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戏剧到底是什么?”搞了一辈子戏剧的“大导”林兆华,至今对此仍有困惑。因此,2011年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便以此为主题。从11月21日至12月18日,“2011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将在首都剧场上演涵盖古今中外的十部大戏。 【详细】【参与评论】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伊凡诺夫》排练场导演林兆华为演员说戏
  • 德国戏剧《在大门外》片段
  • 德国戏剧《毒》片段
  • 波兰戏剧《为四位男演员写的情感戏》片段
  • 波兰戏剧《来洛尼亚王国》片段

调查

2011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你最期待哪部剧?
《伊凡诺夫》
《命若琴弦》
《老舍五则》
《建筑大师》
《寻源问道·裴艳玲》
《天津传世鼓曲演唱会》
《在大门外》(德国)
《毒》(德国)
《来洛尼亚王国》(波兰)
《为四位男演员写的情感戏》(波兰)
 
上一张
下一张

2011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参展剧目剧照(图)

2011-11-11 16:31 0人参与 0条评论

2010年,林兆华戏剧艺术中心作为第一个邀请国外戏剧团体来京演出的民间戏剧机构,成功举办了首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使其成为国内外戏剧界交流的一场盛宴。2011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又将在北京拉开帷幕。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带来10部精彩的演出。自认为是“一个拍戏的人,一个实际的做戏剧的人”,林兆华把邀请展的主题拉回到原点,发问:“戏剧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大导直言,“戏剧就是说一段故事,说一个什么样的人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如此而已”。戏剧展希望通过精彩演绎,每个亲身参与的戏剧人和观众都会在心底找到自己的答案。(来源:凤凰网文化)

9
01

“大导”林兆华:表现社会处境 探索中国当代戏剧独有方法

林兆华,早期作为演员进入北京人艺,70年代末开始担任导演,至今已导演约七十部舞台作品,作品风格类型多样化,包括现实主义风格话剧、前卫剧场、戏曲和歌剧等。林兆华在80年代与剧作家高行健的合作《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引发中国80年代的实验戏剧风潮;从90年代起,他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过士行合作《鸟人》、《棋人》、《鱼人》、《厕所》、和《活着还是死去》等剧目,这些作品被视为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出最深切的反省,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关注。 [详细]

林兆华戏剧工作室:不受旧体制约束 多方位观念探索

工作室成立缘起于80年代初期,林兆华和高行健合作实验戏剧期间出于对戏剧创作自由的需求,二人酝酿成立独立戏剧工作室,但由于当时大环境不成熟而未能实现。1985年荷兰电影大师伊文斯(JorisIvens)在北京观看林兆华所执导的高行健之《野人》,演出后上台祝贺演员时兴奋的哭了,说“我想在电影中实现的,你在舞台上已经做到了。”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更是以“令人震惊”来形容此剧。由此触发林兆华意识到中国人应当、而且也有能力创立中国自己的导表演学派。[详细]

松冈和子:

林兆华的《哈姆雷特》,不管剧本上大胆操作和导演,还有关于美术、表演,我认为它在世界标准上都可以说是有极其的高度。

余华:

将契诃夫忧郁的优美与贝克特悲哀的粗俗安置在同一个舞台和同一个时间里,令人惊讶,又使人欣喜。

陈丹青:

在林兆华一手摆布的舞台上,农民终于肆无忌惮叫喊出自己的历史。

鲁克·帕西瓦尔:真相与谎言间反映人类命运

鲁克·帕西瓦尔(LukPerceval)1957年出生,80年代,他还是个演员的时候离开了剧院,1988年他把剧院改建成了东尼慧斯舞团(HetToneelhuis),并担任艺术总监。他在汉诺威剧院导演了柴可夫斯基的《樱桃花园》、JonFosse的《秋之梦》,在慕尼黑的小型剧场导演了《奥赛罗》等剧目。自2009/2010的演出季至今,帕西瓦尔担任塔利亚剧院的首席导演。[详细]

 

约翰•西蒙斯:作品应由经验丰富作家完成

约翰早年在鹿特丹舞蹈学院学习舞蹈,1976年,成为荷兰海牙国家剧院的演员和导演。1979年,约翰成为黄蜂剧场的创办人之一。1982年剧院解散,约翰成立Regio剧院,担任艺术总监。该剧院主旨、手法和风格延续黄蜂剧院,作品不再是即兴创作,而是由经验丰富的作家完成。ZTHollandia剧院已荣获多个奖项,特别是2000年意大利欧洲戏剧奖,西蒙和保罗获得创新奖。[详细]

瞿小松:一切艺术都是无足轻重的

瞿小松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演奏,并被西方乐评称为“寂静的大师”、“节制的大师”。主要作品:歌剧《俄荻普斯》、《俄荻普斯之死》,《打击乐协奏曲》、《MongDong》、《第一交响乐》、《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弦乐交响乐》和大量的现代室内乐作品,他还为《青春祭》、《孩子王》、《盗马贼》、《野人》、《边走边唱》等多部电影配乐。[详细]

 

皮奥特•切布拉克:用现代手法唤醒宗教体验

讲故事有怪怪的感觉,在诡异的气氛下,加上老太太生命体征,有紧张感执拗感和好斗的感觉,这些东西都是有一种图像上的逻辑。这是一个多重的意义,不一定是光是一种隐喻或是一种暗示,还有是形成节奏感的剪辑点,我不可能平铺直叙,我中间需要一个东西来提起节奏。还有叙事上的推进,有些东西很像漫画一样,大家都看得很明白了,就是一种很漫画式的用法。 [详细]

全部新闻
版权声明

凤凰网 文化频道 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吕美静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