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4 17:13:47 凤凰文化 马小盐
导语:一篇《中国式相亲价目表》,刷爆了朋友圈,暴露出当下的一种赤裸裸的唯物主义婚姻观。评论人马小盐认为,婚姻机制源于母系氏族的式微和父权社会的崛起,是男性为了巩固自身权力、财富与社会地位的发明,古典时代的婚姻本质并不与爱情密切相关,反而是一种经济联盟,就是要求门当户对。爱与爱情两位一体的神圣情感的婚恋观,来自基督教,并经过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对人性的倡导而最终成为婚姻机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相亲角的大爷、大妈以及中国式相亲的所有参与者,显然信奉的仍然是古典时代的婚姻观,即婚姻是繁衍种族的经济联盟。从本质上讲,爱情与婚姻其实是存在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的,而这正是现代社会离婚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一篇《中国式相亲价目表》,以统计学的方式,爆出“北京户口”在婚恋市场的昂贵价格。北京大爷、大妈赤裸裸的唯物主义婚姻买卖观,顿时刷爆了朋友圈。网民们围观的有之,嘲笑的有之,不解的有之。显然,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文明社会,将婚姻剥去两情相悦的爱的外衣,赤裸裸的标榜为一场明码标价的农贸市场一般的经济交易,会引起互联网民众的大规模反感。
通过以前一些媒体的报道,我们知晓,在当代中国乡村,男人娶妻一般都需准备数十万人民币。即若如此,尚且未必能够脱单,因此时有妇女拐卖的现象发生。为何北京大爷、大妈所信奉的、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的婚姻交易规则,却在互联网上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嘲笑?这一方面呈现出中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巨大裂隙,另一方面则体现出,生活在特殊的地理空间下,投胎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技术活。哦,北京户口,令人垂涎的北京户口,可以给婚姻、给未来、给尚且未曾相遇的精子与卵子带来一切方便的北京户口,是这场被人嘲笑的婚姻交易的真正魔咒。让我们暂且抛开北京中山公园相亲角大妈、大爷们市侩的中了魔般的“婚姻买卖”,来探讨一下,人类婚姻机制的起源、婚姻机制的经济本质、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以及古典婚姻机制与现代婚姻机制的区别。
在我看来,婚姻机制最早应该源于母系氏族的式微和父权社会的崛起。男性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财富与社会地位,因而发明婚姻机制来保障其后裔血统的纯正、财产的稳固继承、性资源的繁茂丰盈。从非洲原始部落酋长的众多女人,到秦始皇的三千后宫,妻妾成群是一个男人拥有权力与财力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外在表征:女性是男性的财产,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女性更是男性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为了保证后代优良的基因,女性美丽的容貌与健康性感的身材,在男权社会是一笔巨大至无法估量的天然矿脉,它决定了女性在男权社会将享受何种荣华富贵以及获得什么样的身份地位,而不是女性本身所具有的才华与能力。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因此而言:“婚姻是合法的卖淫”。康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古典婚姻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市场,要求的是一方带给另一方切实的经济效益:男性掏取金钱,女性售出肉体。即若是美轮美奂的童话故事《灰姑娘》,面纱之上是王子与平民女的一见钟情,面纱之下则是女性的性资源与权力的相互交换:女性付出的是她精美而原始的性资源(小巧的脚隐喻的是精致的性器官),收获的则是无尽的财宝以及高贵的身份。男性则以权力和金钱构筑他的双重魔术棒,并因此俘获女性噗噗乱跳的芳心与欲望。
我国汉唐时期,一位血统高贵的女子,如若嫁给身份等同的王公贵族,陪嫁的嫁妆不但有金银财宝,有时候甚至包括她的妹妹、丫鬟以及众多仆役。这样的婚姻,本质上是一种婚姻的政治经济学:双方以联姻的方式,组成一个财力更为雄厚、力量更为强大的政治经济联盟。其时其地,即若是普通民众的婚姻生活,也是一种互助组般的小小的经济实体。因此农业文明的媒婆业空前的发达:一对从未谋面的男女,在媒婆花言巧语的撮合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古典时代,爱情,仅仅是婚姻这个经济实体的冗余物,而非构成婚姻的必须品。从人类学的历史角度看,婚姻的本质,并非与爱密切相关,反而与经济藤萝相缠,密不可离。
但很多流传至今的艺术作品告诉我们,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爱,最终会携手走入婚姻的圣殿。诸如莎士比亚的爱情喜剧《威尼斯商人》、汤显祖的《牡丹亭》,皆以爱为由最终进入了婚姻的殿堂。但这样的爱情喜剧,大多以“公主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戛然而止。至于因爱而婚的一对璧人,婚后生活如何,读者就仅能凭借想象力来猜想。在这些艺术作品的影响下,很多人便认为自有人类以来,婚姻即爱情,爱情即婚姻,爱情与婚姻是两位一体紧密相联的神圣情感。在我看来,这种爱与婚姻两位一体、难分彼此的神圣情感的价值观,最早应该来自于西方基督教。基督爱世人,禁淫欲,更教导夫妻互爱,彼此成为对方的唯一,因此倡导有爱的一夫一妻制。再加上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倡导人性的复苏,人性中最为重要的爱情,终于成为婚姻机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至于东方社会,我们知道,即若到了民国,很多大家族中,亦是一个茶壶拥有多个茶杯:男人们妻妾成群,女人们则是围绕男人旋转的众多行星。我们国家如今实行的一夫一妻制,便得益于19世纪欧洲国家的大规模的新殖民运动。这些好动的欧洲子民,不但将他们的基督教信仰撒播到这颗星球的大多数角落,还将他们一夫一妻的婚姻机制,带到了这个世界的大部分土地上。
事实上,现代社会离婚率高居不下,与爱情机制与婚姻机制内在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有关。多数情况下,爱情是一种在短暂中求取永恒的激情,婚姻则是一种长久中寻求合作的联盟;爱情是诗学的,婚姻是经济学的;爱情是一件不朽的艺术品,婚姻则是平庸的现实生活。这也是很多讴歌爱情的传奇故事与童话,在男女主人公结婚之后,戛然而止的根本原因:平庸之现实,无法承受美学与艺术之轻。
门当户对,是古典婚姻机制的唯一要求。只是经过基督教、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故事以及现代文明的熏陶,古典婚姻机制,不知不觉中披上了爱的美学面纱,演变为现代婚姻机制。现代婚姻机制因此成为爱情、价值观、经济基础三位一体的神圣联姻。然而,我们看到相亲角的北京大爷、大妈们显然信奉的是古典时代的婚姻观:婚姻是繁衍种族的经济联盟。女性出售她的性资源(容貌),男性付出金钱购买优质的性资源。这种自父系氏族开始的婚姻机制,在《中国式相亲价目表》一文中明晰可见。我们可以看到,配种表一样的相亲表格顶配一栏中,除了双方的北京户口外,男性要拥有五百万至一千三百万的身价,女性则要“貌美如花”。这样的相亲价目表,令人觉得我泱泱中华的伟大首府,一些男女的婚恋价值观,尚处于黑暗懵懂的中世纪,而非信息川流科技发达的21世纪。几百年时光哪儿去了?文艺复兴哪里去了?爱哪里去了?我也不知道。这个答案,我想,需要追问那些大爷、大妈,那些加入这个婚配市场的男男女女,甚至北京的风.....
马小盐,小说家,文化批评家。
责编:徐鹏远 PN071
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
凤凰网文化出品
时代文化观察者
微信扫一扫
2017-07-10 02:42:440
2017-07-09 18:30:510
2017-06-30 13:13:210
2017-06-15 22:46:580
2017-06-07 17:48:530
2018-07-11 14:080
2017-07-26 17:160
2017-06-27 18:510
2017-05-24 12:290
2017-03-16 12:230
2016-07-28 16:250
2016-06-23 12:380
2016-05-10 11:530
2015-12-14 16:310
2015-11-26 15:150
2018-10-27 19:520
2018-10-27 19:510
2018-10-27 19:450
2018-10-11 10:460
2018-08-21 10:200
2018-10-11 10:220
2018-08-31 11:040
2018-08-31 10:400
2018-08-21 10:390
2018-08-21 10:330
2018-10-27 18:330
2018-08-31 17:370
2018-08-31 10:530
2018-08-21 10:160
2018-08-11 12:310
马小盐,小说家,文化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