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文化出品

三八节谈中国女权:污名女权就是消灭有平等思想的人

2017-03-08 18:26:58 凤凰文化 侯虹斌

导语:3月8日,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女性的节日。这是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的节日,也是保护女性权利、纪念两性平等的节日。女权主义已逾百年,中国的女权也在这几年逐渐成为一门显学,谈论各种社会问题都很难绕过。然而,污名化女权的现象也同时出现,许多女权致力于反对的东西,在人们口中都成了女权者拥护的罪状。评论人侯虹斌认为,在中国当下,女权主义既不是一个学派,更不是一个组织,只要声称是女权,就会被人视为女权,甚至只要是女人就会被认为是女权。其实女权就是平权,那些认为“只要平权,不要女权”的人根本不理解世上有一种东西叫平等和尊严。主动或者被动的污名化女权,就是为了消灭有平等思想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女权主义之路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在中国,除了清明节,所有的节日都会变成消费节,变成情侣开房节。什么节日,都会有商家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噱头,营造出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让你买买买、玩玩玩。

在这种意义上,管你什么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其实在中国都与情人节、花钱节是同一个概念。至于又提出了“三七女生节”什么的,那也只不过是让红包和商家的营销来得更猛烈些罢了。

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是为了纪念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的游行集会,同时也为了纪念在1911年美国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丧生的140多名女工。它本来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节日,但是营销把这些内涵都变成轻飘飘的消费主义了,最终变成了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

这三年来,我开始关注两性平等、女权主义这些话题。女权主义,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谈论各种社会问题都很难绕过。我留意到许多人(主要是女性,也有不少男性),正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女性也是有权利的,她们需要同工同酬、同样的升学与升职机会,不被性侵犯与性骚忧,有择偶自主与生育自由,有财产权与继承权,不被歧视……现在的相亲,男方都不由自主地说“我不是直男癌”,试图证明自己是尊重女人的。

举例来说,前两年某网站的三八节LOGO是一个动态的玩偶——一个小姑娘在音乐盒上穿着裙子转啊转,变成大姑娘接过了鲜花,然后就披上了婚纱结婚了,然后身边就摆上了婴儿车和婴儿奶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当时,引发了一片批评声。而今天,此网的妇女节LOGO变了,是一位年轻女性拥抱着高楼大厦、桥梁与森林、试管与乐器、还有书本……下面写着“平等的权力和机会背后,有你的努力”。这种改变,是一件好事,也证明了仅仅两年,社会的女性平等意识就已有了进步。这些批评和呼吁,不是没有用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女权主义对社会的影响确实很大。这是许多先驱,从民国期间的反对裹小脚、让女生上学、婚育自由开始的女性权利主张的一种延续,今天的女权主义者接过了棒。这令人欣慰。

这大概就是三八妇女节存在的一种理由吧。

然而,“女权主义”是有名了,但它也被一部分人视为恶名,不是被称为“极端女权”就是被称为“田园女权”,或者是“女权癌”“女权婊”。别说是普通人了,连爱玛·沃森也不断地被人鄙夷为“女权婊”,因为她养尊处优不懂人间疾苦,有什么资格说话?网友让她去难民营住她不敢回应,说明她只是在装、只是在炒作罢了。

“敢上战线的库尔德女兵才是真女权,你们只是女权婊”,好常见的句式。

说得好。那么,先请军校按招收男生一样的条件与比例来招收女生吧,别把女生距之门外。这样女性才有机会上战场啊。还有,人家那是因为男性阵亡的人数已经相当多了,女性才上战场的。我们的男性有没有这样的血性?你为和平和正义流过多少血做过多少牺牲?你为女权付出过了一毛钱的努力吗?没有,那你有什么资格坐在键盘前当一个“鉴婊家”,由你来判断谁是真女权谁是假女权?

就算你真有努力过,你也只能证明你自己,而不是能指派别人应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

女权主义从诞生伊始就有很多流派,不同派别之间的具体观点甚至是互相反对的。在中国当下,女权主义既不是一个学派,更不是一个组织,只要声称是女权,就会被人视为女权;甚至说得更直白一点,只要你是个女人,你一开口,都会被人认为是女权。

后果是什么呢?一些女权者们最厌恶的“女奴”,“我跪舔男人,所以男人要宠我,给我买口红买包包”,以女权的名义大放厥词,结果女权致力于反对的东西,在人们口中成了女权者拥护的罪状。

一些强烈的“女利主义者”,我也不评论它对与错,你个人不择手段能争来好处是你的本事,但这个跟女权也没有关系;可在一些不喜欢这种方式的人的眼里看来,就是女权的罪状。而且,把极少数能这么做的女人,变成了宏大无比的靶子,概括成所有的女人这么干。

很多人开口就说“女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请举出一些例子,有多少中国女人从不上班、没有任何收入、出身的家庭很穷没钱、从不做家务不做饭、不生孩子,每天就是购街吃饭躺在沙发上看韩剧的——这算是“只要权利不要义务”了。这样的女生,你找几个出来看?反倒是分摊了部分家庭支出,就天天在家里挺尸的男人更多;不带小孩,不做家务,天天打游戏。就算生孩子,他也没有承担任何风险和痛苦。

太多人把“男权女”,故意歪曲成“女权癌”了。那种千方百计讨好男人,让男人花钱买单的“女奴派”,和损人利已、专打小三、非得从婆婆小姑那里抢不属于自己财产的“女利派”,本质上都是“男权女”,都是极力顺从和维护男权规则、试图与男权结盟以期从中获得一杯羹的。奈何女权主义所反对的,恰恰被别人归类到女权阵营里,并且作为黑的理由,真是冤死了呀。

至于说到女权“极端”的,我就笑笑不反驳了。女权再极端,不会拐卖妇女啊,不会强迫未成年少女童婚产子啊,不会溺杀女婴啊,不会在升学录取、就业上面大搞不平等待遇啊,也不会在休假、福利等方面打着造福女性的口号却让女性全面退出职场啊。可为什么仅仅指出这些男权社会存在的问题,就成了女权“极端”的证据?

女权就是平权。那些喊着“只要平权,不要女权”的人,之所以蠢,无非就是因为他们只知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不是男权在上,就是女权在上。但他们根本不理解,这世上有一种东西,叫平等,叫尊严。

他们没有见过,也不能想象。

其实,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男性占据了太多的性别红利,现代社会再增加了女性有学历、有收入这些优越条件;只要维护传统的“男高女低”,他们的获利实在太大,比古代更大。相当一部分附庸于男性的“男权女”,也是能分到一些好处的,这批人当然不愿意改变。主动或者被动的污名化女权,就是为了消灭有平等思想的人。尤其是女性,你不依附别人,而想独立,是不是要翻天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女权主义之路,其修远兮。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让你想到的,只是如何让男友买礼物、买口红,这样的节日,有啥意思?

侯虹斌,历史小说作者,专栏作家,媒体从业者。

版权声明:《洞见》系凤凰文化原创栏目,所有稿件均为独家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责编:徐鹏远 PN071

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
凤凰网文化出品

进入频道首页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号

时代文化观察者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洞见
  • 年代访
  • 文化热点
  • 文学
  • 艺术
  • 思想

作者介绍

侯虹斌,历史小说作者,专栏作家,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