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2014.03.07 第45期 作者:王学泰 整理:徐鹏远
导语:近日,有政协委员表示,《水浒》这样的电视剧应该禁播,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要有所控制,这些都和暴力相关。言论引发极大反响。对《水浒》以及游民文化有深刻研究的学者王学泰认为,《水浒》反映的是中国游民在没有讲理渠道的情况下,遵照丛林法则使用暴力表达自己,而这种反抗的目的是自己去专制。在新的社会形态中,游民文化的地位应该被削弱,通过法制、民主来解决问题。
水浒历来被禁 造反和专制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历来统治者总是禁水浒,我们看到的最早的禁止,就是在明代末年。因为《水浒传》的真正流行是在明代中叶以后,等到了明朝末年,有人就提出来了,说有的人搞造反活动都打着宋江的旗号等等,提出应该禁止这个。清代以来,很多地方官也禁止这个小说。康熙年间,有一个学者叫钱大昕,他提出了一个小说教的问题,他就说中国流行的有儒释道三教,说这三教尽管不同,但还是劝人去做一些善事,可实际上比儒释道三教更加流行的是小说教--当然他指的小说范围比较广,包括其他的一些说唱文学、戏曲文学,还有小说--因为这些东西不仅不太识字的人或者识字不多的人他们去看,有些读书人也看,而小说专教人为恶。接着他就讲到了《水浒传》,以杀人为好汉,哪个好汉杀的人多,哪个就是好汉。这个东西就反映了那些代表着当时统治阶级角度来认识这种通俗文学作品的,当然,他也主张禁止这些东西,并且他还说,现在犯罪的为什么这么多,就是这些小说煽动的。他那里说的非常明确,现在犯罪就是这样。
实际上我觉得社会上的反抗也好,道德上的失败也好,更多是社会的原因、是经济的原因导致的,不能推到《水浒传》上,《水浒传》实际上恰恰反映了社会底层的游民最后在社会上没出路的时候,只好通过暴力表达自己。而且那种造反、那种暴力文学恰恰是跟封建专制、皇权专制,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他不是反皇权本身,他反的目的是自己去专制。《水浒传》中,那些人敢打敢闹,甚至到东京去夺了皇位,那种已经不是侠了。汉武帝之后,侠的踪迹逐渐被消灭甚至转变了,根本不是原来的侠,原来的侠都是舍己为他,因为秦代以前是贵族社会,只有贵族才管理众人之事。《水浒传》中除了鲁智深有点儿侠气以外,其它的大部分都有造反的意味。游民造反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杀人放火招安,杀人放火的目的是将来也做官,或者最大的向往是做皇帝,做不了皇帝去做官。所以我觉得专制的问题不解决,最后这些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在新的社会形态中应该削弱社会游民文化的地位,就要通过法制、通过民主来解决这些问题。游民问题,是压制不了的,而且越压制,这种东西反抗就越加强烈。
再说暴力问题,这种丛林法则本身就是人性中野蛮的一面。人类就是不断克服丛林法则才走向文明的。解决问题时如果首先想到是用丛林手段来解决,恰恰是助长了这些东西的发展。其实包括市场经济、包括法制、包括民主等等,这些东西全都是跟丛林法则相对抗的。
当然水浒本身写到压迫,写到统治阶级对于民众的压迫,他写到底层社会的人没有出路。他们在找自己出路的时候,没有其他手段,最后只可能采取暴力手段。就认为强者有理、暴力有理,这实际就是丛林法则,就是斯大林说的,胜利者是不被责备的。
游民被“招安”后面临回归主流社会的困境
《水浒传》是经过三百年形成的,各个阶段不太一样,主题也不太一样。前面七十回主要写游民的自我奋斗。游民本来是挣扎在社会底层没出路的,没人知道、没人看得起他,是没有自尊的一群人。结果他们凭仗自己的能力,凭仗自己的武力,成功了。中国人喜欢这种底层人获得成功的故事,不管通过暴力也好,不管通过什么手段也好,只要是成功了,就感到喜欢。
七十回以后,写招安,实际是失败的过程、转型的过程,因为他们的这种成功是不能保持很久的,结果只有两种:或者被集体消灭,或者是再另外转型。人不可能老在梁山,不可能去当一辈子强盗。当然游民要想回归主流社会,最难的就两种人,一种是妓女,另外一个就是曾经造过反的人,即使你再回去当农民,官府也把你打成另类,就是有黑点。那为什么有人反对招安?反对招安并不是说反对对梁山的出卖,是因为有的人不知道招安以后回到主流社会该怎么生活。比如李逵,他是典型的游民。到了梁山以后跟着宋江,实际上他是进了江湖,但他没有成长成为一个江湖人,他都不够一个江湖人的资格。像武松、鲁智深他们是江湖人,而且比较成熟的江湖人,离开梁山,他还能照样云游四处,照样生存。当然他们回到主流社会中怎么生活也是个问题,他不能用对待江湖的手段来对待主流社会。
还有,招安实际上更多地反映了南宋的一个意识形态,就是忠义。所以这个故事在南宋的吸引力非常强,可是到了后来,这个故事就不太吸引人了,因为跟后代普通老百姓就没多大关系了。
也因此,历来统治者更注意提防前半段的造反,不太注重利用后边的招安。实际上清代是把民间的很多故事都改成了宫中的戏,像《三国》叫《鼎峙春秋》,《水浒传》叫《忠义全图》,但是《三国》和《西游记》的改编全都演了,《忠义全图》始终没有在宫中演过,虽然当时也是把忠义作为整个《水浒传》的核心、主题,但统治者觉得还是不太放心。
水浒式的解决问题是因为没有讲理渠道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正式的白话小说,里面有一些人物细节也写得非常好,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应该说任何时代都应该重视它。当然在向青年人普及这些东西的时候,或者这些书要在民间流行的时候,应该有一些专家做一些解说或者什么,但不能禁掉。所谓适应于时代,不适应于时代,我觉得这种说法都是非常落后的说法。古代一张画传下来,你说它适应不适应这个时代,不适应你干嘛花那么多钱买了收藏?
文化问题本身应该通过讨论、通过比较、通过分析去认识它不同的形象,让大家伙儿能注重认识什么是对我们现实有利的、什么是不利的,什么对于你性格修养品行修养是有利的、什么是不利的。动不动就禁止这个禁止那个的,我觉得大多都是一些掌管别人的命运的人所经常想采取的办法,或者虽然他不掌管别人命运,他老想通过掌管命运的人的手来打造他自己想要做的目的。我觉得只要不违反法律,什么都有可能的。禁止也解决不了问题,文化它是禁止不住的。
当然从我们现在应该看到,为什么老百姓在一遇到社会问题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水浒传式的解决方法?因为他没有讲理的渠道。人长着嘴,也有手,也有头脑,遇到问题时,第一想解决得比较好,第二想投入得比较少,无非是这两种想法。所以一个合理的社会,遇到问题了,应该本着法律,本着讲道理去解决的,而中国现在在这方面还有欠缺,我们的制度还不完备,民主法制搞得还不好。
另外我们缺少一些社会工作者。我们没有社会工作者,老百姓有了心理问题,有了一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还是街道老大妈式的解决办法。所以我向领导说句话,应该是有一个统筹方式来解决问题,让老百姓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应该通过说理。实际上真的不合理的要求,你向群众公布、向社会公布,社会自然有一个正常的反应,摒弃那些胡闹的人,胡闹的人绝不会得到一般老百姓的支持的。应该开拓渠道,而不是老想用禁止的办法来解决社会矛盾,特别是在社会矛盾特别尖锐的时候,禁止反而使积累的怨气越来越多,积累的戾气越来越多。
王学泰,著名中国游民与流民文化问题研究专家。退休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中国流民》、《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水浒与江湖》、《重读江湖》、《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偏重于文学史与文化史的交叉研究,目前关注通俗小说及通俗戏曲在民间的影响。
王学泰,著名中国游民与流民文化问题研究专家。
凤凰文化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文化资讯
往期《洞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