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2012年11月16日 21:01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邵燕君

[内容提要]《平凡的世界》自问世以来虽未获得理论界的重视,但在读者间广泛流传。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分析,揭示出“现实主义常销书”这一与当代读者阅读口味最为契合的文学模式的内在结构、流通方式和接受环境,从而为相同类型文学的生产提供参照。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成为“现实主义常销书”的代表,不仅因为它恪守了现实主义,更因为它发展了现实主义,在向“经典现实主义”回归的道路上达到了其他同类作品未能达到的高度。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目前的学术界没有做出充分的评估。这部作品在普通读者和“文学圈”之间影响力的巨大反差,正显示了当代文学“审美领导权”面临的危机。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常销书 经典 审美领导权 文学生产 流通

如果不是从事有关“当代文学生产机制市场化转型”的课题研究,我这个“科班出身”的职业研究者恐怕永远也不会注意到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在我的印象里,路遥在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意义到《人生》就为止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更因其英年早逝而被圈定。虽然《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巨著,但当代文学早已前进了十万八千里,一部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长篇小说还值得进入研究视野吗?

然而,当我在为以上那个应该说很前沿的研究课题收集材料时,这部平凡得几乎被我忽略掉的作品却不断冒出来,通过一个个具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一次次地冲击着我的研究视野,默默地向我显示着其 “不平凡的力量”。

几份令人震动的调查报告

最先让我感到冲击的是一项在业内颇受称道的读书调查:“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它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受中央电视台 “读书时间”栏目委托,对1978年以来中国公众的读书生活及历史变迁进行的调查研究。调查范围虽然限于北京,但调查结果被认为对全国出版业有参考价值(注:该调查结果及研究分析见康晓光等著《中国人读书透视——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现任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主任、在期刊研究界颇有建树的李频先生在其力作《期刊策划导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月版)中,称赞它是一本“特色鲜明、颇富理论与应用价值的出版文化研究著作”(见22页),并将之作为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该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20年内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调查方法是分几个

时间段,由被访者(注:被访者共有1000位,其中500位为街区随机抽样访问,500位为书店、书摊随机拦访。调查者认为这样的抽样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呈现出北京人的读书状况。)根据回忆列举出在每个时间段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这样的调查方法难免产生一些记忆上的失误,但却最能见出经过岁月的淘洗,真正铭刻在读者心中的书籍的影响力。

调查者根据被访者所列举书目进行综合统计,统计结果是:在1985——1989年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籍居前3位的依次是:《红楼梦》、“金庸作品”、《水浒传》,“新时期”小说中,入选的唯一作品是《平凡的世界》(第17位)。在1990——1992年期间,居前3位的依次是《读者文摘》杂志、“金庸作品”、《红楼梦》,共有5部“新时期”小说榜上有名,分别是《平凡的世界》(第13位)、“贾平凹作品”(第16位)、《穆斯林的葬礼》(第19位)、《白鹿原》(第24位)、《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第28位)。在1993——1998年期间,居前3位的依次是“经济学书籍”、《中国可以说不》、《读书》杂志,《平凡的世界》的位置明显上升到第7位,其他被列举的“新时期”小说有:《曾国藩》(第17位)、《白鹿原》(第29位)、《穆斯林的葬礼》(第30位)、“王朔作品”(第37位)、“贾平凹作品”(第39位)。

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前3位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6位,在调查公布的前28部作品中,没有其他的“新时期”以来当代小说入选。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平凡的世界》自问世起,就在读者中产生着持久的影响(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于1986年,但在这项调查中,它在1978-1984年这个阶段就被列入提名,这显然是一个错误。这或许是由于提名者将《人生》等路遥其他作品与《平凡的世界》混淆,或许正说明《平凡的世界》对这些提名者的影响非常久远。)。这种影响不仅是稳定的,而且是逐步上升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但在读者的记忆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当下读者的阅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中心的位置。北京的读者群在全国的读者范围内属于较高的层次,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这个读者群特别崇尚经典,经典的范围包括古今中外,《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唯一入选的由“新时期”以来作家创作的“当代经典”。

第二份对我产生冲击力的调查是由唐韧、黎超然、吕欣于1998年进行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注:调查结果《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报告》见《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5期。)。它是针对茅盾文学奖前4届20部获奖作品的接受情况所进行的一项全面调查,调查范围集中在广西地区,收回有效问卷的470位读者中,大部分是在校文科学生(354 位),也有从事记者、编辑、大中学教师、图书管理、会计、工程师、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的读者占绝大多数(369位)。

这次调查的重点之一本来是针对《白鹿原》的接受和评价状况的,但结果却让调查者感到“耐人寻味”。调查结果表明,在20 部获奖作品中,读者购买最多的是《平凡的世界》(占读者总数的30%),读者最喜欢的作品也是《平凡的世界》,324位回答该问题的读者中,有145人将之列为第一喜欢的作品, 列它为“最差作品”的仅1人。而《白鹿原》的知名度虽最高,但只有20人将它列为“第一喜欢的作品”,却有21人将它列为“最差作品”。

调查者在分析中也特别指出,《平凡的世界》受欢迎程度最高有一个特殊的因素,即调查对象为大专以上文化的知识分子,他们自身在艰难中成材的经历使他们对作品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共鸣,而且广西地处偏远,如果调查对象是城市长大的高级知识分子、文学圈子中人或初中文化程度的其它行业的从业人员,这部书与其他作品受欢迎程度的反差,也许不会有这么大。但同时,调查分析者也指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在这部分被调查读者中受欢迎的程度仍有重要意义,因为他们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中介,他们的意见在其他受众中比较受重视,“大概可以与有持家经验的主妇对她的邻居在购物方面的建议,比教授在电视上的推

荐更容易被采纳相似”。与之相比,许多专家在《白鹿原》一面世就给予其各种高度评价(如称《白鹿原》为“传世之作”),虽然暂时能对增加销售量产生一定影响,但也会激发读者的逆反心理。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路遥 平凡的世界 文学场 1986年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