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戏剧导演林兆华:这个国家爱戏剧吗?

2012年12月06日 12:45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吕美静

图为戏剧导演林兆华在工作室接受《年代访》采访,摄影:姚为

林兆华:现在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已被“招安”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独家对话

核心提示:他是自焦菊隐先生后,又一个被戏剧界尊称为“大导”的人,30年前他创作了中国首部小剧场戏剧,如今70多部作品著作等身,进入第3个年头的工作室中外戏剧邀请展也正在火热开展,他却因为筹资困难,没好戏可排,声称明年欲退出戏剧界,戏言“一辈子没碰到一个喜欢戏剧的女大款”,也同时提出我们共同的疑问:这个国家爱戏剧吗?

自称“人艺之子”,又不讳言人艺之短;年逾七旬仍不愿被体制“招安”,却自谓抱有一颗禅心。人生如戏,他既在戏中,又不在戏中。(文:凤凰网文化吕美静)

原来我们的戏剧特别说教 戏剧其实就是玩

凤凰网文化:去年邀请展的主题是“戏剧是什么”,今年主题就直接“戏剧是个游戏”,是什么契机想到了这个答案了呢?

林兆华:我跟你说实话,就这么一想。“戏剧是什么”--我是搞了那么多年戏,自己问自己的,说戏剧是游戏,因为现在的戏我觉得都太严肃,戏剧本来就是娱乐,再说的不严肃就是“玩”。但是那些教授们不承认,戏剧怎么能是玩呢?解放以后,我们历来的戏剧是以教育为主的,现在的戏剧仍然这样要求,戏剧本来从民间开始,从希腊文学开始,就是群众的娱乐活动,你有点思想是可以的,但你别拿这个思想、拿政治作为纲来统领戏剧,这是不行的。

凤凰网文化:您说过“半偷闲是最佳的创作状态”,游戏的方式能够创造新的戏剧传统吗?

林兆华: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是戏剧的阐释,演员和导演考虑的是灵魂的创造。灵魂的东西,是天赋的东西。我们往往阐释得太多,戏的主题,表达什么,这个我们都擅说,但是创造主要不靠这个。我们多年提倡的就是内容决定一切,实际上强调是意识形态。我不赞同戏剧以意识形态为先导,可惜我做戏也得考虑这个,这是客观的现实,你不能不考虑,有的更多一些,有的可能少一些。

中国的戏曲美学要比西方高得多得多

凤凰网文化:我觉得像《说客》和《白鹿原》,甚至《哈姆雷特》都有一点喜剧的娱乐性,但是《建筑大师》却是2个人聊1个半小时哲学,还不直说,全是隐喻,看着的确有点累。

林兆华:这个戏本来就累,这个戏主要是实现了濮存昕表演的飞跃层次,他达到了,这是很难达到的。

凤凰网文化:您说在《建筑大师》里您对话剧的所有追求,濮存昕老师都在表演上帮您实现了,比如什么呢?

林兆华:谈表演太费劲了。我们现在的表演强调的是演员,就是演人物,但是光演人物是不行的,应该是“既是人物又不是人物,既在戏中又不在戏中”,这个东西用理论说不清楚。但是我们祖宗留下的遗传,中国的传统戏曲和说唱艺术都是这样子的,因为我们的戏剧表演受斯坦尼的影响太深了,动不动就现实主义传统。

凤凰网文化:关于表演,您的“提线木偶”的说法特别有名。

林兆华:这就是不能光演一个人物,戏曲讲究扮演意识,就是“扮演”,不是光我演这个人就对了。我们强调的现实主义就是你演那个女孩,你就变成那个女孩,这个东西害死人的,但是我们一直学的都是这个。

凤凰网文化:我看2000年那个林兆华纪录片里您说,八十年代中国的戏很枯燥,只有一个斯坦尼,我看您最近的采访还是说中国只有一个斯坦尼,现在的戏仍然很枯燥吗?

林兆华:现在主体还是斯坦尼。应该需要更多原创的东西,但是都是更多的模仿或者偷一些西方的东西做,自己艺术家本身心灵里流出来的东西比较少。这个我自己有体会,我现在就缺少,就不像从前那么冲动,不像从前想象力那么丰富。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