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导演罗文谈三线人生活:“好人好马上三线”(图)

2012年04月24日 0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炎迅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一阵风一样,什么都过去了。

王小帅的父亲所在的新天光学仪器厂从1990年起连续12年亏损,企业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职工有8年没加过工资。人们在失望中动摇,有的内退回上海,有人去深圳、四川谋生,或与人合股开厂,几年中流失的本科大学生将近400人。他记得,工人们几个月没发工资,而附近山民却慢慢富起来,工人们赶集时都变得低三下四。

进入90年代后,情况愈发糟糕,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而大多数三线企业缺乏地利、资源优势和市场意识,效益急剧下滑,工厂停产或半停产,职工大批下岗,女四十、男五十“一刀切”。然而,这些在这里耗费了大半人生的人们,对于外面的一切,都感到无法适应。

1995年罗尘离开三线时,第一次坐出租车都觉得有些惶恐,朋友带着他去擦皮鞋,他简直不能接受,“怎么能让一个人蹲在你面前,为你擦皮鞋?”

他说,在三线厂区,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论谁的父母当什么级别的领导,大家都是熟人。互相之间唯一攀比的是:你是第几批来的?来得早,资格就老,就能多获得一些尊重,劳保福利也多一些,但不会出现让谁低声下气为谁服务这回事。

这种隔膜,也经常发生在罗尘如今和父母聊天时。三线作风成为一种印记,刻在父母日常生活的一切细节中,但在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很多事情他们早已经无法理解。

送儿子上火车远行时,他们挂在嘴边的话是,好好工作,听组织的话,听领导安排;看到大儿子经商中的很多操作,他们胆战心惊,不停地劝说:怎么能这么干,怎么敢这么干?

儿子解释,我们现在没有领导了啊,都是打工,这家不要,就去那家干,可以双向选择。父亲却觉得,这怎么可以呢?

在海口,有七八家三线子弟,于是,逢年过节,父母就张罗着大家一起吃饭,然后坐下来一起聊天,当年一起修水库的谁谁谁又死了,当年成品车间的某某又如何了。这些当年因宏大理想背井离乡的人,现在却从不谈论宏大的东西,回忆的,只是人。

他们聊得兴高采烈,作为旁观者的罗尘,却有些伤感。罗尘说,他30岁以后开始逐渐理解父母,他们需要这些回忆,当一个人最好的青年时光奉献给工厂,却在后来得不到认可,他的存在感就没有了。这些曾经的同事,拥有曾经绑在一起的时光,看到你就看到我自己。

但曾经的一切是否有价值?没人讨论这些。曾经的三线工人不讨论,社会也不讨论。事实上,几乎没人记得他们,四十多年来的任何一个周年纪念日,没有任何人想起这件事。

父亲现在说的最多的一句是:“搞不懂了。”还有一句是,我们那一代的荣誉感,都是被忽悠出来的。

但罗尘也不想下什么结论,“我不想去评论他们,只是做一个陈述者。”

父亲看完片子,给罗尘打来电话:“做得不错,是这意思。”

1967 年,位于彭州市西北山区小鱼洞镇的锦江厂,工人及其孩子手持“红宝书”照忠字照。 图/ 受访者提供

“想当年户口迁出上海,才用了不到十分钟”

三线厂子衰落后,那些曾经支内的三线人,开始试图返回原乡,他们戏称这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新天光学仪器厂的上海工人,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上海奉贤西渡一带的小区楼盘广告:“三万元申报上海户口。”这里远离上海市区,是房价洼地,这让他们看到希望,很多人拼拼凑凑,买下一间小户型,前后不过一二年,西渡一带小区里就聚起了一个小新天。

400多名回沪定居的“小新天”,每月退休金都要从遥远的贵州寄来,为了节省寄费,老工人们在西渡一家门槛较低的银行开了一个集体户头。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油罐厂 三线建设 1980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