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文化出品

“一带一路”也能写出好作文,只是中国考生能自由发挥吗?

2017-06-07 17:48:53 凤凰文化 杨黎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作文题目是请考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中国。凤凰文化第一时间连线杨黎,他认为用“关键词”解读中国,比起命题作文来还是有进步的,至少这样学生会更多地去深入到词语内部了解问题,但中国考生很可能写不好这样的作文。他指出,世界是由语言构建的世界,词语会进入人类的记忆,中华美食其实并不成为“关键词”,当下中国的“关键词”还应该有人工智能、移动支付、太极等等。

全国卷考题

从“关键词”解读中国,比起命题作文来有一点点进步

全国卷I的作文题让考生用两、三个“关键词”去呈现眼中的中国。他们愿意让同学们就一个词语去看待中国的发展,展开一种想像和解读的话,应该算是一种进步。这个题目这样做,可以认为他们在“动”。考试总要有一定的命题性,不命题随便写的话,随便背一篇作文上去你也没有办法,考试的价值就不存在了,虽然考试本来就是没有价值的。这个关键词就比以前命题要宽泛一点,理解还是学生自己的,总比你规定一个狭窄的命题,他来个三段式的规律作文要好一点。

虽然中国的高中教育还一直在假装高考很累、很严,实际上单就作文题而言,它还是充分地证明了学生的水平是相当差的:第一,没有明确的超越课本的世界观;第二,没有深厚的阅读与想像。所以我们的学生写“关键词”肯定不行的,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是这样教的,他不可能写出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文章。其实这些命题可以被写得很有意味,连老师都读不懂的那种,因为如果你写一个真的对人有刺激的词语,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会有很多东西在里面,肯定是世界上最好的文章。哪怕是“一带一路”,他也可以了解多一点,何为“一带”何为“一路”,为什么是“一带一路”。你叫我写“一带一路”我都可以把它写得很好,关键是你有没有很多话要说,这个事情对你来说有没有刺激。

但这个思路本身对于考生和出题的人都是一种可行的方向,这样学生就会更多地去深入到词语内部了解问题,比只读教科书也要更好一点。所以我们考题人从这个角度去出题,我认为是一点点滴的进步。

我们的体制不带有这种功能,它没有承载把人教育成一个超人、一个好人、一个诚实的人的发展空间,他只能是接班人。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数理化?没办法,这是要用的东西,其实他也不想教你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学习成绩挺好,一到尖端科技就无法突破?就是因为他的底蕴很差,以为只要像智能机器一样,发展好了计算能力就强了,不是的,爱因斯坦不是这样的人,他需要有更丰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积淀,所以我们近五十年内应该出不了人才。要感谢互联网,大家都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更多了,天才们可以通过另外的方式发展,也可以发展的很好。

杨黎

世界是由语言构建的世界,词语会进入我们的记忆

我对语言的问题非常敏感。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语言建构的世界,每一个“”关键词就代表了一个时代深刻的烙印:比如“一带一路”就是通过大型的政治宣传和政治事件流行开来的;比如“高铁”这种时代的产物,在很早以前没有高铁这个概念,是因为有了高铁所以才有了“高铁”这个词语。

我们把这些名词统称为新鲜事物,不管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生活的新鲜事物,都是通过语言来呈现和表达的,然后就成为了记忆。比如说“反潮流”这个词,就是七十年代的时候,有个叫黄帅的女孩提出来的,写大字报给老师提意见,她留下了一个词语,到了今天说到这个词还是一下就会想起她,所有往事历历在目。词语进入了我们的记忆,所以为什么很多事情都很忌讳,就是因为只要屏蔽把这些词语屏蔽了,你就无法表达,屏蔽了这个词语之后这个事件就没有了。结束了词语的存在就结束了事件的存在,比如说把“高铁”割舍了肯定就没有高铁这个东西了,好多事件都是这样的。

语言学分几个角度,就社会语言学而言,“关键词”实际上就相当于“黑话”。《光荣与梦想》里有一章专门就讲到“黑话”,“黑话”是社会风潮和历史的带动及总结。词语的价值是相当大的,要知道这个世界是被语言说出来的,而不是本来就存在的,语言怎么说它就是什么样子。一个哲学家说的很好,每一个词语代表着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不然我们为什么要遮蔽一些关键词,不准你说这些东西,甚至现在是不管你说的怎么样,你用褒义词作前后缀也还是要把他遮蔽掉,先不准说再说。

当下中国的“关键词”还应该有人工智能、移动支付、太极......

中华美食怎么会构成关键词呢,它一直都很流行,你说川菜、淮阳菜、粤菜都好,也没存在过什么中华美食,变成中华料理还有成为新鲜词语的可能,中华和美食加在一起不成为一个新鲜词。全世界给你留下那么多语言,出题的人自己变傻了你没有办法。

如果这个考题多了一个“等”字,就应该有人工智能、移动支付……还是有相当的一些,比如我能不能写“然并卵”这种网络流行词,我如果写了你怎么评?比如说“太极”,我觉得“太极”是一个很好的关键词,一个古老的中国词语在一夜之间爆红网络,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果考生像我一样写一个“太极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欺骗性”,他会写的头头是道。当然你规定在规定下列几个关键词里面那就没有办法。

古代汉语是一种死语言,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语言运动

我以前说我们的古汉语是一种弱者语言,为什么中国那么多年都是落后的、挨打的?因为你的词语里就是没有枪炮没有坦克,所以建设中就没有这些东西。整个文言文里那么多年都没有一种新的词汇进入,这个语言就成为了“死语言”,我们的民族在死语言的孕育下就变成了死民族,被打得鼻青脸肿。如果一个汉朝的人到清朝再活过来,他拿着文章一看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不需要再学习了,因为几千年的时间里我们都是没有变的。

但如果一个清朝的人在今天活过来了,他知道什么叫核武器什么叫高铁什么叫视频聊天吗?这一切飞速的变化,不是时代的变化,而是我们语言的进步。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语言运动,把语言重新搞活,活了的语言才跟整个世界接轨,我们才真的活了起来,才有了所谓的进步发展。如果我们没有现代汉语,我们还停在文言时代的话,我们这个国家真的就完了,因为你不知道怎么表达的话这些就不可能出现。

所有的语言都起源于一种语言,没有优劣之分

我有一个观点叫做“语言同源”,就是说所有的语言都起源于一种语言:其一,追溯到创世之初,语言的源头都是一样的,至于是上帝或者是超自然的力量我们都不管它了;其二,从人类的起源来看,并不是在不同的地域同时发展出了很多人类,人类遍布世界是不断迁徙的结果,中华民族它也不是天生就长在中华大地上的,它也是从迁徙过来的。

语言文字的文字形态分为表意和表音,现在的结果证明表意的语言是属于是劣等语言,而表音的更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事实证明了在科学界是只采用表音文字,接受英文论文,它不接纳汉语的,也不接纳阿拉伯语的,因为它需要达到一种统一标准,详尽客观的韵律。

但是我们不要去讨论谁好谁坏,语言作为工具,它的源语言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进行语音系统的辨识记录的过程中,有的文明比如中国采用了象形字,而印尼采用的是拼音字母,是语音发展性而不是形象韵律发展性。我们有些人的脑子有点糊涂,包括好多写诗的人都说汉字如何美丽,其实是他只认识汉字,他又不认识外语,比如我们好多四川人觉得回锅肉是天下美食,回锅肉是好吃但它是天下美食吗?这个是眼界、境界的问题。

责编:冯婧 PN041

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
凤凰网文化出品

进入频道首页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号

时代文化观察者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洞见
  • 年代访
  • 文化热点
  • 文学
  • 艺术
  •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