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2014.6.8 第66期 作者:马小盐
导语: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高考作文再度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各地作文题目在网络上被疯传、被仿写、被吐槽……形成一种惊叹与讽刺同在、沉重与调侃齐飞的全民谈语文的有趣现象。评论人马小盐认为,应珍视这种全民作文现象,因为在被政治正确和心灵鸡汤主导的作文题目下,全民作文正积极呼应了轰轰烈烈的母语拯救运动。
2014高考语文刚刚结束,网络上就纷传各省高考作文题目,形成一种惊叹与讽刺同在、沉重与调侃齐飞的全民谈语文的有趣现象,似乎每一个网民都在考场,每一个网民都在写一篇命题文章。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值得珍视的文化现象,我们莫如将之命名为“全民作文”热象。
“全民作文”热象是一面文化多棱镜,它不但映照出高考对于大多数中国人的重要性,而且折射出中国人对自身母语的挚爱。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共用符号。一篇优秀的文章,更是对自身母语的最高赞赏。而高考中一道好的开放性的作文题目,不仅可以显现出出题老师对母语的理解,还大抵可以呈现出未来汉语的走向。
三十多年来,高考作文大多与现实严重脱节,所出题目不是被政治正确的标准答案所占据,便是被假大空的心灵鸡汤所攻陷。智性、思辨、批判性题目,在高考作文中实在难得一见。
为了迎合应试教育,考生们从老师和教材那里,学会了书写一种丧失了思维能力的政治正确的抒情文章。汉语的灵韵在现行教育体制的挤压下,片羽不留,芳魂渺茫。汉语就此沦陷为一堆歌功颂德、毫无逻辑、软塌塌、湿乎乎近乎软体动物才使用的语言垃圾与泡沫。
可喜的是,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有改变这一畸形文化现状的良好愿望。我想,这得力于十余年来,略显自由的网络舆论,对现行教育体制的积极干预。从本年度的高考作文便可看出,网络热点对出题老师有着较大的影响:重庆卷的《租房》,显然是受了香港影星舒淇的一则微博的启发。前段时间,舒淇在微博上号召大家丢弃玻璃碎片等垃圾时要有公德心,要顾及环卫工人的切身感受。网络题材改头换面后进入高考作文,这不但要求考生关注日常新闻,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思考与价值判读能力,因它无法依靠日常生活中的死记硬背来完成。
回顾前几年的作文题,我们便会看出,今年各省的出题老师颇有进步。上海卷的《穿越沙漠与自由》,是我最为赞赏的一道作文题。这是一道思辨型题目,它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指涉的则是人与影像以及时代的关系。这是一道多元选择题,它无需标准答案,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四川卷的《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是一道价值判断题,它在召唤独立人格的形成。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则是一道想象与论述并存的作文题。它的难度在于,想象力丰富与逻辑性强的考生会写得非常出彩,想象力弱、逻辑性差的学生可能写得一团糟。这四道作文题,在几十个省份的作文题中,虽然属于少数派,但闪现出一丝罕见的光亮,烛照出关于汉语未来的渺茫希望。
江苏卷的《什么是不朽》,出题老师似乎深受昆德拉的小说《不朽》的影响,却因自身的文化素质,言不及义,胡乱绕圈,极易将考生带入审题的误区。湖北、福建、山东等地作文题目,皆在心灵鸡汤与小哲思的道路上徘徊不前,无法越界。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出题者有些剑走偏锋。编剧与演员的争执,原本是影视一个行业的事,却要求整个省份的考生对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行业发表看法。北京卷与湖南卷,是全国考题中最为耀眼的两首主旋律。它们南北呼应,彼此合唱。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猛地一看,让人怀疑出自于丹老师的手笔。北京卷的《规矩》,一眼望去,便是央视前段时间所倡导的家教主题的又一繁衍物。由此可见,地理空间决定了北京卷与湖南卷的作文空间,首都与领袖的故乡,再次在作文空间里进行了亲密无间的会面。
纵观所有考题,可以看出:2014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心灵鸡汤中首次涌现逻辑思辨,标准答案中首次出现多元选择,鄙顺人格中首次倡导独立人格,这是一种进步,极为细小的进步,但在这细小的进步里,我们看到了未来与希望。虽然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高考作文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欧美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学习写论文,这是教育馈赠给一个人的最佳礼物:一份受用一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在我国,直至如今,高考作文题仍被政治正确与心灵鸡汤所主导。我建议,以后每个省份的高考作文题,可以以法国为榜样,出三到四个题目,题目类可分为思辨型、批判型、智巧型等等,考生可以发挥特长,任选其一。而作为种族语言圣器的诗歌,亦不应该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区。诗歌是语言的最高载体,高考作文中有诗歌出现,亦可以大面积促进诗歌这一文体的繁荣,而非凋零。
近年来,颇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应试教育的扭曲下,自己所钟爱的母语,在下一代面临着严重沙化的危机,于是奔走疾呼着拯救母语。如老愚极力推荐的胡适们编辑的启蒙百科《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收获》编辑叶开编纂的《这才是最好的语文书》,便是民间展开的轰轰烈烈的母语拯救运动。在我看来,高考的“全民作文”热象,是对母语拯救运动的积极呼应。热爱母语的人们,便会关注高考作文。要知道,语言是种族的根系,语言的未来在于青年的未来。高考作文题目,不但改变着众多学生的命运,还隐匿着未来汉语的萌芽与灵韵。
马小盐,女,小说家,文化批评家,现在《延河》杂志任职。
版权声明:《洞见》为凤凰网文化出品栏目,转载请注明出处。
马小盐,小说家,文化批评家,现在《延河》杂志任职。
凤凰文化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文化资讯
往期《洞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