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7 11:47:41 凤凰文化 苏笑嫣
编者按:“这只在家里写作业的小青蛙,是我可爱的儿子呀。”最近,年轻人不遛狗,不吸猫,不养“纸片男人”,开始“云养蛙”了,有种“提前当妈”的感觉。这款风靡朋友圈的游戏“旅行青蛙”,操作很简单:你会领养一只青蛙,它可能会宅在家里看书、吃饭,也可能会出门旅游、给你寄明信片……至于它到底干什么去了,都是随缘。这种“低欲望”式的生活模式,满足了当下年轻人佛系的需求。
他们活得封闭、孤独又隔绝,最稀缺的就是爱,以及一份亲密关系。而旅行青蛙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感情寄托和补偿。在程序设定的世界里,蛙依赖于你,更不会永远离开你。也许很多玩家也希望自己就像那只青蛙一样,能够慢下来,随心所欲地去旅行。于是这只青蛙就成为另一个平行时空的自己,人们让这只蛙代替自己过上求而不得的生活。
你和蛙的关系,还折射出父母和你的关系。蛙的生活里有小老鼠、小蝴蝶、小蜗牛,但这一切都没有你。你只能看着,而参与不了他的生活。同样,年轻人远游在外,父母每天面对的,都是空无一人的房间,和无法触碰的你。而最终,人还是要回到真实的人生中来。偶尔不要再丧了,去广泛社交,去聚会恋爱,等蛙回家的时候,不如给妈打个电话。
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游戏迅速占领朋友圈
现代人的所有关系都在手机里了。恋爱能在手机里谈,儿子也能在手机里养。前几天女朋友们还少女心满满地为四个纸片男人氪金,这两天都纷纷从总裁的女朋友们转变为慈母模式,开始了云养蛙的日常。
这款迅速占领朋友圈的游戏叫做“旅行青蛙”,虽然这个来自日本的小游戏还没来得及出汉化版,但毫不妨碍这波人潮汹涌的“亲妈粉”为之痴狂。一时间,我的朋友圈变成了母爱泛滥的天堂。
“看书看半天了,也不吃点饭,出去玩玩也好啊,再看傻了。”
“我儿子和一只小螃蟹约会两次了,真是专一啊。”
“我的呱儿子出去旅行了,也不知道去了哪,怎么也不给我寄张明信片?”
一群平日里我行我素的90后,突然说出的都是为人父母的话,这令我在讶异之余也赶紧跑去下载游戏体验了一下。
这款游戏的操作界面非常简单,只有庭院和屋内两个场景,在游戏里你会领养一只青蛙,它可能会宅在家里看书、吃饭,也可能会出门旅游、给你寄明信片……至于它到底干什么去了,都是随缘。因为它的行动完全自由,不受你的控制。而你作为一个老母亲,能做的不过是守着家里,收割院子里的三叶草,为可能远行的儿子整理行囊,再也没有多余的操作了。
然而为什么一款如此简单,甚至可以说无聊的小游戏,却突然成为现象级的手游,吸引了这么多年轻人们的注意呢?
你和蛙的关系,就是父母和你的关系
就拿我养的蛙来说吧,他旅行之前,我会天天盼着院子里的三叶草长得多一点,这样我就可以给我的呱买好一点的头巾、帐篷和碗了,这样他就不会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了。
他出门了,我一会儿看一眼手机,也不知道他去哪了,经历了什么,怎么还不回来。等他终于回来了,什么也没带,没有明信片,我还是不知道他这一路都做了什么,有没有认识新同伴,又有没有饿着。
网友用“旅行青蛙”截图制作的表情图片
我们无法沟通,所以我不知道他在外面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其实就算他在家里,我也只能默默看着他。
“嘿,这小崽子,吃完饭就背着我在书桌上写日记,不知道写的啥,是不是暗恋了隔壁的小蝴蝶,还是被谁欺负了?”
“怎么看书看这么久,捧着书就睡着了呢?”一边心疼,一边欣慰,我家呱以后一定是考清华北大的。
是不是觉着,这怎么那么像父母和你的关系。
他的心事只写在日记本里,然后藏在父母看不到的床底。他也不会跟你说话,你只能等着他给你发明信片,告诉你他今天遇到了谁、做了什么,还是一路都是一个人。而这一切,都是他想告诉你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也只有他主动发出了对你和家的思念,他才会回来。
他的生活里有小老鼠、有小蝴蝶、有小蜗牛,他们去看海、去徒步、去野营,但这一切都没有你。没办法,你只能看着,但参与不了他的生活。就像你的父母想你,想知道你每天在干什么,但只有当你突然想起父母,给他们打个电话或者发张照片的时候,他们才能知道你在干什么。
蛙的生活里有小老鼠
当你点进游戏,发现蛙还没回家的时候,看着空荡荡的家,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而就在你看着那一片空荡,等你的蛙回来的时候,你的父母也许就在某一个想你的时刻,打开了你的房间,看着你睡过的床,等着你,什么时候回来,或者打个电话。我们的父母面对的,每天,都是这样空无一人的房间,和无法触碰的你。而我们也不是真的那么忙,只是从潜意识里认为,妈妈的信息不需要秒回,因为她会一直都在那里。但是妈妈老了,在等你回家的那些时间里。
蛙的每一次旅行,都像人生的一场远行,而我们都是那只远行的青蛙。在游戏里,我们体验和懂得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父母永远都想把最好的给你,但你终究是要一次又一次离开,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他们虽然从此无法介入和参与到你的生活之中,但永远都是在背后等待、注视与关心着你的身影。
云养蛙背后是“空巢青年”的孤独和“佛系青年”的需求
每一个远行的我们,都在另一座城市成为了“空巢青年”。我们远离家乡亲友,独自租房、工作、生活,每天像一个机器人一样麻木地上班、下班、吃饭、看剧,就像生活在一条流水线上。朋友越来越难交到,也没时间恋爱、没时间旅行,更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维持各种情感关系。
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只有同事和微信里点赞之交的朋友的人,闺蜜是塑料的,男友是纸糊的,所有的日常和社交都在手机网络上,看世界的唯一途径是直播短视频。我们活得封闭、孤独又隔绝,最稀缺的就是爱,以及一份亲密关系。
而旅行青蛙,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感情寄托和补偿。从游戏最开始你给它命名的那一刻起,你和它之间就有了一种固定的牵绊,你们是彼此属于对方的,而且在程序设定的这个世界里,它依赖于你,更不会永远离开你。
网友用“旅行青蛙”截图制作的表情图片
相对于真实的朋友、情侣关系,或者生个孩子、养个宠物,手机里一只虚拟青蛙的获得和付出成本显然都是最低的,你甚至无需考虑到“责任”的问题,也不用过于为它费心。
而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话题——造成我们成为“空巢青年”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当代社会的生存压力过大,我们每天以高强度的工作和超负荷的身体运作换取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人们普遍存在焦虑、空虚、抑郁和厌倦等种种情绪和心理,“佛系青年”便也如此应运而生。
“佛系青年”们面对力所不及的世俗种种,希望能获得适当的逃避和治愈,以无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痛苦,因而对一种“低欲望”式的生活产生向往,而旅行青蛙的简单轻松也恰恰满足了我们的这种“佛系”需求。
说是“养”蛙,其实它根本不怎么需要你养。游戏大多的时间都是在发呆:蛙儿子吃饭,你发呆,蛙儿子写日记,你发呆,蛙儿子去旅行,你还是发呆……就连作为游戏货币的三叶草都不要你种植浇水,它自己就会长出来。严格来说,旅行青蛙连养成类游戏都不算,只能算是“静置类游戏”。
你不需要为它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它的操作模式也没有任何的难度,这是一款完全不会“难为你”的游戏,甚至游戏本身没有任何的目标,也不试图去提供给你所谓的“成功”以及那一瞬间的膨胀感。
它的“无欲无求”和“随缘散漫”完全符合佛系青年的心理需求,在这里你可以彻底放松,游戏里只有慢悠悠的生活和一点点的“小确幸”,令玩家可以脱离被世俗价值观捆绑的一切。
累了休息一下
旅行青蛙既在片刻之间填补了玩家空虚的心灵,又不需要你付出在现实中或其他游戏里同等的努力;它既让玩家享受到了情感寄托的欢愉,又允许玩家从关系责任中抽离,它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满足了我们希望获得爱,又疲于获得爱的矛盾情感。
至于它的“无聊”,在这里也是它的“长处”之一,很多人之所以选择无聊游戏,不过是因为生活和工作本身已经太费脑,而无聊游戏可以帮助大脑偷懒,成为一种减压的方式。
也许很多玩家也希望自己就像那只青蛙一样,能够慢下来,慢慢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随心所欲地去旅行。于是这只青蛙就成为另一个平行时空的自己,人们让这只蛙代替自己过上求而不得的生活。
所以究其根源,养蛙游戏的背后是当代青年人的生活危机:我们缺乏爱、渴望爱,但是又深陷在一种“爱无能”里。它暴露出了现实人际关系的不断萎缩,和我们对社交关系以及亲密关系的无能为力。而它的出现,只是无能为力中的一点点治愈。
从“丧文化”,到“枸杞养生杯”,到“佛系”,再到这款突然爆红的“养蛙”,其实都是年轻人们对负面情绪的一种输出和以“放弃”姿势进行的自我保护,或许还有对现实生活的那么一点点反抗。
生火、搭帐篷,自力更生
但是越养蛙越孤独。在“蛙儿子”的二次元世界里,年轻人们固然可以暂时舒缓一下情绪,获得一点安慰,但游戏终归是游戏,它无法使人摆脱真正的孤独感,更大的程度上也许只是形影相吊。
为什么我们都在渴望着爱,却又都拿着自己的手机各自隔绝?
我们毕竟是真实生活着的人,我们期待的爱不该全部转化为1和0,在网络世界里成为数据的碎片。现实的关系虽然费脑又费心,但我们不该一味躲避,将自己也变成冰冷数据中的一台机器,在虚无缥缈里寄托着虚无缥缈的感情。
最终人还是要回到真实的人生中来。偶尔不要再丧了,去广泛社交,去聚会恋爱,等蛙回家的时候,不如给妈打个电话。
不要只有在手机的世界里心动欢喜,而在现实的生活里麻木不仁。把真心多分给现实的人。愿我们都能对身边的人好点。多一点接触,多一点爱。而不是怀着一颗憧憬爱的心,做一个在生活里拒绝的人。
作者简介:苏笑嫣,青年诗人、小说家
责编:游海洪 PN135
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
凤凰网文化出品
时代文化观察者
微信扫一扫
2018-01-21 10:51:140
2018-01-19 10:11:050
2018-01-17 18:38:240
2018-01-14 16:14:570
2017-11-29 09:26:560
2018-07-11 14:080
2017-07-26 17:160
2017-06-27 18:510
2017-05-24 12:290
2017-03-16 12:230
2016-07-28 16:250
2016-06-23 12:380
2016-05-10 11:530
2015-12-14 16:310
2015-11-26 15:150
2018-10-27 19:520
2018-10-27 19:510
2018-10-27 19:450
2018-10-11 10:460
2018-08-21 10:200
2018-10-11 10:220
2018-08-31 11:040
2018-08-31 10:400
2018-08-21 10:390
2018-08-21 10:330
2018-10-27 18:330
2018-08-31 17:370
2018-08-31 10:530
2018-08-21 10:160
2018-08-11 1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