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独家对话高满堂 文字实录

2013年02月18日 11:55
来源:凤凰网文化频道

小说家不要把自己装扮得那么高雅

凤凰网文化:然后怎么着最开始接触到编剧这个事?

高满堂:编剧是1983年,我调到大连电视台,调到大连电视台之后,那时候中国的电视剧应该说刚刚起步,刚刚起步,80年代初,那时候我们家也刚有了电视,320块钱,叫星海牌电视,14寸黑白的,那时候觉得看电视,觉得电视怎么这么有魅力。

凤凰网文化:半年的工资差不多?

高满堂:那就是320块钱,攒了多长时间,就觉得看这个电视,魅力太大了。又勾起来小时候看电影这些东西,我就下决心,改行吧,不写小说,写电视剧。

凤凰网文化:您这个决心难吗?对您来说?

高满堂:我觉得不难,我刚开始比较幼稚,我觉得小说和电视剧就触类旁通的东西,我能写小说,写不了电视剧吗?

凤凰网文化:可是您就不像有些人认为的,很多人认为小说恰恰是更个人表达,电视剧更是一个大众叙事的东西,他们会从那种类似恨不得尊严上去排斥这件事。

高满堂:是,现在很多小说家是对电视剧是不屑一顾的,但是现在你不要忘记,时代发展到今天,影响最大,受众最广,它是电视剧,小说受到冷落,尤其纯文学更寂寞一些,我觉得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能你发现再过几十年以后,它又回归过去了,小说又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阅读,不奇怪,我觉得不奇怪,我觉得任何的小说家,不要把自己装扮的那么高雅其实换句话说,你来试一试,你做编剧试一试,你未必能是把手,你未必能吃了这碗饭。事实证明有很多小说家他尝试了一下,都失败了。为什么?它是两种艺术形式,你的平面叙述和你的视觉语言完全是两回事。它的戏剧感,它的视觉感,它对综合艺术的要求,那是很复杂的我认为,所以说第一部电视剧,我从小说家变成电视剧编剧,第一部电视剧写了什么都不是,一看人家说这是什么呀,什么都不是。

凤凰网文化:是那个《荒岛琴声》。

高满堂:《荒岛琴声》,什么都不是。

凤凰网文化:反正我看您说,半个月都不敢出门,出了门还是骂声一片。

高满堂:就是,那时候因为电视剧少,他看了,电视台多少天才放一部电视剧,就一个上下集,可逮着你了。

凤凰网文化:无论掌声还是骂声都会有关注。

高满堂:你现在好了,现在多少频道,你拍一个臭戏,没事,人家一马上,一转频道,人家看别的了,那时候就一个频道,就看一个中央电视台,看还不清楚,信号不好,一个大连电视台,他一下就记住,你就跑不了。

凤凰网文化:所以您觉得是什么原因,是一下从小说到那种影视剧创作,那个东西还没有完全转化过来吗?

高满堂:我觉得就是它需要相当的过程。你优秀的小说家,未必是优秀的编剧。所以说你重新的学习视觉语言,你重新的学习这个戏剧上的一些东西,就是你还得懂这个摄影关系,照明关系,这个编剧都应该考虑到的。

凤凰网文化:基本自学。

高满堂:基本自学。那时候没有什么培训班,就是看别人的东西,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这是经历了好几年才慢慢的转换过来。

凤凰网文化:对,现在说的一笑而过,什么不敢上街,连您妈都说了,说满堂,你给我脸丢大了。

高满堂:你打我脸上了。

凤凰网文化:当时特别难过。

高满堂:很难过,很难过,我觉得,那个失败。

凤凰网文化:灰心吗?

高满堂:当时很难过,我不是因为说为自己难过,因为我非常为我母亲难过,因为我母亲知道这部电视剧要播出的时候,挨家挨户,那是一个大杂院,多少户通知人家去看,八点钟一定要看我儿子的电视剧,第二天,那天都说,老高大婶,你儿子太能胡说八道了,我母亲一下子脸上挂不住了。我觉得我伤了我母亲的心。其实不是更多的为自己,我就觉得对不起我母亲,让她承受了那么多的,不应该承受的东西,我母亲当时觉得抬不起头来。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满堂 凤凰网文化 故事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 《年代访》专访高满堂  

相关新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