前还都是用虚构的方式做的、概括的方式做的,我还没有真正去(写实),如果我有一天不得不拿生活里的实际的故事来写的话,那我可能对我的创作能力已经怀疑掉了,所以包括现在的《伤魂》,我都是对一个时代的对一个社会的一个整体的概括,然后具体到个人写出来的,写出来我发现没有人认为我写的这个事情是虚假的,他们都认为是真实的,所以这一点我对自己的创作能力有很强烈的自信。
    
    凤凰网文化:您的这些作品有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表达需求或者说连续的思路呢?
    
    卢新华:如果有一个连续的思路的话,那我就是说要不断地接触社会、时代、个人的病灶,引起疗治的注意,同时尽可能的开出我自己的药方,这是一以贯之的,每一篇作品都有这样的一种意图。所以其实在《伤魂》和《财富如水》再前面的《紫禁女》,这三部作品如果纵观起来看的话,尽管它们两部是用小说的形式,一部是用思想随笔的形式,但它们贯穿在中间的都是对现实的一种分析、批判、思索,大道流失、术数文化猖獗、人心浮躁,对财富的贪恋和执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另外一道伤痕,这是一以贯之的。我总在试图寻找这个社会的病灶,这个社会在什么方面出了问题,当然我主要指的是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什么问题。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卢新华 伤痕文学 凤凰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 卢新华:当下社会大道流逝  

相关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